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八法

中医治法的八法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医学家们在长期的诊断分析、治病救人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现在中医上使用的治病方法很多就是从这八法演变而来,所以说八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的一块宝藏。中医学的治病八法具体内容如下:

(1)清法。清法主要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方法,它所用的是寒凉的药物,一般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清法根据里热证不同的种类而产生很多治疗方法,比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等,这些方法在治疗温热病时的效果最佳。清法经常和生津、益气的药物配用,因为里热病容易伤津耗液、伤气;清法还经常和滋阴等方法并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补法。补法是对身体进行补养的治疗方法,一般是补充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虚损。补法以补虚为主,还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经常采用的补法为补气、补血、补阳、补阴、气血双补和阴阳双补等。

(3)汗法。汗法是通过身体的排汗而把外感六淫之邪排出体外,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疮疡初起、水肿等病症。汗法经常和一些别的方法一起使用,因为汗法有辛温和辛凉的区分,而疾病和病人的体质也有所不同。

(4)和法。和法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和解或调和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和解主要是治疗一些处于半表半里的疾病,而调和是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能,所以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比较多,比如肝脾不和、气血阴阳不和、肠胃不和、营卫不和等。

(5)消法。消法主要是治疗体内气、血、食、水、疾、虫等聚集而成的瘀结,并通过提高人体的消化能力来治疗这些病症。由于消法主要治疗处于经络、脏腑、肌肉之间的积块,而这些疾病的来势比较缓慢,所以用消法治疗疾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6)下法。下法是通过大便或小便的排出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所采用的药物主要有润下、泻下、攻逐的作用,使积聚于肠内的宿食、瘀结、瘀血、实热和水饮等得以排出。人们一般把下法和消法配合使用,因为二者所运用的原理比较相似,配合使用又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7)吐法。吐法是通过患者的呕吐使积聚在胃脘、胸膈、咽喉等部位的毒物和痰等物质得以排出。一般采用给病人服用催吐药或者使用刺激让病人呕吐。吐法并不是一种使用特别广泛的方法,因为它毕竟对胃有一定的损伤,所以用时要慎重。

(8)温法。温法是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方法,主要作用是祛寒邪,使阳气恢复。经常使用的是一些温热药物。温法根据寒病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分为三种,即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和回阳救逆。

五味怎么去调五气?

你好我是赤脚医生忠国中医

五味是酸,苦,甘,淡,辛,咸。

五气是风,火,暑,湿,燥,寒。

中国的古人创出五行系统,木,火,土,金,水然后把人体,自然界都归属到这五行中,这样就形成了五大系统。

一,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五大系统

二,然后在了解下五行的生克

三.最后聊下五味调五气

五大系统分别是木系统,火系统,土系统,金系统,水系统。

(一)木系统,木的特性是,木曰曲直。

五行: 木 五脏: 肝 五腑:胆 五官:目 五气:风

五华:爪 五味:酸 五色:青 五情:怒 五液:泪

(二)火系统,火的特性是,火曰炎上。

五行:火 五脏:心 五腑:小肠 五官:舌 五气:火

五华:面 五味:苦 五色:红 五情:喜 五液:汗

(三)土系统,土的特性是,土曰稼穑。

五行: 土 五脏: 脾 五腑: 胃 五官: 口 五气:湿

五华:唇 五味: 甜 五色: 黄 五情: 忧 五液:涎

(四)金系统,金铁特性是,金曰从革。

五行: 金 五脏: 肺 五腑: 大肠 五官: 鼻 五气:燥

五华:皮毛 五味: 辣 五色: 白 五情: 悲 五液:涕

(五)水系统,水的特性是,水曰润下。

五行: 水 五脏: 肾 五腑: 膀胱 五官:耳 五气:寒

五华:发 五味: 咸 五色: 黑 五情: 恐 五液:唾

以上只是个简单的五行系统,还要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方位,四时,星相,时间,等等,我们就不在这一一赘述了。

我们了解下五行的相生和相克

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克是正常的相克,当一方太弱或太强,比如肝木太强,就会对脾土的克制太过,这就是相乘。

相乘就是克制的太过了。

平时是肺金克肝木,但现在肝木太强,所以肺金反早儿遭到肝木的克制,这叫反侮。

好了,以上就是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

五气是正常的天地四时之气,当五气引发人体疾病时被称为六淫。

如何用五味调五气呢?

比如受了风寒感冒了,中医可称为太阳伤寒,这时如何用五味调五气呢?

我们简单的了解下,感受风寒,就要用对风寒有克制的六气来治疗了,燥克风,火克寒,燥为肺之气,所以就用入肺的辛温之味的药,来制约风寒,比如麻黄,生姜,等等。所以方剂就可选用麻黄汤。

中医讲阴中有阴阳,阳中有阴阳,其实五行一样,任何一行中又分五行的。

好了就聊这么多,有不明白的可咨询我。

关注我。带给你不一样的健康养生知识。

中医的治疗规律

导语:明末高邮袁体庵,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 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宜急归,迟恐不及矣。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之曰 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故以危言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乃北向再拜而去。(白话解附后)上面一则小故事讲述了一位明代老中医把脉治病的事,古往今来,中医重视五脏六腑七窍的变化,遵循自然。秉承检查——格物致知的态度,方药——济世救人的手段,健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长寿——延续生命的形式。

中医药治疗疾病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所治疗的疾病基本涵盖了各个医学分支。但由于古代,对于解剖的避讳,或受限于认识世界的方法限制,所以外科的手术治疗已逐步被现代医学所取代。而对内、外、妇、儿、骨科等各科疾病的治疗都有大量经验,由于中医的认识人体的视角与西医完全不同,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实际上很多疾病的治疗犹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中医、西医都可以有治疗效果,只是效果的快慢优劣、是否长久有不同罢了。

