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第113天:打破常规
阅读
所有一流的决策者都遵循一条非常简单的规则:在重大事务的决策中,如果大家的意见都一致,就不要做决定,先暂停一段时间,让每个人都有时间考虑一下。重大决策是有风险的,应该有争论才对。如果大家都一致赞同,只能说明大家都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1990)
解读
以色列的人口只有710万,建国时的国土面积仅有1.49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部分都是沙漠。国土四周都是敌对性的国家。建国至今,以色列与它们已经发生了1948年独立战争、1967年六日战争、1973年赎罪日战争、1982年与2006年两次黎巴嫩战争等多次战事。以致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平台——贝宝(Paypal)公司的总裁汤普森在收购了一家以色列公司后,乘飞机前去视察时,突然十分恐慌:“我是在这里买了一家公司吗?我飞到了一个战争区!”
但为什么强敌环伺、战事频仍、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这些足可致命的因素都没有阻挡住以色列发展的步伐呢?以色列的成功显然是有悖常理的。它的成功秘诀绝不是我们惯常熟悉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而是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紫蓝青绿黄橙红”。
有一部电影叫《世界僵尸大战》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一观点,当布拉德.皮特主演的联合国官员来到唯一没有被僵尸占领的城市以色列时,政府官员说出了他们得以在乱世生存下来的真相:我们犹太人有一个习惯,当三个人都在陈述一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时,我们就会派人去调整一下。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曾经总结说:怀疑和争辩,这是犹太文明的象征,也是今天的以色列的特征。在犹太教和以色列人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怀疑和争辩的文化,一种解释、反解释、重新解释、反对性解释的开放式自由问答游戏。
英特尔公司内部的官僚化曾经非常严重,但是来自以色列分部的员工却给英特尔公司好好上了一课,并最终成就了其在世界范围内更大的成功。英特尔公司是以电脑芯片起家的,电脑芯片的运算速度的提高一直以“时钟频率”的提高为基准,但一再提高“时钟频率”会带来更大的功耗。功耗壁垒由此成了制约瓶颈,但谁也不敢经易加以否定。只有“不受约束”的以色列员工,敢于另辟蹊径,找到解决方案,然后就是粗鲁无礼的一再坚持,几乎是迫使英特尔公司的高层采纳了他们的方案,而这一变革最终竟然成了英特尔公司的生命线。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军队都是其最等级森严的组织。但以色列的军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几乎没有等级之分。在以色列,每一个权力人物——包括总理和军队政要,都有一个绰号,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内,都可以用绰号来公开称呼他们。比如,前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和沙龙的外号分别是“比比”和“阿里克”,20世纪80年代的国防部参谋长摩西·列维的外号是“高佬”,后来的摩西·亚阿隆则被称作“妖怪”……
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以色列人不拘礼节、不受等级约束的特性。而当这一特性体现在战斗中、创业中、工作中时,都非常自然地展现了巨大的效力。
一切大的机构,无论是军队还是企业,都必须始终防范顺从、集体思维的出现。否则这种整体性的趋势会促使机构轻率地陷入某种可怕的错误。遗憾的是,大部分军队,还有众多的企业,都更愿意为了纪律而牺牲灵活,为了体制而牺牲主动,为了可控而牺牲创新。
而以色列为了最大限度地防范陷入制度僵化,甚至会在战争胜利后对军队进行结构的创新(在赢得1948年独立战争后,以色列对军队体制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开展了深度的变革)。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组织甚至在失败之后也不会轻易这样做。新的体系、制度不一定比旧的好,但引进新鲜的思想会有效防止军队思想的僵化。而思想的僵化往往是胜利之后的罚金,也是日后失败的伏笔。
广泛性的争议、质疑,正是最大限度发挥群体智慧,最大程度实现创新的肇因,打破常规,鼓励不同意见,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思考
在我们的团队讨论任何问题的时候,是否经常有不同意见的出现?我们是如何面对这些不同意见的?
我们是否曾经因为不同意见而受益过?在我们的团队中是否搭建了不同意见产生的土壤?
为了让不同意见更多的出现,打破常规的做事情,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不一样的事情来推动这样的变化?
彭信之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德鲁克创新工坊
微信号 : Druckershuodedui
新浪博客、知乎、喜马拉雅:@彭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