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苹:​老家黟(yī)县

老家黟(yī)县

安徽黄山 汪苹

  老家黟县,是个从前很多人陌生而现在很多人都熟知的地方。其实在我当年当知青去老家插队之前,“黟县”对于我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概念,那是我父亲的老家,是填表时在“籍贯”一览中所填写的内容,在我的脑海里丝毫没有一点感性的东西。而在我的中小学同学口中,他们也往往以为我的老家是“黑多县”,常常以此跟我开玩笑,说我是“黑多人”,因为许多人是不认识这个字的。直到那年国庆后,我与失去联系四十多年的太原十五中的高中同学在北京火车站匆匆一聚互留通讯地址时,她仍然欣喜地叫道:“原来这是个字念黟yī字,这下我又认识了一个从来都不认识的字了。”

  真正认识黟县是在1970年的冬天。那年冬天,我从黄土高坡煤城太原千里迢迢乘火车、汽车辗转回到安徽黟县插队落户,才第一次见到黟县的庐山真面目。记得那天汽车蜿蜒行驶在狭窄的县级公路上,左拐右拐,转得我有些头晕的时候,忽然,透过玻璃车窗,我发现天空是那么的蔚蓝,车身一边紧贴着山崖,另一边是涧水淙淙,有的地方水面稍微有些开阔,像是个小潭,潭水竟然碧绿碧绿,绿得像童话故事中的湖蓝色,我当时是惊喜地叫了起来:“好蓝啊,真美!”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让我惊叫的地方竟然就是传说中的桃源洞附近,我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老家黟县是美丽的桃花源。这里土地平旷,环山绕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典型的徽派古民居:粉墙黛瓦马头高墙,小桥流水凉亭座座。它远离城市的喧嚣,看得到炊烟袅袅,听得到鸡鸣狗叫;小溪中有村姑浣衣衫,清晨有牧童放牛割青草;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向村里的年轻人学会了上山砍柴、下田插秧,学会了烧柴灶,学会了在煤油灯下读报学习;脚肿了,仍然一瘸一拐地走几里路上山去修水渠;夜黑了,仍然履行基干民兵的职责从石板路上跑步去民兵营集合。……如今,这些都成了我的记忆,现在的老家黟县人,真正成了桃花源里的人家。古朴的皖南古民居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五里牌村的鲜桃可以让游客们亲手采摘,农家乐旅游成为了农民们致富的品牌;西递、宏村成为著名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地,深厚的徽文化底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旅人和来此写生的各大院校的莘莘学子们;独特的徽派建筑、美丽的徽州乡村水口让多少人流连忘返、赞叹不绝;《菊豆》、《卧虎藏龙》等一大批电影、电视剧都在这里拍摄,现在,这里又在建设影视基地,小小的黟县成了既古老又现代的地方,逃离了城市的喧嚣来到黟县,就来到了美丽的世外桃源,使人感到格外的舒心。

  老家黟县,现在我的长辈们一个个都先后离去了,难得回去的我在每年的清明节祭扫祖坟时必定到处走走,看看她的新变化:高楼大厦越盖越多,农民新居也越来越漂亮,道路修得平展展,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好,……面对大量涌入的游客,不能不让人生出些许担心:可千万不能让这世外桃源消失在现代人的喧闹中!尤其是后来,我的老家黟县,还非常荣幸地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地”;尤其是最近,我的老家黟县,又更加荣幸地成为了“国家级文化历史名城”,更让我这个黟县人倍加骄傲与自豪。因此,宣传和保护我的老家黟县,便成为我们每一个黟县人和到黟县来的人的职责了。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汪苹,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五中语文高级教师。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大江南北》杂志、《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安徽老年报》、《黄山日报》等报刊。有作品多次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0)

相关推荐

  • 文化常识:都是指离开,去、逝、往、徂、赴、之、如、适有何不同

    <论语>中有一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意思是说,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匆匆忙忙离去,就象这奔腾不息的河水,日夜不停,一路东流,永远不能复回.就如歌里唱的那样 ...

  • 歙县、黟县、柘皋、濉溪、涡阳,安徽五大难读地名,你能读对几个

    安徽五个难读地名,第一次见很多人都会读错,你能读对几个 歙县.黟县.柘皋.濉溪.涡阳,安徽五大难读地名,你能读对几个 安徽,中部六省之一,拥有14.0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下辖16个省辖市.9个县级 ...

  • 汪 苹:童趣拾忆

    童趣拾忆 安徽黄山 汪 苹 六一那天在街头看到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买小白兔或小松鼠,很是有所触动,许是年过花甲的缘故吧,童年的许多记忆如潮水般涌了上来,真有点像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所写 ...

  • 汪苹:又见晋祠

    又见晋祠 安徽黄山 汪苹 <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这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 ...

  • 汪苹:忘不了的小水笋

    忘不了的小水笋 安徽 汪苹 水笋,是生长在皖南山区的一种小野笋,手指粗细,长不足1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黟县一所乡村中学教书.清明前后,每逢星期天总有几个学生邀我一起去拔水笋.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第 ...

  • 汪苹:彩凉一夏

    彩凉一夏 安徽黄山 汪苹 彩色凉鞋将是今年夏天的流行凉鞋.不信,你瞧,连续几天阳光灿烂,气温在20多度以上,时尚的年轻女子们就急惶惶地穿上了彩色凉鞋.于是,大街小巷的水泥路和石板路上就有无数个彩色的亮 ...

  • 汪苹: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安徽 汪苹 小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就憧憬着有一天能到北京去见一见天安门,因为那是个神圣的地方,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 ...

  • 我老家在华县瓜坡镇麦郭村,曾经那里最多的水果是......

    小时候我老家华县瓜坡镇麦郭村,最多的水果就是小沙果(我老家叫临锦),每年暑假时生产队把队里的沙果树(当然还有其他水果树)分给村民,每户分得五.六棵树,由村民自己看管摘釆卖掉,卖的钱给生产队交接一部分, ...

  • 汪苹:青春忆,最忆是太原

    青春忆,最忆是太原 安徽黄山 汪苹 青春忆,最忆是太原.与时俱醇老益浓,此忆最缠绵-- 青春忆,最忆是太原--忆太原的那些我曾经读过书的校园.50多年前,我随母亲来到黄土高原的太原.作为刚刚10岁小小 ...

  • 汪苹:正月里来

    正月里来 安徽黄山 汪苹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家家团圆会呀啊,少的给老的拜年呀啊,也不论男和女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都把那新衣服穿呀啊--"一首老歌把我 ...

  • 汪苹:​想起了北方的炕

    想起了北方的炕 安徽黄山 汪苹 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我不由得想起了北方的炕. 炕是北方人的"暖床"."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土改后北方农村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