遵循自然规律

就一个疾病来说,近些年来,中西医的认识各有不同,那么治疗路径也会不同,但由于中医认识人体的视角与西医完全不同,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如风疙瘩,中医学名荨麻疹,中医有更广的角度来认识它,各位读者可以融入中医思维,领略一下大中医学术的魅力。
慢性荨麻疹应该算是皮肤科比较复杂难治的一个疾病,其实说难治也难治,说好治也好治。有些病人五年十年的病程,吃一到三副药就可完全控制,所以中医对荨麻疹的治疗是充满信心的。当然,还做不到大多数病人都有如此的疗效,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去完善治疗方案。但很多难治的慢性荨麻疹在中药的治疗下都得以很快恢复,也足以让人看到中医治疗这种难治性疾病的优势。
很多病人的荨麻疹每天反复发作的时间很有规律性,当然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时间,中西医的认识各不同。西医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正常人分泌高峰在早晨,此后逐渐衰减,最低值在夜间20-24点之间。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处于较低的水平时,其对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和炎症反应抑制作用就会减弱,疾病易于发作,反之则抑制作用加强,症状不易发作。但这只能能解释一部分荨麻疹患者,临床中发病时间规律非常复杂,不一定是20-24点之间加重,因此难以解释所有患者。属于一个空白领域,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而做为中医来看,从很多视角对这些临床现象做了解释,如清代医书《医宗金鉴》从发病时间角度来认识论述了隐疹的治疗:白天加重用秦艽牛蒡汤,夜间加重用当归饮子治疗。
对于晚上加重使用当归饮子,我们让研究生进行过临床观察,结果为总有效率80%。说明古人的理论对治疗这个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当然夜间加重并不是单用当归饮子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中医理论中,阳虚、阴虚、血热、瘀血内阻都可表现为夜间加重。可根据临床表现加以辨证治疗。临床中治疗荨麻疹这个病,只根据昼夜的节律来分析荨麻疹还不够,《医宗金鉴》从时间医学角度为我们开了个先河。只是上午加重的如何分析?只在下午加重的如何考虑?只在午夜加重的如何考虑?中医还有子午流注的学说,不同的时间段与不同脏腑的功能表现息息相关。如果总是在子时荨麻疹发作是否要考虑邪气伏在胆经等等,中医还有六经欲解时理论,脏气法时论等理论,讲的都是不同脏腑系统和发病时间的关系,如果每天午后至傍晚发病是否要考虑邪气伏在阳明等等。
如临床治愈的一例王姓病人,男,34岁,2013年9月11日初诊。荨麻疹一年,临床特点只是表现为午后3到7点加重。处以治疗明明热的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7剂愈。一个缠绵一年的疾病,用了七付中药几十块钱就治好了。
自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是完全通过不同的视野来看待人体的变化规律,与西医的理念会有很大不同,疗效是硬道理,有效说明中医在另一个层面掌握了疾病的规律。最后也能治好疾病。在治疗方面,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都在某些疾病方面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西医达不到的。
从治未病的理念看,中医也很有优势。中医未病先治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中国人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内经》说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就是,当病已经来临在去治疗就好像渴了才去挖井,战争来临才去制作兵器一样,已经太晚了。任何一个疾病的发生都有由轻到重的过程。而且用哲学的话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疾病的发生都是需要一定条件,如果我们能够把疾病的发生条件控制住,就像我们的呼吸道在低温下病毒容易繁殖一样,如果戴个口罩不让呼吸道温度降低,则感冒的机率就会降低。因此能够用各种方法保证身体处于一个健康不失衡的状态,对任何疾病都会有预防作用。
当然早预防、早治疗是中西医共同的理念,针对疾病的好发因素加以早期干预,对我们目前遇到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改观。如同我们常见的“三高”痛风等疾病,在30年前在中国发病率非常之低。因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的改变,这些病的发生率出现直线上升的势头,就如西藏地区虽然肉类消耗量很大,但过去没有啤酒,痛风发生的很少,有了啤酒的销售后,痛风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如果我们能从这些根源上去向普通民众宣传疾病,认识疾病的发生要素,那么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避免或发病的时间会明显延迟,就如心脑血管的发病年龄年轻化一样,如果饮食、锻炼都跟得上,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病率会下降或推迟,医疗费用也自然会随之下降。当然外伤、中毒等疾病除外。中医不但有治未病的理念还有治未病的实践,无论是食疗、导引、气功,食补,药补都有着西医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国际中医的发展
中医是中国的魂宝,事实上也在很久之前就被国际认识。
20世纪中叶以前,中医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一门新的医疗技术在世界各国的传播,范围较小。如欧洲主要在法国、德国、英国,传播的内容是针灸,由于当时欧洲人对于针灸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所以治疗不尽人意。区域中如亚洲日本、朝鲜等国由于地域关系,自隋唐始就不断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目前已经形成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韩医和汉方医学体系。
20世纪中期以后,尼克松访华使得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针灸热。促使西方国家对于针灸开始重新认识、接受。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接受针灸和中草药的治疗,中医和针灸诊所遍地开花。
这种情况促进了美国包括欧洲其他国家在立法方面逐渐为中医和针灸开绿灯。现在,美国已经承认了针灸是一门科学,并且在美国很多州都有专门的针灸考试,通过考试即可上岗行医,这承认了针灸的合法性。在教育方面,西方各国的一些大学,都开设了中医和针灸的相关课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医学感兴趣。
很多国家都有植物药治疗疾病的历史,但用中医理论指导的用药才能称为中药,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等问题,国外对中药的认识滞后于针灸,但近年来对中药的认识也逐步升温,植物药的开发也做了非常多研究。很多慢性病如风湿病、不孕症、过敏性疾病等的中医治疗在国外也逐渐被接纳并采用。
目前,国外中医疾病谱的主要范畴包括肌肉、骨骼组织系统和结蹄组织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遗病症。尤其是肌肉、骨骼组织系统和结蹄组织系统疾病居于首位。
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看到的形势中,中医正在被国际深入认识和接纳。
