你的教育方式直接决定教育后果
教育方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实现其教育思想和策略性的途径。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与父母的心智模式相辅相成的。
父母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而教育方式的不同,就决定教育内容的不同,因此教育方式是决定教育内容的,教育方式是根,教育内容是果。
用一个案例与大家解析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后果。
小敏,初二,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的时候,个个面带愤怒、阴沉、无奈。
爸爸妈妈都是教师,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更是非常的“用心”;
孩子呢?抽烟、拉直头发、打耳洞、买高跟鞋、成绩直线下滑;
孩子说:假如放学晚到家几分钟,妈妈就会打遍同学的电话、老师的电话,妈妈要反复核对,看看孩子说的是不是实话。
妈妈说:我是担心你会说谎。
对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信任。
妈妈也有很多的委屈:担心孩子不够安全。
孩子从小妈妈就是不断的教孩子认字、背诗、算数,上学前就已经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了。
之后爸爸妈妈又给她建议了数个课外兴趣班,舞蹈、美术、奥数、作文、乒乓球等等,妈妈说每报一个班之前都是征求孩子意见的,她同意才报的.....
孩子一直生活在妈妈的眼皮底下,因为妈妈是学校老师,孩子放学后可以在妈妈的办公室写作业,与妈妈一同回家,到家后继续在妈妈的监督下做口卡、写卷子,之后玩妈妈建议的那些益智类的玩具。
如此的用“心”教育,结果却出了问题。问题出在了教育方式上。
01 说教型与身教型
说教型,顾名思义就是不断唠叨讲道理。这个妈妈一定是在不断的唠叨孩子,因为她为了能够让孩子学习到她认为的知识,是要对孩子严加管理的。
在说教的过程中,小孩子开始能够听进一部分,说多的时候,其实孩子是屏蔽所有父母给到的信息,再之后只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说教,让孩子反感、厌恶、逃避。
身教型,不说只做,或少说多做。孩子不看你怎么说的,而是看你如何做的。
当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的时候,当父母在为自己的事业孜孜不倦,认真钻研学习的时候,当父母在不断充实自己的时候,孩子是看在眼里的,同时会有样学样的,根本不需要一套一套的大道理。
身教,让孩子自动、自发、自觉。
02 代替型与指导型:
代替型:这位妈妈担心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妥,孩子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完全代替,更严重的是对孩子的极度不信任,更让孩子反感,妈妈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孩子去完成爸爸妈妈交给的“学习”任务。
我不禁担心,未来孩子离家或是嫁人怎么办?妈妈说:我宁肯养着她,将来一定要嫁一个像我一样宠她的人。呜呼哀哉,我们看这样的姑娘岂不是要被妈妈养一辈子呢?
如此成长的孩子不仅懒、笨,还会严重自信心不足,抱怨、指责、无力、无助。
指导型: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麻烦,比如会洒一地的水,会把碗打碎,可能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出来,当然任何事情开始之前也是需要父母示范的。
孩子小一些的时候,学习每一样家务都需要,第一次是妈妈做,孩子看;第二次是妈妈孩子一起做;第三次是孩子做妈妈看;
在孩子做得不够完美的时候,需要妈妈再进一步的指导,而绝不是妈妈一着急就上手取而代之了。
孩子动手能力强,未来会,不惧困难,敢于尝试,创造性强。
03 建议型与启发型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很多的父母会问,我给孩子建议难道不对吗?很对,只是看你给孩子建议的时间、频次,父母很多时候是担心孩子走弯路,会吃亏,耽误时间,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以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比如放学后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假期里那天学习、那天玩、玩什么、跟谁玩、玩多久、都要给到孩子建议,我们看这些是在建议呢?还是在操控呢?
建议多,操控多。孩子少动脑或是不动脑,因为孩子的很多想法,与父母的想法不吻合,就会被父母无情地建议掉。比如孩子说:想和同学出去玩一会。妈妈会建议:明天我们全家一起去吧。也就是说孩子的想法刚刚有一个萌芽的时候就被掐掉了,我相信父母一定是为孩子好的,可是想过孩子的感受吗?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吗?
所以这个妈妈说,她最苦恼的问题是跟孩子沟通,她说什么,孩子都不置可否。就是事事都不满意。
建议式:孩子习惯了听话,习惯了跟随,缺乏主动性,当没有人建议的时候无所是从。
启发式,把陈述句改为疑问句。
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动脑筋、想办法、做决定。
比如孩子说:我要养一匹马在家。妈妈怎样启发呢?妈妈可以这样说:好呀!我也希望给你养一匹马在家里。可是把马养在哪里呢?马要大小便的怎么解决呢?你每天要给马喂草呀.......
这时,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而放弃养马的念头,而不是通过我们的说教放弃的。
启发式,孩子多动脑,越思考越灵活,越有自己的主见,越有创造性思维。
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可谓是受益终身,也是爸爸妈妈轻松做父母的必修课,更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