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甫教授:“头八针”临床应用撷萃

专家简介

秦亮甫(1924-2019),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自1958年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历任中医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学科组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九次赴法讲学,任法国刘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依堡卡特”奖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中国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届指导教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本文来源/赵海音、李璟
秦亮甫教授,1924 年出生,祖上三代均为名医,受家学熏陶,自幼随父习医, 1945年开始独立行医,1946 年参加并通过了“国民政府考试院”举办的首届“全国高等中医师考试”,1958 年进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历任仁济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 政府特殊津贴”, 是全国 500 名被继承学术经验的名老中医之一,1995 年经人事部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全国继承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5 年 12 月获“上海市名老中医”称号,2006 年 12 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
秦亮甫教授从医 60 余载 ,擅长针药结合、内服外敷 ,综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 ,饮誉海内外, 十余次赴法 、澳讲学,任法国斯特拉斯堡路易斯 ·巴斯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该国“依堡卡特”奖章, 被誉为“东方神针”。笔者有幸入围上海市卫生局举办的“针推伤临床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师从秦教授 。
秦师中西医功底深厚,擅长中西医结合,提倡内治外治并用 ,屡起沉疴,名闻遐迩 。虽过耄耋之年 ,但秦师对疑难杂症诊治方法的研究,仍推敲斟酌,孜孜以求,其言传身教 ,使笔者感动不已,受益匪浅 。秦师在总结大量临床验案基础上,对头部诸要穴的组合反复筛选、验证,并参考了大脑皮层在头皮的投射区域 ,借鉴了现代医学脑电图测试的10极放置法的电极位置 ,近年来提出了“头八针”(百会、印堂、风池、率谷、头临泣 ,后3穴均为双侧, 共 8个穴位,合称头八针)的理论 ,广泛应用于各种脑源性疾病及相关的神经系统疾患,屡获佳效。现特撷取秦师运用“头八针”验案 3 则 ,介绍如下 。