熟读经典
打铁还得自身硬,中医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如何能不辜负众人的期望,我认为首先要把中医真正的继承好,要熟读经典。《内经》、《难经》、《伤寒》、《金匮要略》、《本草经》等之所以被奉为经典之作,因为它们是古人把自然规律与医学结合最完美的产物。研习经典,一则能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二则可以学习古人构建的人体医学的框架,三则能继承古人对于疾病对于药物的经验。熟读经典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面系统准确的领会中医的思想。中医是一个非常少有的学科,后人不知道前人是怎么想的,很多前人的思想后人只会应用而无法理解,就如经络的形成一样。我们后人无法将其来龙去脉说得清楚。
其次,一定要先回归古人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想让中医有所发展那就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在哪?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如此艰难,与这门学科抽象特点难以被一般人的认识所理解息息相关。人的思维模式不回归,对中医的理解就会有困难。回归古人思维认识自然,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宇宙的缩影,每个事物都包含有宇宙的全部信息。大到天地,小到一粒粟米,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律运行,这个规律古人用道来命名。白天晚上,阴阳交替;一年四季,五行更迭,道就在其中。气、阴阳、五行理论是阐释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理论,体悟自然,了解自然的规律,最终才能化繁为简。其方法论西医至今尚未意识到更谈不上发掘。
回归古人对药物的认识,我们对很多中药的认识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科书往往简单的归结于是古人的体验或经验总结。实际根本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如龟板为什么能平肝潜阳,乌龟为什么生长在水里从不负重而有动物中最坚硬的骨头,坚硬的东西说明质地致密,致密说明它有非常强的收敛的特性,所以能收敛外散的气,中医叫潜阳。古人的推理我们现在已很少知道了。麻黄本来是苦温到《别录》演变为辛温,我们的教科书也沿袭了这种说法,辛温发汗没问题,不是辛温就不能发汗了吗?本来麻黄不是辛味为了理论而理论,把麻黄说成是辛味,有点像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一样。中医有太多的乱象,有些是前人就给我们留下了隐患。如果能回归到古人的那种思辨方式,从根上用古人的思维去重新认识中药的药性,必将对临床有很大的帮助。历代本草必列《本草经》《别录》药物主治于前,而新加的作用于后,当今中药书,统一排版,四言歌诀形式,虽方便记忆,但药物起作用的中医机理不明,药物之间的区别更不分明;当然中药材到位还包括很多药材种植、采收、炮制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目前,中医教材较为“现代化”,如果教材编写说理不清,自相矛盾、漏洞百出,那如何让人去相信。五行、阴阳的内涵说不清楚;诊断上没有从根本上阐释清楚其原理;历代本草必列《本草经》《别录》药物主治于前,而新加的作用于后,当今中药书,统一排版,四言歌诀形式,虽方便记忆,但药物起作用的中医机理不明,药物之间的区别更不分明;中医内科,所列各个疾病,发病机理以及发生发展规律阐述不明,病因分型皆类似,为极度机械的行为,很不切合临床。我们的教材多是集几个或多个中医院校骨干教师的智慧编写出来,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何在当今的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时代,不能集全国的中医院校教师及临床中医大家之智慧,利用网络平台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如果能将现代的研究有机的应用到中药的临床中也是对疗效的一个保证。因此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的基础上,中医也要广泛吸收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中西医各有优缺点,也各有盲区和误区,中医是横向思维(找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西医是纵向思维(从微观中找宏观现象的原因)。如果我们有了这两种思维理念,就站在了哲学的制高点,医学这门技术在这种哲学的指导下一定是高于中医或西医的那种单一思维模式。
西医长于微观,中医完全可以借鉴西医在微观方面的优势,找到疾病的关键点,或对无证可辨的病找到线索,如无症状痛风等。然后用中医的手段加以解决。再如过敏性紫癜,中医传统的认为是脾虚不摄血,或血热妄行,而根据西医的理论大部分人的诱因是上呼吸道的感染,用清热解毒药临床疗效大大提高。药疹等过敏性疾病,中医传统有用调理脾胃的办法进行治疗,中医认为人的皮肤和肠道就像衣服的里和面一样。可有些病人调理脾胃无效,从西医角度讲,胃肠的血最后都要回到肝,如果肝脏的解毒功能不好,过敏原就会随血液循环散布于皮肤,因此借助这个原理从肝论治,疗效大增。很多临床的有效病案都说明了用西医的思维可以帮助中医“抓主证”我们通俗所说的找到疾病的根。这是中西医结合理论上的一个层次。是西为中用,更好的发挥中医疗效。
当然中医能够走出国门,不但是技术上要过关,在宣传、国际学术交流、中国文化传播、贸易交流等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医这门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辨理念,有着几千年用草药治疗疾病的医学,当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时,临床能达到我们所能预期的疗效,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被世界接受将是一种必然。
(本报记者温淑萍见习记者汪晓慧采访整理)
作者简介
华华:1989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全国名老中医第三批师带徒学术继承人,跟随内科专家薛伯寿学习中医辨治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经验。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治疗常见皮肤病及内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临床重视经典、重视中西医结合,用药追求“量小效高”对很多常见皮肤病及内科常见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小故事白话解
明末高邮地方的袁体庵是
位神医。有位举人中了乡试,大喜过度而精神失常,不停的笑。求袁体庵为他诊断。袁体庵诊后吃惊地说:“已经无法可治了!你活不到十天了!赶快往家走吧,迟了恐怕来不及和家人道别了!路过镇江时,一定要找姓何的医生再为你诊治。”于是写了一封信让他交给何医生。患者到了镇江时病已经好了,但他还是去见了何医生,送上袁体庵的信。何医生看了一下,便把信转向患者,上面写道:某先生因大喜而致狂症,过喜则心窍张开不能合拢,不是药物所能治疗的。所以我用可怕的语气以死亡来恐吓他,使他忧愁抑郁,则心窍闭合。到镇江的时候,他应该已经痊愈了。这位患者明白后向袁体庵所在北方再拜行礼后离去。什么是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够为人体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它还能滋养经络。气血津液是人体健康的保障,如果气血津液出现异常,人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1)气。

