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苏06 方田均税 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宋朝的新法吗?

圃苏06 方田均税 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宋朝的新法吗?
对于新法,苏轼一直持强烈反对意见,但这次来到基层,对于其弊端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比如方田均税法,这是王安石一系列新法中,最为后世推崇的一条变革措施,现代学界认为,方田均税的设想几乎像是从现代穿越回到宋代的人才能想得出来的。
北宋初期,土地缺乏详细精确的统计数据,税收体系比较粗犷,而且一些大地主阶级藉由本身的权势经常透漏税,造成国家财政的损失。
针对这一弊端,王安石想了个办法,把全国所有可耕种的土地以方田之法精确丈量,简单说,就是每一亩地都要交税,而且是一亩就交一亩的税钱,再说句大白话就是:
方田面前,人人平等。

后世在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时,主流观点(学校教材)说是因为侵害到地主阶级的利益才导致新法无法施行下去。
可事实上呢?
苏轼在仔细观察这方田之法的施行情况后,向韩宰相汇报说,以前没施行这法之前,土地赋税不均由来已久,大家都习惯并接受了现实情况。现在这法一出,以前吃亏的多交了税的人,现在还要继续交那么多税,以前少交税的,现在也要多交很多税,但还是有大量未被方田测量到的土地成为法律漏洞,于是,税赋不公的情况反而加剧了,民间怨声载道。
又是蝗灾,又是滥法,让苏轼心中异常苦闷,但密州尚有一些令他获得小小欣慰的民生。苏轼到任之初,京东路尚未施行食盐专卖。
苏轼在杭州时,江南的食盐已由官府垄断经营,一旦查有私盐,必以重法处之,严重者家破人亡,让苏轼非常不适应。正在苏轼为京东路有此仁政而欣慰时,突然传来消息,京东路、河北路也要变革盐法,所有食盐市场全部收归官府统一经营。
苏轼闻听此消息后,大感不解,他又给韩宰相算了一笔账:
密州的食盐交易量,每年有一百九十余万秤,(一秤即为一斤,北宋时一斤约合680克),每年能收二千八百余万钱的盐税。以官府的人力,怎么可能在一年内在民间收购如此巨量的食盐?一旦不能保证全部收入官府,肯定会有食盐留在民间,必将成为私盐贩卖的根源。就算官府严厉打压,没有人敢铤而走险,那这些散落在民间的食盐,难道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吗?
苏轼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自己在密州的见闻感悟,希望可以为朝中宰相提供政策纠偏的依据,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徒然。
韩绛这个宰相,是完全补的王安石罢相后的缺,他没有针对苏轼的建议给出任何明确的态度。
就在这时,当年与苏轼一起玩过生死越野的那个好朋友又出场了。(详见《近苏篇》的相关篇章)
时任三司使(相当于财务部长)的章惇本来就是个主战派,对于河北、陕西等国家边防重地的财政收入特别上心,当时陕西已经食盐官卖,于是,他认为河北路、京东路也应当由官府统一收购买卖。
苏轼并不死心,这次他把信写给了三朝元老文彦博,希望还能为百姓争取到一丝机会,无奈木已成舟,终是无法挽回这一局了。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