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秦伯未:抓主症明病机 创公式巧组方

秦伯未(1901年—1970年),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临床家。他出身儒医世家,师从名医丁甘仁,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作为一代名医,秦伯未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科疑难杂症,在温病、肝病、水肿病、腹泻、痛证、溃疡病、慢性传染性肝炎、心绞痛等疾病方面造诣极深。

【抓主症 搜兼症 明病机】

秦伯未善于总结归纳中医诊治的基本规律,诊断讲究“因人、因症、因时、因地制宜”,不“执死方治活人”;临证长于剖析主次见症,善抓主症,搜罗兼症,以主症为线索,以兼症为佐证和鉴别,条分缕析又全面综合。

如对冠心病心绞痛,他抓住阵发性短暂性心前区掣痛或胸部痞闷、窒塞这一主症,归其病位在心,病机主要是气血不利,不通则痛;同时根据其病多兼心慌心悸、自汗盗汗、疲乏无力、睡眠不佳、痛剧、面色苍白、舌质或淡或尖部嫩红起刺、脉象或细或大或弱或紧或迟或数或结或促等见症,进而指出其病机为心血不足,心阳衰弱。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创公式 巧组方 临证强】

他还善于标本兼治,本指病因、病位,标指症状。尽管前人都强调审因论治,然他从《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治法,依序针对病因、病位、症状,将临证处方的组成概括为“(病因+病位)+症状”这一公式。

如治疗风寒袭肺、宣化失职所致咳嗽,由上述公式引出治法为:(疏散风寒+宣肺)+化痰止咳,选用杏苏散加减。杏苏散的药物组成也恰好符合上述治法,即(紫苏、前胡+杏仁、桔梗+枳壳+甘草)+半夏、陈皮、茯苓。可见立法处方在针对病因、病位、症状三方面用药应互相呼应。

用成方时也应根据这三方面灵活加减,照顾症状,标本结合。这样处方用药,既可迅速缓解症状,又可祛除病根。

如:某男,60岁,体质虚弱,有高血压病痼疾,常失眠。近5 日感冒发热,曾在某医院用解热剂及青霉素治疗,热势盛衰不定,汗多,热势上升无一定时间,一天发作数次,热升时先有形寒,热降时大汗恶风,伴见头痛,作恶,咳痰不爽,食呆口苦,口干不欲饮,便秘,小溲短赤。诊查:脉象弦紧而数,舌苔厚腻中黄。

辨证:病由风邪引起,但肠胃湿热亦重。

治法:依据寒热往来、食呆口苦、便秘溲赤等症状,从少阳、阳明治疗。

处方:柴胡钱半,前胡二钱,黄芩钱半,半夏二钱,青蒿钱半,菊花钱半,杏仁三钱,桔梗一钱,枳壳钱半,赤苓三钱。

一剂后热不上升,二剂退清。但仍汗出量多,因怕风蒙被而睡。考虑外邪虽解,肠胃症状未除,且年老体弱,汗出不止,体力难支。二诊改以桂枝加附子汤治之。

处方:桂枝八分,白芍三钱,熟附片三钱,生黄芪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三钱,陈皮钱半,炙甘草六分。

服药一剂,汗出即少,二剂后亦不恶风。三诊继续化痰湿,不久即愈。

此病主要是体虚而内外因错杂为病,秦伯未随机应变,初诊处方采用伤寒法结合败毒散,用柴、前、枳、桔升降泄邪,不是单纯的小柴胡汤,这是处方用药变化之所在。

又如某男,67岁,经常感冒,往往一二个月不断,症见鼻塞,咳嗽咯痰,头面多汗。曾服玉屏风散半月无效。秦伯未接诊后,改用桂枝汤加黄芪。患者服后自觉精神、体力增强,诸症渐解,感冒亦随之未发。

他说,此病前后二方均用黄芪而收效不同,因为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黄芪固表,是加强正气以御邪。玉屏风散治虚人受邪,邪恋不解。一般认为,黄芪和防风相畏相使,黄芪得防风,不虑其固邪,防风得黄芪,不虑其散表,实际是散中寓补,补中寓散,不等于扶正固表。如果本无表邪而服防风疏散,反会给外邪侵袭的机会。