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种类,其主要功能为维持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和为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①元气。元气由元阴、元阳合成,藏于肾,它是人的生命之源,受之于父母,具有促进人体生长、繁殖的功效。

②宗气。宗气是肺内吸人之气与水谷化生之气的混合体,具有增强肢体活动能力、促进脏腑功能的作用。

③营气。营气是由水谷中的营养物质生化而成,运行于血脉之中,具有调和五脏六腑、化生血液的功能。

④卫气。卫气与三焦有很深的渊源,它由下焦肾中阳气所化生,以中焦脾胃中水谷化生之气为补充,在上焦肺的宣发下发挥作用。卫气行于脉外较为强悍,具有温养脏腑、滋润皮肤、抵御外邪的功效。

(2)血。

血由人体摄取的水谷之物转化而来,水谷之物首先化生为营气,在肺的作用下,营气进入心脉中,化为血液。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血液进入脉中,在心脏和气的推动作用下,在人体周身循环流动,血液在流动的同时,把血液中大量的营养物质输送到五脏六腑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去,这样,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就有了充分的营养保证(余:或能量保证)。

(3)津液。

津液也是由水谷转化而来的,水谷被胃肠消化吸收后,经过三焦的气化作用,转化为津液。常见的津液有体液、汗、涕、泪、涎、唾液等。津液主要包括津和液两部分。

①津。津较为稀薄,属阳,津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三焦运行,对内能够直接进人五脏六腑,能够为五脏六腑补充充足的水分,对外能够进入皮肤、肌肉中去,从而发挥滋润皮肤的作用。

②液。液较为混浊、黏稠,为阴。液沿着三焦进人脑髓、骨节、筋膜、皮肤等处,对内能够滋养脑髓、骨髓,对外能够润滑关节、孔窍,还能滋润皮肤。

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之不同?

去年中美两地有人以中医“不科学、伪科学、骗术”为名,掀起废除中医的万人签名活动。香港电视节目还设“擂台”,让反对者与中医师辩论,结果成为一场鸡和鸭的斗嘴,中医用什么利器捍卫自己的科学性?观众没听懂。年初,纽约的十个中医组织也召开记者会,除了述说'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临床疗效、连西方也在研究中药’等等,义愤填膺之余却没有回应反对者的发难,说不清中医到底是怎样的“科学”!

9月22日在广州召开了每五年一次的《第三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海外参加者有几百人,大多数的发言者都是西医西药学家。FDA的副总也出席了。他感慨地说:“多年来只有“砒霜”一味(剧毒)中药通过FDA进入美国用于抗癌。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中国在人体上实验了五千年证明安全有效又无副作用的中药,却无法通过美国的检验标准呢?显然是我们的法规出了问题。这些法规是针对实验室的化学药物制定的,而不适用于天然中药的大分子,因此我们需要给中药一个“量身制作”的法规。然而,我们却不清楚中药到底该怎样配方”。中国的学者们发言给人的印象是:按西方量化模式套用中医,以求得到削足适履的“标准”。只有我们海外回去的中医在大声疾呼:“继承中医古代科学模式,才是古为今用的正途”。
家父病重时,在中国想找个纯中医真难!个个中医都称自己是“中西医结合”的医师,博士们不博学经典,精力都给了老鼠。在国外却人人都喊自己是正牌科班中医,祖传绝学,连西医的诊所也挂起了“针灸免费”的诱饵。中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难怪有的执照中医师要求各界及媒体保护和扶持中医,因为中医的生存受到威胁。试问中医到底是什么?是“科学”吗,为什么遭到如此的滥用和言废?若不科学,又为什么FDA要降低门槛拥抱中医,西医诊所用针灸招揽财富?
我的解释是:生命科学离中医越来越近,而现代中医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远。初期西医只重视解剖学意义的人体,后来发现心理问题会导致生理疾病,于是世界卫生组织修改了健康的定义。回头看,几千年前中医脏腑就承担着管理情志的功能,把七情致病作为内伤的主要病因,而且有专门治疗情志的方药。十年前美国人把调节精神抑郁的“消遥丸”,改名为“Women balance”越卖越火。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找寻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从抽烟引起肺癌,工业化污染导致小环境生态恶变,找到了气候变暖的大环境,可能导致全球的灾害和大传染病流行。又回头看,不可思议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运气学说” 就是研究大环境影响的理论体系,已将天灾与病患的规律编成公式来准确预测了。连SARS流行的时间和性质都讲了:早则壬午(2002)迟则癸未(2003),有“金厉”(肺的传染病)。上世纪初神效的青霉素创造了医学历史上的辉煌,人们以为从此可以消灭一切致病菌。好景不长,细菌耐药了。抗菌素升级与细菌耐药之间展开了赛跑,最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电子显微镜的问世病毒也暴露了,此时的医药已经没有资格与病毒变易赛跑了。当发现自己被封锁在由抗菌素和消毒剂喂得越来越强壮的微生物筑起的牢笼里时,人类渴望回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希望靠养生来防病,靠先进的仪器早期发现疾病了。再回头看呐!《黄帝内经》原来是一部医学最高境界——如何养生长寿不得病的书。“顺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道出了把握自然规律顺其道而行之,才是求生存、保健康、防未病的医学真理。因此,西方世界得出一个朦胧认识:中医属于宏观更高层次的科学,当现代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逐步认识它,靠近它。
为什么说现代中医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远?因为现代中医丢了“天人合一”中“天”的部分,即推算天人感应规律的数术,就失去了中医“像数”合参的原貌。
像就是气象、现象、藏象、病象。数即数量和计算。像的背后永远伴着数,比如20岁和50岁的人,从脸上可以估计出年龄(数)的范围。数是因,是本质。现象是果,是标,数给出范围,通过象来表达其程度,二者合参反映着事物的全貌。我们来比较一下古代中医、西医和现代中医大家就明白了。西医化验单上正常值的范围就是数,是从大群人体得到的生理平均值。X光片等是凝固象,可以保留和对照。患者的面色、体征等是动态象,只代表眼下的人体状态。西医是科学的,在于象数合参,获得相对准确的人体信息。从诊断到疗效评估,都有评判是非的标准。古代中医用肉眼观察天体运动(五运)星象,其时间和位移是有周期定数的。随天体运动而来的强大能量,称为“气”,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感觉到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级别,故名“六气”。生日代表着“天地合气”造人的时空数,即宏观大气候对群体体质的影响性质和范围,可以作为推算体质的依据,而且谁算都得到相同的结果。气候、物候(动植物)和病候(人体)等万象都是反映五运六气的强弱之像。因此,中医运气学说是以推算天道的不变之数,来预测气候变化、体质类型、周期发病概率的方法。佐以望闻问切之像,就得到患者准确的标本信息,故治愈率十之八九。古代像数合参的诊治方法也是科学的,它比西医更先进,在于把握“岁主藏害”(指不同运气扶抑不同脏腑)的周期性影响,也是诱发疾病的规律。所以能预测出灾害和疾病,也就能提早防灾和治未病,被称为上工之学。

