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抱朴子·外篇》卷14用刑诗解5刑辟常在无分盛衰

题文诗:

人曰:刑辟之兴,盖存叔世.立人之道,

唯仁与义.清静,而民自正,无欲,

而民自朴,烹鲜之戒,不欲其烦.宽爱得众,

悦以使人,则下.故孟子以,体仁为安,

云谓,申韩屠宰.繁策急辔,非造父御;

严刑峻罚,非三五道.故有虞舜,手不指挥,

口不烦言,恭己南面,治化雍熙.子任人,

生政率俗,弹琴咏诗,身不下堂,渔者宵肃.

而后必能,厚惠薄敛,救乏擢滞,举贤任才,

劝穑省用,招携以礼,怀远以德,陶以成均,

治以庠序.化上兴善,必若靡草,之逐惊风;

洗心革面,必若清波,之涤轻尘.朝有德让,

之群後也,野无犯礼,之轨躅也.圜土虚芜,

楚革永格,何必赏罚,可以为国.抱朴子答:

,明罚敕法;书有曰,哀矜折狱.

爵人于朝,刑人于市,有自来矣,岂从叔世.

君主多仁,则法不立,庶事汩没;君主威寡,

则下侵上,逆节明矣.至醇,浇于三代,

大朴又,散于秦汉,道衰畴昔,俗薄当今,

而欲结绳,以整奸欺,凭依,以化狡猾,

委辔策乘,奔马险途,舍柁橹泛,斩晁错,

以却七国,舞干戚,以平赤眉,未见其可.

【原文】或人曰:刑辟之兴,盖存叔世。立人之道,唯仁与义。我清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烹鲜之戒,不欲其烦。宽以爱人则得众,悦以使人则下附。故孟子以体仁为安,扬子云谓申韩为屠宰。夫繁策急辔,非造父之御;严刑峻罚,非三五之道。故有虞手不指挥,口不烦言,恭己南面,而治化雍熙矣。宓生政以率俗,弹琴咏诗,身不下堂,而渔者宵肃矣。

【译文】有人说:刑法的兴起,大约存在于衰乱之世。立身做人的途径,只有仁和义。君主自己清静无为,百姓自然就行正道;君主自己没有贪欲,百姓自然就质朴,治理国家所戒俱的,就是不要烦琐。对人宽缓仁爱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以愉悦的态度用人下边的人就会亲附。因此孟子以体恤仁慈为安泰,扬雄称申不害和韩非是刽子手。频繁的鞭打和过紧的僵绳,不是造父驾车的方法;严厉的刑罚,不是三皇五帝之道。因此虞舜手不指挥,口不多说,恭谨律己面南为君,而统治教化和乐升平。宓不齐行政事以身作则,弹着琴唱着诗,身不离开堂屋,而打鱼的人夜间一样恭敬守法。

【原文】必能厚惠薄敛,救乏擢滞,举贤任才,劝穑省用,招携以礼,怀远以德,陶之以成均,治之以庠序。化上而兴善者,必若靡草之逐惊风;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朝有德让之群後,野无犯礼之轨躅。圜土可以虚芜,楚革可以永格,何必赏罚可以为国乎!

【译文】必须能够厚施恩惠薄收赋税,救助受困乏被阻滞的人们,提拔任用贤德的人才,鼓励农耕节约用度,用礼来招引未归附的人,用德行来安抚边远的人,用太学陶冶人才,用庠序培养贤士。以君德化民并兴扬良善,必然象弱草随强风而倒;去除杂念并彻底改悔,一定如清水洗涤尘土。朝廷上有以德谦让的诸侯,民间没有违背礼仪的行为。监狱可以空虚荒芜,刑杖甲胄可以永远搁置不用。为什么一定要用赏罚才能治理国家呢?

【原文】抱朴子答曰:《易》称“明罚敕法”,《书》有“哀矜折狱”。爵人于朝,刑人于市,有自来矣,岂从叔世!多仁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夫法不立,则庶事汩矣;下侵上,则逆节明矣。至醇既浇于三代,大朴又散于秦汉,道衰于畴昔,俗薄乎当今,而欲结绳以整奸欺,不言以化狡猾,委辔策而乘奔马于险途,舍柁橹而泛虚舟以凌波,盘旋以逐走盗,揖让以救灾火,斩晁错以却七国,舞干戈以平赤眉,未见其可也!

【译文】抱朴子回答说:《周易》上说“要严肃刑罚整饬法度”,《尚书》上有“用哀怜同情的心情判决诉讼”的话。说明在朝廷上授人爵位,在街市上实施刑罚,是由来已久的,怎么会只是在衰败之世呢?仁义过多法律就立不住,权威太少下边就会冒犯上级。法律立不住,众多事务就会被扰乱;下边冒犯上级,背逆礼节的事就发生了。极其淳厚的风气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经浮薄,非常朴实的品质在秦汉也已经消失了。大道在过去已经衰落,风俗在现在已经浇薄。而想要用结绳记事来整治奸诈,不依靠言语来改变狡猾;抛开缰绳鞭子而在险路上驾乘奔马,不用船舵船橹而在大波大浪上漂浮空船;用仪节的程式来赶走盗贼,用宾主之礼来救灾灭火;用斩杀晁错来让反叛的七国退兵,用执盾牌大斧跳舞来平定赤眉军,没看出它会行得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