【精成方 辨通治 选专药】

秦伯未精于活用成方。他说,成方是经前人实践有效后留下来的经验方,又可分成通治方(兼治数病)和主治方(专治一病)。他认为,即使运用通治方,也应分析主治、主药,并在认清所治病症的主因、主脏、主症后,再根据具体病情加减之,即“将病因、疗法密切结合症状,便能将通治方转变为主治方”,“只有掌握这些常规,才能出入变化,得其环中,超乎象外”。

至于选用专治方,关键不在于主症相同,而在于病因和病位相符,只有这样才具有加减变化之基础。故此,他成功地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胃痛,用桂枝加黄芪、当归治体弱感冒及其所致的痛痹证,并用阳和汤取代小青龙汤治疗风寒引起的顽固性痰饮咳喘症。

如:王某,男,26岁,5年前先见阵发性心悸胸闷,渐见下肢浮肿。诊查:腰以下至足背浮肿甚剧,腹部胀满,呕吐,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小便极少,大便溏薄;口唇发绀,两手红紫,颊部泛红如妆;舌尖红,苔白滑腻,脉象细数带弦。

辨证:系属阳虚水泛,气血瘀阻。

治法:用真武汤加味。

处方:熟附片二钱,生姜二钱,炒白术三钱,白芍三钱,茯苓五钱,春砂仁五分,木香五分。

连服四剂,尿量增多,下肢浮肿基本消失,仅足背未退尽,腹胀、呕吐均好转,但两颊泛红不退,阵阵烦急,时有咳嗽,痰中带血,脉仍细数不静带弦。久病烦急,浮阳未敛,肝火上冲犯肺,故见咯血。

仍用前方去木香,加黛蛤散5克,两剂后血止咳平,病情渐趋稳定。

本例病根源是心阳衰弱,不能温运中焦水湿,但从伴见颊部泛红如妆诸象,说明水气充斥,虚阳上浮,不仅胃气垂败,且有心肾阳衰随时虚脱的危险。故治疗采用真武汤加味,扶阳温化为主,佐以敛阴健脾,4剂后即收到显效。虚阳浮越病人,如果肝火旺,当防血证。本例并发肝火犯肺之咯血,原方去香燥加清肝镇咳之品,故能迅速扭转病机。

【用对药 善分类 治肝病】

秦伯未善于使用对药,处方上经常把当归和白芍、苍术和厚朴、半夏和陈皮等并用,他认为这都是前人经验积累,亦有理论根据,值得重视。

他把对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借两种性质相反或气味、功效不同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得一种新效果,诸如桂枝与白芍、川楝子与延胡索、黄连与吴茱萸、黄柏与苍术、黄芪与防风、红枣与生姜、干姜与五味子、桔梗与枳壳、半夏与黄连等并用属此类。

二是以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豆豉与葱白、黄芪与防己、人参与附子等并用属此类。

三是以性质与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同用,借以加强药效或兼顾有关脏腑,如党参与黄芪、龙骨与牡蛎、青皮与陈皮、紫苏梗与藿梗等并用属此类。鉴于对药配伍巧妙,能加强药效,扩大治疗范围,故为秦伯未所喜用并力荐之。

20世纪50年代,我国肝病流行,秦伯未提出要区别“肝气和肝郁”、“肝火和肝热”、“肝风和肝阳”等几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肝气”是指肝脏作用太强及其产生病症,其性横逆;“肝郁”是指肝脏气血不能条达舒畅的病症,其性消沉。前者疏泄太过,后者疏泄不及,在治疗用药方面就有出入。

肝炎临床表现复杂,从中医角度,秦伯未归纳为两类:

一是属于肝的:症见右胁部隐隐胀痛,遇劳则痛加剧,或头痛头晕,潮热或头面掌心热,或自觉烘热而体温不高,失眠,易出汗,小便黄,皮肤偶有瘙痒或落屑,月经不调等。

二是属于脾胃(包括肠)的:症见纳食呆钝,厌恶油腻,泛恶,嗳气,腹胀肠鸣,便秘或便溏,消瘦,倦怠无力,精神不振,黄疸等。

从病因病机来说,肝的症状有虚实、气血之分,其中包括气虚和血虚,气滞和血瘀,并由于气血不和出现偏寒、偏热现象;脾胃方面的症状多由肝病引起,其中有因木旺克土而使脾胃虚弱,也有因木不疏土而使肠胃壅滞,更因木与土之间此胜彼负,在脾胃不和时又使肝之症状加重。

为此,西医诊断的肝炎,中医诊断也以肝病为主,但治疗上不能单治肝,且不能单用一种治法。由于肝和脾胃关系密切,且肝炎经常伴随有肝和脾胃的错杂症状,所以必须分别主次,全面照顾。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泄泻诊治精粹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多因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它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以夏秋两季多见. <内经>称为" ...