现代中医讲“辨证论治”,征是果,症是已病的像算不上早期;又不懂得推算体质和当前运气盛衰之数,就断了“果”背后的“因”。如此天人脱节,就好像西医没有了化验报告一样的窘境。《素问·六节藏象》中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然而,不能为的也为了,学位高不等于医术高。患者的舌象、脉象、病像都是动态像,时过境迁不能保留。因此治疗正确与否,问题出在那里都失去了客观评判的标准,也不方便总结经验教训和与人交流,所以一个病人可以开出几种方子。下药和用针这等性命攸关的是非问题,也可以说成是“不同学术观点”之争,治疗水平怎能不下降?中医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又怎么与外国人沟通?干脆大家都不通,谁都可以针灸,骗子就有了可乘之机。人们能说现代搞的中医是科学的吗。中医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还能存活多久呢?

然而,如同古代的“上工”当代也有,我的老师田合禄就是。我们诊所已经多年实践像数合参的中医古法,还加上电脑经络测量获得的客观凝固像可以永久保留。治疗前后的对照,更便于立即调整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也为积累成功的经验、临床教学、与患者及其他学科交流,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和视觉平台。历年测量结果的对照,是最先进的健康管理数据。“流水不腐,户输不堵” 正如疾病的形成过程:气的虚弱→经络不通→有形物质堆积→西医影像发现肿瘤或淤阻。因此,运气理论指导下的经络测量,是中医现代象数合参防治未病和提高已病疗效的科学模式,有着及其光明的未来。

中医学与五行学体系的概述(中医五行与疾病分析)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中医基础理论旨在研究阐发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它在整个中医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与五行学论有互相密切关联的关系。
五行与病理
子平五行与病理 与 子平病源生死诀
(一)五行十干表征
一、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神经、肢体、毛发
甲:头、胆。
乙:肝、项。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风门穴
卯:肝、胸、目、手、爪、筋
二、火:小肠、心、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舌头、腹部、神经、血管、血压
丙:肩、小肠
丁:心、血液
巳:面、牙齿、心胞络、三焦、咽喉
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
三、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辰:背、胸、项、肩、皮肤
己:脾、腹
丑:肚、腹、脾、肌、肉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
四、金:肺、大肠、肝、脐、股、声咳、气管、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
庚:肠、脐
辛:肺、股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
酉:肺、鼻、皮毛、声
五、水:肾、膀胱、胫、足、头、会阴、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生殖系统、血液、汗
壬:膀胱、胫
癸:肾、足、精
子:会阴、耳、腰、液、溺
亥:肾、头、阴囊、髓、精
六、古诀: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心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皮肩胸类,巳面齿咽下尻肛。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戌土命门腿还足,亥水为头及肾囊。
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干首坤腹坎耳俦,震足巽股艮手留。兑口离目分八卦,凡看疾病此中求。

(二)各类疾病
一、木
1、甲木遇火多,多犯神经之疾。
2、日干为甲木,流年与日柱天克地冲,多有伤头之灾。
3、甲乙居前见庚辛,忌为头面。干上有甲或乙,又有庚或辛,庚辛克甲乙,头面有伤,破相。
4、甲乙无根、怕逢申酉、杀合逢此、双目定瞽。
5、木被金伤,筋骨腰肋疼痛。
6、木太旺而病乃悬梁自缢,虎啖蛇吸。
7、木太弱或死绝,多有头晕、目眩、气血不调、两鬓消疏而发稀、神经痛的现象,如果严重的话,多有肝胆疾病、腿足损伤等。
8、水木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胃虚、恶心、口臭、咯气,并有食欲减退、身体衰弱、脉沉弱、腹部软弱无力、颜面缺乏血色等疾病。
9、水木相胜,伤脾胃。
10、金水多而木腐朽,且甲木极弱,又无火疏通,易患胆结石、秃头之病。
11、土多木折,命局燥土过多,木气极弱者,头发分叉或断裂。
12、甲胆乙肝,甲乙木又代表毛发及交感神经。水泛木浮,甲木极弱,易患脾湿之病。严重者往往导致皮肤萎缩,轻者秃头无发。
13、火多木焚,木气弱者,不是肝虚就是目赤,眼经常发红。
14、八字木为喜用,而遭强金克冲损伤,大多数有交感神经方面的障碍,否则有肝胆之病,并防车祸外伤。
15、甲申、乙酉,小儿肝经风病。

