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是如何一步步将中超逼入深渊的?

足协是如何一步步将中超逼入深渊的?
中国足球再一次创造了世界足坛的神话——
一家刚刚成为联赛冠军的球队在三个多月后停止运营
2月28日,江苏足球俱乐部(原江苏苏宁俱乐部)发布停止俱乐部所属各球队运营的公告。
3月1日下午,中国足协官网发布声明:表示遗憾。
在苏宁退出中超之前,已经有很多家地方俱乐部的投资人主动出局,但由于其所投资俱乐部的价值和成绩未如江苏足球队这样出众,因此并未形成全国性的热点话题。
中国足球虽然频繁地缺席世界级高水平赛事,但从未缺席国内的热搜话题榜和吐槽热点列表。
究其根本,中国足协一次次地奇葩政策,一步步将中国足球逼到今天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
下面简单回顾一下,请不要一边观看一边进食或饮水,以免淋湿或污秽近旁物品:
  • 1985年,足球联赛新政,每进一个头球,计为两个进球。

  • 1990年,足球联赛,一个客场进球,计为两个进球。

  • 2001年,禁止球员海外转会,同时取消联赛升降机。

  • 2002年,联赛积分相同、互相胜负关系、净胜球均相同的情况下,规定以扑克牌大小点决定名次。

    ——这在世界足球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最后深圳与北京队竟然果真用扑克牌决定了亚军与季军的名次。

  • 2005年,联赛每队上场球员中U20球员不得少于两人。

  • 2007年,联赛每场主场观众低于一万人,俱乐部将受到惩罚。

  • 2010年,联赛倒数第二轮,中场休息时间延长至30分钟

    ——又一次创造了世界足球的新记录。

  • 2017年起,联赛每场至少有一名首发球员为U23球员,替补席至少有一名球员为U23球员。

    同年,中国足协出台引进外援调节费政策。

  • 2018年,联赛每场上场U23球员不得少于出场外援人数。

    同年联赛期间,足协多次征调俱乐部主力球员进入国家队集训,导致部分俱乐部的联赛成绩断崖式滑坡。

  • 2019年,联赛每场必须有三名U23球员出场,但未硬性规定其出场时间下限,导致联赛中频繁出现U23球员仅登场一分钟即被换下的闹剧

  • 2019年10月,中国足协决定退出中超股份,只行使联赛监督权……没说完呢,但是!重要的是但是

    ——在重大事件有一票否决权。

    ——这句话可以打个比方,爸爸说小明你上大学随便填什么志愿都行,但最后要给我看一下,我同意才行。

  • 2020年,所有俱乐部的名称必须中性化——这是令联赛崩溃的一根导火索。

  • …………

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如有更多奇葩,欢迎补充。

中超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当然有俱乐部本身的原因。
先进发达的欧洲足球产业一早就为中国人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和直接copy的模板。
欧洲职业联赛的商业模式,也就是盈利模式,就是三个板块:门票收入+转播收入+商业收入。
而在中国,显然这种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粤沪京的几家豪门俱乐部在门票和商业开发这两块上还能有点进项,但绝大多数俱乐部的上座率并不理想,商业开发更是微乎其微,也就剩下冠名权和球衣广告这两项所谓的商业开发。
其实,中超与欧洲联赛完全就是两种商业模式,更准确地说,中超那个不叫商业模式,应该叫政策模式。
投资人运营足球俱乐部的目的早已脱离了商业本质,而是意图通过俱乐部的在地属性,成为搭建与政府关系的桥梁,说直白点,中超俱乐部更像是投资人企业里的政府关系部的一个二级职能部门。
但是,恶之花的盛放,原罪不在花与叶,而在根。
中超俱乐部在运营上对于商业本质的不尊重,对于成本风险的藐视无视蔑视,根源正在于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决策部门对于职业足球一线运营者/投资人的不尊重,以及对于投资人投资风险的藐视无视蔑视。
简单用一句话就能解释:足协不把俱乐部的投资人当人!
再说具体点儿,足协一直没有摆正自己的身份和位置。
中国足球搞了这么多年的职业化,中国足协的管理者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清楚职业联赛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欧洲,过去20年各国联赛及国际级赛事的转播权价值飙升,直接推动了俱乐部营收,有数据统计,五大联赛俱乐部的收入增速数倍于各俱乐部所在国家GDP的增速,
足球运动极其特殊的魅力几乎脱离了资本周期的轨迹,无论各国的经济环境和指标如何,牛市抑或熊市,欧洲足球市场都在持续上扬,这一点,非常值得中国所有职业足球从业者深刻反思。
这几年来,中国经济虽然也处在下行周期,但总体而言,较欧洲经济无论是增速还是体量指标上,都是有优势的,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同样完全脱离于中国经济环境和指标而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
如果以股票术语来形容中国足球的投资者,恒大显然是在谷底建仓并持续加仓,一次无比成功的抄底,而如苏宁和其他几家现时几乎难以为继的俱乐部投资人,则属于追涨、逢高买入,买在山顶上,仓总加错……
坊间俗称:韭菜。
在中国足球的商业化运作这件事上,绝大部分投资人在进入时都是怀揣梦想与情怀的,无论其初衷是政治投机、政策搭桥还是足球理想,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一条最根本、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足球的玩法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商业模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足球的玩法,都有着本质区别。
这个区别的根源就叫:中国足协。
中国足协——
甚至已经不仅是世界足球领域上的异类与奇葩,
已经不仅是世界职业体育界的异类与奇葩,
仅在中国大陆的商业环境与改革浪潮中进行考评,也已经是一个超级异类。
近20年,中国几乎所有曾经有过这样那样问题的部门、机构、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进步,跟随着时代的潮流,助推着中国的发展。
唯有中国足协,20年、30年、40年如一日的原地踏步,这本身其实并不滑稽。
滑稽的是,这个机构每天都在喊着要进步,喊着齐步走,但球迷们听到的只有口令、号子,但睁眼一看,这帮家伙就站在原地,铿锵有力地(原地)踏步而歌。
站在他们身边的投资人、职业球员、俱乐部经理、球迷的脚步整齐划一,已经走出了好几公里,突然一回头,发现看不到中国足协了。
没办法,所有人只能掉头,回头,或者倒退着走。
在中国,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足球,除外。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