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策五行通臂拳的锻炼要领
河北省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辖香河、固安、霸州、文安等县市。清道光年间,浙江人祁信在固安县开山授徒,“祁家通臂”以其拳系始传自祁信而得名,并在廊坊的固安县、霸县、文安等先广泛传播,之后流传于北京、东北等地。张策初习多种拳技,后从祁信之徒陈庆学通臂拳,陈逝世后,又从猿猴通臂即五行通臂拳大家王占春习练九年,遂以擅长通臂拳著称,张策此前又学太极拳于杨健侯,又将太极熔于通臂之中,把通臂拳推到了一个高峰,并在京、津、冀广为传播五行通臂拳和杨式太极拳。张策被后人称之为“臂圣”,大徒弟为韩占鳌,依次为周景海、周学伊、张殿华、康文盛等。
五行通臂拳属中国著名武当派内家拳法,其名取义有二:一是在内气血想通,在外两臂与腰背想通及两臂之间相通,全身节节贯通。二是取象通臂猿猴臂长身灵。因此通臂拳尚快捷,讲求手快、身轻、步灵、节柔、劲硬,其练求简、求精,以松肩开节为根法,使臂活若鞭,却又硬似钢铁。张策五行通臂拳,刚柔相济,浑厚自然,潇洒舒展,速度敏捷,凶猛剽悍,质朴无华,以摔、拍、穿、劈、钻五掌与圈手为基手,分式操练,交错运用。是以单操单练、散手技击为主的练功方法,是内外双修的中华传统武术优秀拳种之一,其动作间发出噼啪、踢跶声响,均为他拳所未有,劲力讲究冷、弹、脆、快、硬,在中国武坛上久负盛名。
五行通臂拳的锻炼要求十分严格,其锻炼法则是:含胸坐胯,沉肩探臂,周身放松,发力饱满,行拳脆快,着力弹冷,快速多变,而且又粘连绵黏。力起于脊,下蹬上发,节节贯穿,通于肩肘,发于掌臂,形成贯通梢节,上串下连,毫无脱解间断形成对拉的抖发之力。在练习方法上,要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先易后难。首先,要练好坚实的基本功。要着重强调腿、腰、臂三节的基本功练习,必须从看似简单,实则变化无穷的法根入手。五行通臂拳在内而言为先天之力,由脊发于两臂;在外而言,两臂彼出此入而相通。要注重运气发力,自然而然,如此可练出先天真力。在训练过程中,两臂由轻虚而逐渐重实,由重实而达到坚刚,由坚刚再化为柔软。由脊力达到心力,心动则手随,再从心 力而达到蓄力,力蓄于中,蓄而待发,由蓄力而达到全身透空,才能达到全身豁然贯通,内外浑然一体,返本还真,成为一团太和元气。其次,锻炼时强调放松。精神、关节、肌肉等全身各个部位都要放松。只有放松,肢体不僵,出手才快,才能达到臂似皮鞭;只有放松才能做到力从脊发,发力大,劲力足。在一瞬间三节贯通,周身惊乍,使全身之力集中于一点抖发出去。这就要求上肢运动在发力前后,要有一个放松——收缩——自然放松的过程,在发力过程中不用拙力、僵劲,做到姿势整、劲力整。另外,在锻炼时对手、眼、身法、步的要求非常精细,彼此间要相互协调。手法上讲究“稳、准、狠、灵、巧、急” ;眼法要明亮敏锐,审时度势;身法要求运转灵活;步法要求进退要快,手到脚到,步内含腿,同时要做到内外三合,以意领气,以气摧力,整个动作柔中带刚,刚中寓柔,达到形神相合。在形体上要做到“三折九扣”(臂、身、腿折,足、膝、胯、背、胸、肩、肘、腕、指扣),内中包含“五护八断”(五护:上、下、左、右、中,八断:动静、虚实、刚柔、急缓),身体各个主要关节和部位都要舒松自然,微微向内收拢,蓄劲待发。
练习通臂拳以符合人体科学的训练方法,由简而繁,由慢到快,通过一段时间的“换劲”,把周身的拙力、僵劲换成巧劲、柔劲,逐渐掌握“手臂如铁,腕如棉,两条胳膊似皮鞭”的独特发力方法。通过练习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长期锻炼身体细心揣摩,悟通锻炼的法则,举一反三,定能得出拳外之拳,法外之法。
五行通臂拳演练时运臂如风,伸缩进退,肩肘腕毫无迟滞之病,使气与力一致贯通,练习之时,纯任自然,于虚中求实,柔中求刚,有要诀二字,曰松,曰空,松则不滞,空则灵活。老子的《道德经》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通臂拳是极柔的拳,拳谱上讲九柔一刚,通臂拳的根本是“松”,只有“松”才能有“柔”,只有“柔”练才能出“刚”,才能出弹抖力。
通臂拳说难,就是难在把自身的僵力、拙力换掉,彻底的松下来,如果真正把这个松字能理解,那就窥到通臂拳的门径了,无论如何,要放松,所以练通臂拳“松”为第一。松到什么程度,通臂拳就达到什么程度,松不到那个程度,便不明白那个程度的奥妙。通臂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松得周身毫无迟滞之感,两臂如绳子吊着重物一样,但是这种大松,不是软,不是懈,不是松得软得如一摊泥,而是以神气将身势鼓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练习通臂拳架时,把精神、关节、肌肉节真正松开,这是学习通臂拳之关键。最重要是手臂上的三个关节,是腕关节,及肘和肩。肩关是最难松。松肩别无他法,摇臂是松肩的不二法门,关节之间不松,气不能顺畅的流动 。当肩关节能松开时,其它的都容易了,练通臂拳要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气概,因为心有所畏便紧张,紧张就不能松。
通臂拳的最高境界是虚空无物的感觉,交手时沾上就走,打上就变,让对手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打不上,捕风捉影,处处落空,只有“松”才能体会通臂拳的真谛,才能走向通臂拳的最高境界。
中华民族的优秀拳种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这种外在风格的不同,是因为内在的发力方法不同,而且每个拳种都有各自他独特的发力训练方法,因而对发力的表现形式都有各自的描述,比如太极拳讲惊弹抖炸,形意拳说遇敌好似火烧身,都是对本拳种发力的形象比喻。
五行通臂拳是中华优秀拳种,他强调内外兼修,通臂拳在劲力上讲:冷、弹、脆、快、硬。这里的“弹”说的就是弹抖力或者是弹震力。民间武术界谈到通臂拳多提到通臂拳是鞭劲,强调以腰为杆,以臂为鞭身,以手为鞭稍,像鞭子抽出去一样,其实通臂拳它在外显现好像是鞭劲,但这其中无不体现通臂拳的弹劲,它内中含有弹劲。还有就是说到弹力,不只是一个掸手、摔掌用弹力,它是贯穿样通臂拳每个动作中,是贯穿于通臂拳的摔拍穿劈钻每一式及它的变化之中,达到浑身无处不弹簧。通臂拳弹劲不是通过外形强行去做的,也不是在打拳时刻意表现出抖落,那样的话就显得做作,不自然。实际上弹抖劲是在无意识状况下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故意做出来的,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手臂就好像没用力,从脊背产生出来而自然弹射出来的劲。
通臂拳在训练时强调力由脊发,力源在腰、在脊,以腰、脊为中心,上摧肩肘,下摧胯膝,节节贯穿。它是人体肌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