二、土
1、 戊己忌寅卯,休囚而生大疾。干有戊或己,见地支有寅卯,主家中有人患四肢风病、瘫痪之疾,或有卧病在床之人。日干为戊或己,防自身病。
2、一杀三财双火主目疾(己日)。
3、己日月戌、火神无气、多水多金、眼昏目闭。
4、火土相生而太旺,常觉症状有胃部胀满、食量虽不异常但稍进食即感饱满或重压、咯气、恶心等。
5、土虚木旺之乡,定伤脾胃。
6、火土烁蒸,则发秃眼盲。
7、土虚木盛必伤残。
8、土多疾呆
9、土太弱或死绝,时有面黄、减食、肢体怠惰、喜卧嗜睡、多思足虑、不喜动作的现象,并常有浮肿、脚气、口臭、齿痛的毛病。如果严重一点的话,有患消化系统、皮肤病的可能。
10、四柱或岁运遇两辰冲戌或两戌冲辰者,易患胃病、脾湿病、花柳病。
11、四柱或岁运遇两丑冲未,两未冲丑时,易患脾疾病或肝气不和,浮肿之症。或有饮食不振,中气不足的小毛病。
12、戊土丁火两弱,而局中湿气太重,易患胃溃疡、胃出血之症。若戊土遭甲木克绝,或被癸水合化,而戊土为喜用神被冲者,也有胃出血之症。
13、戊土弱、金旺多,泄气太过,患胃下垂之病症。
14、四柱中火旺土衰,或水多土弱都是易患皮肤病的标志。
15、门中有土,土金而腰脚须沉滞。己卯、己酉,日时见之,此乃受湿气,主腰脚沉滞。
16、壬辰、戊辰为天罡只位,戊己土命或壬水命,逢寅卯木、再逢一辰位,则主男儿小肠疝气、急腹症,女命经血症。
17、丑戌未三刑者,主四肢病难痊。
18、辰为天罡、卯为太冲,辰卯互见,主腰脚之痛疾。
19、丑午相害,主久病内气肚腹之灾疾。
20、子未相害,子水临未土,则生脾胃之疾病。
21、土太旺而病主山崩石压,泥陷墙

三、金
1、大肠有病,丙丁克损庚辛。
2、 庚辛向申酉之方,人亡兵劫。柱有庚、辛、申、酉四字,有血光之灾,伤肢残体之祸,杀伤,应此,柱中火多或纳音火多更验
3、秋金生午、丙火透露、运至南方、血伤泉路。
4、三合火神旺盛克庚辛,损头面及气血之病。
5、辛金亥日、月逢临戌、水运初行、须防目疾。
6、金弱遇火旺,血疾无疑。金主肺,受火冲克,酒色成疾。
7、金遇旺水,伤筋骨之疾。
8、土金相生而太旺,气常多虚,常有腹满、便秘、口渴等症状。
9、金太旺而病主刀刃刑伤。
10、金太弱或死绝,应多注意气虚、咳嗽、皮肤干燥、骨节疼痛、大肠泄痢便血,并常有呼吸不畅、常受感冒之患,如果严重的话,有得肺病的可能。
11、金被火克,呼吸系统有事(因金主肺),如有木助火克金,则木主风寒,故经常感冒。金衰不能生水,则感冒时鼻涕不挂。
12、辛金代表肺部及支气管,土厚金埋,如辛金弱湿气又重者,易患肺肿或结核。要是燥土重者,易患肺炎、肺痨之症。
13、辛金弱遇强水过泄,易感冒、先烧后寒,生浓痰易咳。辛金弱而强火来克,感冒时多数先发喉炎,口干、咳嗽而后怕寒怕热。
14、女命庚金弱时,怀胎生产后,最易腰酸背痛,筋骨抽疼,爱吃硬脆食物。辛金弱时,怀胎生产后,易发牙病或胸口发闷,爱吃软酥食物,特喜香味。
15、水旺辛金弱或土强埋金者,有支气管炎、鼻塞、咳嗽。
16、命中丙庚两旺时,再逢燥土包金常有便秘痔疮之症。
17、命局金弱又遇强木强水泄盗,骨骼易脆而不坚实,易筋骨受伤。庚金代表骨骼、辛金代表牙齿。强木来冲庚金或强火来克庚金,多主骨伤;强木来冲辛金或强火来克辛,多主牙炎或口腔毛病。
18、金多水滞,庚金强壬水弱时,易患膀胱结石。若是庚金强癸水弱时,易患肾结石。
19、庚寅、辛卯,犹忌大人骨痨疾。
20、辛亥、辛卯生人,见乙卯日或时,主头面之疾或缺唇。
21、辛丑金见丙午火,主四肢深部疼痛之病厄。
22、金水伤官,寒则咳嗽、热则痰火。

四、水
1、火土焦干癸水, 双眼无瞳,眼目之疾。
2、金水枯伤,肾必虚。
3、壬癸加土旺,下肢虚耗。
4、亥子加巳午,眼疾。
5、柱中亥子多者,主疝气。
6、水太弱或死绝,易患肾脏炎、脑溢血、近视、泌尿系统之疾病。
7、下元冷疾,必是水值火伤。
8、水太旺而病乃溺水而死。
9、润下纯,润生气返,神清骨秀,如或乘旺临东南,中风失音。
10、金水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气滞、哮喘、咳嗽、鼻塞,微觉烦躁不安、往往自觉胸下有创伤,并有呼吸急迫、口渴的现象。
11、柱中亥多(要月令也是亥),可能是有风湿病。因为亥中壬水甲木,木可以代表神经,木浸泡在水中就是风湿的神经痛。
12、壬水代表膀胱、癸水代表肾脏。四柱水旺、水缺或土盛水弱者易患膀胱、肾脏疾病。
13、男命癸水落库又逢刑冲克破,或者癸水落库又逢旺火长期熏蒸,必患肾虚亏或肾水不足之症。
14、男命生于冬天,水气冻结,四柱不见木来通水,不见火来融化冻冰。肾水冻结不通,导致阳痿早泄,而到冬天更为严重。
15、命局中水旺金衰,或木旺水衰者,晚年定患糖尿病。
16、六癸生人,地支亥子丑全者,局中无土,主奔流不定。若在休囚之地,主生肾病。