  • 从经典中汲取治疗麻木的经验

    不知道大家治疗麻木的效果怎么样?坦白的讲,我是没有一点把握,这是最困惑我的,所以就翻阅古书,希望能够找到治疗麻木的有效办法,果然找到一些有关麻木的论述. 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就说,& ...

  • 低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https://www.ys991.com/zhongyi/cs/44378.html

    [概述] 低血压是指血压经常在90/60毫米汞柱以下,同时有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腰痛心悸.眼前发黑等自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低血压可分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两种.急性低血压是指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 ...

  • 民国岭南第一节 吕楚白

    第一节 吕楚白 一.生平简介 吕楚白(1869-1924年),名绍晰,广东省鹤山县(现为高鹤县)人,著名妇儿科医生.他于民国二年(1913年)在广州医学卫生社学习,1922年为广州卫生局注册中医师.他 ...

  • 痴呆诊治精粹

    痴呆,因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轻者,有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者,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笑忽哭,或不食 ...

  • 健忘头晕,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医案

    艾某,女,41岁,1960年1月6日首次确诊. 以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弯腰时头晕.工作时头部发热.血压立即上升.右胁疼痛.有时胃痛.大便稀.食欲可接受.睡眠差.脉搏又深又细.舌红无苔而闻名.西医确诊高 ...

  • 秦伯未:抓主症明病机 创公式巧组方

    秦伯未,1901年-1970年,代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临床家.他出身儒医世家,师从名医丁甘仁,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作为一代名医,秦伯未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科疑难杂症,在温病.肝病.水肿病.腹泻. ...

  • 『名医经验』小青龙汤证主症是咳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的主症是"干呕.发热而咳".如果把"而"理解为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三症中最主要的症状当 ...

  • 『名医经验』骨伤科兼症治验两案

    病案一 丁某,男,35岁,住院号:90239.主因"右股骨外髁骨折"入院,急诊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导尿,术后留置尿管两日后拔除.诉及:拔除尿管后尿道口灼痛不适感,排尿时症状 ...

  • 『名医经验』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五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沛田 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 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中医认为因正气不足,风湿热毒浸淫,或脾失健运,营血不足,湿毒滞留,瘀血内阻,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发. 除湿止痒  症 ...

  • 【中医昆仑】秦伯未:抓主症明病机,创公式巧组方

    秦伯未(1901年-1970年),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临床家.他出身儒医世家,师从名医丁甘仁,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作为一代名医,秦伯未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科疑难杂症,在温病.肝病.水肿病.腹 ...

  • 秦伯未:抓主症明病机,创公式巧组方

    秦伯未:抓主症明病机,创公式巧组方 2014-10-08 中国中医药报 秦伯未(1901年-1970年),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临床家.他出身儒医世家,师从名医丁甘仁,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作为 ...

  • 『名医经验』王毅刚主任医师“动留针术”刺天柱治疗腰胁岔气症经验

    王毅刚是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针灸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级第4批.第5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人.博士后导师.从医40多年来,秉承传统,精通中医针灸理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 ...

  • 『名医经验』郭剑华治筋伤验案腰椎间盘突出症验案

    40岁中年男患者腰痛伴右大腿外侧牵扯痛半月,有腰扭伤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腰椎MRI检查示:腰椎侧弯: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中医辨为腰痛病,属气滞血瘀型: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治疗 ...

  • 『名医经验』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难症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孟济明教授曾提出:应加强基础研究:总结现有经验,推广有实效的治疗方法:吸取中医药研究成果,创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华风湿病学.而国医大师朱良春的"益肾蠲痹法"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