五、火
1、火遭水克,眼目昏暗。
2、四柱火多,少年脓血之疾。
3、火太旺而病则夜眠颠倒,蛇伤烧焚。
4、火太弱或死绝,易患心脏病、败血病、关节炎、脚气、眼疾等疾病,年纪轻或正值壮年,主肠胃不好。
5、木火相生而太旺,易患火气上升、目赤、偏头痛、耳鸣、眩晕、注意散漫、心脏有压迫感、呼吸急迫等症状,此外有便秘、下肢麻木、风湿等。
6、丙火过旺时,必将牵涉到小肠、视力、眼疾病、脑神经。
7、丙火代表小肠、庚金代表大肠,四柱中如果丙庚两弱,而水土特强时,多有肠疾病。
8、四柱中木多水滞、丙火极弱,脑神经刺激而亢奋,精神不健之症。水多土弱而火掩,丙火极弱或命局中伤官旺而丙火弱,有神经衰弱、精神分裂之症。
9、命局丙火旺,庚金弱,平时视力较好,但耳功能差,不灵敏或常有耳鸣。
10、命局丁火弱而入库,易患心脏病,再逢刑冲克害,因心脏病开刀。
11、丁火弱土气强,定有贫血,这是因为丁火被旺土所泄,使气血涣散缺乏之故。丁火代表心脏血液,命中有强水压克弱火,易患高血压或心跳过快之症。
12、丁火强而土气弱,往往血压较低,心跳较缓,心口不舒服、喘气。
13、丙丁火人,运到申酉之地,主口舌生疮。
14、申巳双加遇刑,则臂肢有患。柱有申字,巳字,臂肢有病,或受伤,或关节炎、肩周炎之类,干支纳音相克祸重,如柱甲申水克乙巳火等。
15、冬生无火,下肢寒冷。

六、杂项
1、 哑巴
“丙丁善克庚辛,少制而喑哑”。印主语言,食神主口才、讲话,大凡命中二者休囚或金水受克太重、被合绊、入墓、落入空亡等,语言表达就会受到影响,重者成为哑巴。
2、子息星坐空亡,食神坐空,有可能是孩子聋哑或讲话有问题。
3、 木旺火炎或火炎土焦,而不见湿气之八字是无生育之人,无子女能长寿,如有子女本人常有意外伤残、血光之灾或凶死。
4、 女命子女宫坐羊刃,或子女星落于其它柱之羊刃中,可能生产时或子宫卵巢有病而开刀,否则一定克子女。
5、火炎土燥者不得善终,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死于血光恶疾或开刀手术之中。
6、命局中七杀强于日主,而食神正印较弱,一生常遭伤灾或有一种久治不愈的暗病。
7、蛀牙的看法
金主骨骼,食神主口,食神为金时主牙齿,临空亡主牙上有洞为蛀牙
8、与外伤或残疾有关的因素
A、七杀透干;B、官杀同透天干(头面显眼处带伤破相);C、伤官与官或杀在天干;D、羊刃冲刑;E、金旺克木(木不一定是日干);F、官杀在支被刑冲(四肢肚腹带伤破相);G、伤官见官;H、八字刑冲(又带七杀更验);I、天干有庚,地支有寅卯二字,防兽咬,或下肢有病伤;J、支有申、巳二字,四肢受过伤或手脚有病,如关节炎、肩周炎之类;K、柱有庚、辛、申、酉四字,有血光杀伤或肢体伤残之祸。
9、和近视有关的因素
A、八字中有火被水克;B、火土熬干癸水;C、天干有庚或辛,同时又有丙或丁。
10、腰痛
A、柱有卯辰二字(若日支卯,时支辰,易遭官非牢狱);B、金木相战;C、壬癸水弱戊己土重。
11、肠胃不好
A、八字中戊己土被木克(戊己土不一官是日干);B、偏印多;C食神逢枭;D、丙丁克庚辛。
12、皮肤过敏
A、戊己日干,柱中火多火旺,泛水或无水;B、不论何日干,生于巳午未月,柱中火多,或者未戌之类支多。
13、使人胖的因素
A、食神有力或食神为喜用(能吃能喝,胃口好,不挑食);B、食神暗藏;C、伤食生财;D、正印有力;E、日干带合;F、癸日干身强;G、四柱纳音水多、四柱纳音火多(有二个就算,多主高壮)。
14、使人瘦的因素
A、偏印有力;B、食神逢枭;C、比肩健旺(乏食伤);D、劫财健旺(乏食伤);E、七杀健旺;F、官杀混而身弱;G、四柱纳音土多、四柱纳音金多(有二个就算,多主瘦小);H、支有子未二字(子未相穿脾胃不佳或有病)。
15、命局身弱遇枭神重见者,多半得肺痨伤损疾病。
16、枭神夺食者,多生消化道疾病,断食或食少。
17、妇女生产病
A、 男命日支七杀、逢枭神者,妻多小产、经血不调
B、 女命逢枭神多者,难产惊人。
C、 女命年干伤官,时逢羊刃刑冲,岁运逢枭神羊刃者,定有产厄。
D、 女命日时犯勾绞者,有产厄。
E、 女命逢日时卯酉冲者,堕胎克子、腹疾血刺。
F、女命时临华盖遇空亡, 一生不产.
18、羊刃重见三四者,必有眼盲耳聋之疾。
19、伤官重见者,防腰腿骨伤残。
20、当生有虎,怕入山岩,狼虎之伤,岁刑足病。柱有庚字,又有寅卯二字,防兽咬伤,更防脚有病或受伤。
21、雀逢天后,翅翼中道难安。朱雀为丙,天后为壬,柱有丙壬二字,防兄弟姊妹有夭折伤残,丙为年干更验。
22、跛足驼腰,只为杀神逢曲脚。主有残疾在身,杀即七杀。柱中巳、亥、寅、乙最后一笔是斜的,为“曲脚煞”,曲脚煞多,亦主伤残不免。
23、日时官杀杂乱,疾病交加。
24、四柱中水弱、金脆、火旺、木躁、土焦,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标志。

(三)死亡信息
1、 印绶见财行财运又兼死绝,必入黄泉,如柱有比肩,庶几有解。
2、 正官见杀及伤官,刑冲破害,岁运相并必死。
3、正财偏财见比肩分夺,劫财羊刃又见岁运冲合,必死。
4、伤官之格,财旺身弱,官杀重见,岁运又见必死,活则伤残。
5、拱禄拱贵,又见官星之冲,岁运重见即死。
6、日禄归时,刑冲破害,见七杀、官星、空亡、冲刃必死。
7、杀官大忌,岁运相并必死。
8、其余诸格,并忌杀及填实,岁运并临必死。
9、会诸凶神,恶煞、勾绞、空亡、吊客、墓库、病、死、官杀,九死一生。
10、官星太岁,财多身弱,原犯七杀,身轻有救则吉,无救则凶。
11、甲日亥月,见离寿促。(南方)
12、六甲坐申、二重见子、运至北方、须防横死。
13、甲乙遇金强,魂归西兑。
14、天干二丙、地之全寅、更行生印、死见祸临。
15、丙火申提、无根从煞、有根南旺、脱根寿促。
16、阳火无根、水乡必忌、阴火无根、水乡必救。
17、艮生丙而遇鸡死(艮:东北,鸡:酉)
18、丙临申位,逢阳水难获延年
19、老寿无终、丁逢卯木遇己土、枭食之人。
20、己生酉而艮中亡。(东北)
21、己入亥宫,见阴木终为损寿
22、庚金无根、寅宫火局、南方有贵、须防寿促。
23、庚金逢火旺,气散南离。
24、活木忌埋根之铁。
注解:寅卯未为活木之根,如遇申酉丑,申冲寅、酉冲卯、丑冲未(丑中金克未中木),则木在地支中根被拔去,成无根之死木

25、盗木绝气于丙丁。甲乙日干,生夏月,重重见火或成火局,木临火地,灰飞烟灭,“木化成灰”,主夭,柱有金克日主更验。
26、五行生死,人事参评。遇生怕死,既死怕生;逢旺处生,则死处灭;逢死处生,必旺处脱。
27、伤官运若见刑冲,一梦入幽冥。柱中伤官逢运冲刑,主灾晦、死亡
28、生地相逢,壮年不禄。劫印重重而行长生之地,主死。
29、日逢官鬼见重刑,恶死甚分明
30、相刑羊刃并杀伤,必主上法场
31、身衰日支坐七杀,杀运死刑狱
32、权刃复行权刃,刀药亡身
33、日逢刃杀而刑冲,妻必产亡。
34、桃花会禄酒色亡,凶杀合年防自刃
35、咸池坐旺带刃,因色亡身。
36、贵人头上带刃剑,多凶死。
37、戊日提寅,见申酉,十死一生。
38、庚辛向申酉之方,人亡兵劫。柱有庚、辛、申、酉四字,有血光之灾,伤肢残体之祸,杀伤,应此,柱中火多或纳音火多更验
39、当生四柱有财星,羊刃逢时定克刑,岁运经行妻眷绝,妻宫频见损年龄。岁运行财星死墓绝之地,在此岁运伤妻,或离婚,或丧亡
40、身弱,财生杀旺克身,再行财运必死。
41、伤官入墓,阴生阳死
42、财逢劫尽、重财破印、劫重见财,皆为死运。
43、水盛木漂,终为外鬼,死无棺木。
44、食神逢枭,牢狱中死。
45、从财从杀,运忽挂根,不肯从弃,一命归仙。
46、伤官羊刃、切忌重并,苟获全体、决死血光。
47、羊刃穿倒,必作无头之鬼。
48、四刃星重,死在财下
49、曲直仁寿,最嫌白帝
50、炎上忌土,水冲立毙。
51、从革金局,须要火炼,丙丁午多,遇墓设奠。
52、润下所忌,刑冲死绝,木伤堤岸,东地须灭。
53、稼穑格,一木为妙,木多土虚,再行东方木运死。
54、金白水清,切忌夏生,火伤土制,请题铭志。
55、木火交辉,金水伤坏,运行西北,死期即届。

(四)论诸格有救
亥卯木旺不惧金。
丑土休嗟见木侵。
巳午土高何怕木。
寅宫何忌水源深。
丑巳金坚休怯火,
申喜炎神忌土星。
酉金大忌午向寅,逆顺高低仔细寻。运向北方为富贵,如临离火必伤身。
壬癸逢申火破支,局中有杀贵方知。北方水遇皆宜吉,如见寅冲事不宜。
惟有寅宫最怕申,水来克火太无情。木多根旺方为救,无甲终年破耗人。

甲乙临干遇比贵。
壬癸逢离破了泉。
戊己生于丑月中,或逢羊刃在天宫。金多有水方成贵,火重须嫌比劫同。
《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五脏》金属肺,木属肝,水属肾,火属心,土属脾,与《五味》的关系,辛入肺,酸入肝,咸入肾,苦入心,甘入脾,《五味》青与肝,赤与心,黄与脾,白与肺,黑与肾, 以上这些乃是相对应的属性。对于它们的关系如下;中医认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机体,五脏与五行,五味,和五色是《相生相克》的。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那么,脾可以制约肾,肝可以制约脾,以此类推。《五色》面色黎黑乃属肾病,痿黄乃属脾虚,同上,以此类推。脾虚可导致肾虚,肾虚可以导致心病,如此循环。。。。。。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生相克::相成相悔:五脏皆虚,阴阳失调,最后,阴平阳密,精神乃至。!

中医基础知识图解(日本人画的中医)

转自:傳統醫學修行中心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脏腑封官图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人体就像一座大锅炉,各部件都正常运转,才有活力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五行生克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心肾相交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五脏的滋生制约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五脏分论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