1. 多发性硬化症

患者,男 ,27 岁,保加利亚人 。初诊日期 :2005年2月22日 。病史 :多发性硬化症 3 年余 。2002年 6 月因左眼视力锐降 ,住入当地医院(保加利亚),被诊为“左眼球后视神经炎”,经激素治疗好转出院。2003年8月又因右腿麻木无力,站立不稳,动作协调性变差而收入当地医院, MRI 示:脑室、脑胼胝体 、中脑有脱髓鞘病变。诊断为 :MS-脑脊髓形式,阵发性行程 。2004 年出现高热、寒战、扩散性肌痛,病情急剧加重,下肢瘫软 ,身体躺卧不动 ,双眼弱视 、复视,眼球震颤,尿频,小便控制不佳 。慕秦教授之名前来中国求医 。刻下 :身体虚弱 , 坐轮椅入诊室 。体检 :腱反射轻度亢进(左侧大于右侧),霍夫曼氏征(+), 巴 彬 斯 基 征 (+), BP :110/74 mm Hg(1 mm Hg =0.133 kPa),舌苔薄白 ,脉沉细 。
中医诊断:痿证 ;西医诊断 :多发性硬化, 脱髓鞘病变 。
治法 :(1)针灸治疗:穴取头八针(百会、印堂、风池、率谷、头临泣)、肩髃 、曲池、外关、中渚、伏兔 、犊鼻、膝眼、足三里、三阴交 、丘墟、太冲 。百会、头临泣、外关、足三里行迎随补泻之补法 ,余穴均施平补平泻针法 。百会、率谷 、肩髃、曲池、伏兔、犊鼻、膝眼、三阴交诸穴温针灸各 1 壮 。随后 ,嘱患者俯卧 ,在其后背督脉拔罐 5 分钟 。每 2 日 1 次 ,一周 3 次 。
(2)中药:自拟首乌益髓汤:制首乌30g 、天麻15 g 、狗脊15 g 、杜仲15 g 、牛膝9 g 、熟地15 g 、太子参30 g 、炙黄芪30 g 、红花6 g 、枸杞子15 g 、苍耳子9 g 、川朴9 g 、羌独活各9 g , 煎汤 ,每日 2 剂 ,口服。
(3)内服西药:弥可保胶囊 、新 B1 片等, 每次 1粒,每日 3 次。
(4)自拟外洗活血通络方(桂枝50 g 、红花30 g 、干姜50 g 、樟木30 g 、千年健30 g 、海风藤30 g等), 纱布包煎,取药汁 ,搽洗全身 ,每日 2 次。
2005年3月19 日,经上法治疗, 病情好转,已能弃杖站立 、步行 。将于翌日回国,继续服中药, 嘱其家人坚持在其背部督脉拔罐及康复训练。
2005年5月17日,再次来中国上海, 病情稳定,接受针灸中药治疗。治法上,除自拟首乌益髓汤酌加当归、谷麦芽 、鸡内金等, 余均同前 。坚持治疗16 次后,回国 ,医嘱同上次。
2005年10月11日,症情平稳,能弃杖行走, 再次来上海治疗。纳食不香, 舌体左侧光红、苔薄, 脉缓弱 。内服汤药酌加焦扁豆 、制黄精等, 余均不更改。2005 年 12 月 20 日症情稳定 ,现在已能独自完成全蹲后起立动作15 次。近日欲满意归国, 再嘱续服汤药和督脉拔罐。
(等其回保加利亚后 ,疗效震动该国医学界, 又有许多该国 MS 病人千里迢迢 ,纷纷来中国上海请秦师医治 ,疗效均较满意)
秦师点评:多发性硬化是一种青壮年时期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特点为病灶多发。其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与免疫、病毒感染和遗传有关,常见肢体无力 、感觉异常、视敏度减退和复视等症状, 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MS为一种退行性病变 ,由于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兼感外邪侵袭 ,致痰浊瘀结于脑髓、脊髓 。结合临床表现和M RI 影像, 此病首选头八针,百会、印堂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率谷、风池、头临泣辅以丘墟、太冲平肝息风 ;足三里、三阴交健脾胃益气血 ;肩髃 、曲池、中渚 、伏兔、犊鼻、膝眼疏通经络 ;太溪补肾滋阴 。患者气血亏虚、肾气不足 ,针法不可过强, 应轻补加之温灸,以温阳健脑醒神 。背部拔罐及中药活血通络方外洗,起到振奋阳气、通经活络的作用。内服首乌益髓方以补肝肾益精髓为主, 兼以健脾软坚 ;用弥可保等药物以营养神经组织。诸法合用,故获良效 。

2. 癫痫

患者,女,23岁,学生 。初诊日期:2005 年10月22日 。病史:4 年前无明显诱因下 , 出现一过性晕厥 ,意识丧失 ,手足抽搐 ,口吐白沫,数分钟后神志转清 ,觉神疲乏力。经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癫痫小发作 ,目前正在服用进口抗癫痫药物 , 具体药名不详,但效果不明显。每日发作1 ~ 5 次,发作时有腹部紧绷感、双手发冷。刻下:神清, 略显疲乏。BP :90/60 mm Hg 。舌中红偏光 ,脉缓。
诊断:癫痫。治拟宁神镇惊 ,平肝息风 。
治法:(1)针灸:穴取头八针、郄门、神门、合谷、足三里 、太冲 、中脘 、梁门 。足三里用迎随补泻手法之补法 ,率谷手法较重 ,余穴用平补平泻, 轻刺激 ,留针 20 分钟。期间百会 、率谷 、足三里各温针灸1 壮。针灸每周3 次。
(2)中药:自拟羚角镇痉汤加减 :羚羊角粉0.6g(吞服)、天麻15g 、川芎9g 、白芷6g 、柴胡9g 、羌活6g 、杭甘菊9g 、黄精15g 、石决明30 g(先煎)、珍珠母30g ,水煎,每日2剂, 口服 。
复诊:11月2日 , 诉:数日未发, 仅今晨有突发性意识丧失2 次, 持续时间约10 余秒 。舌质略红,脉缓弱 。
(1)针穴治法同上。(2)中药汤剂:改用自拟柴胡天麻汤, 柴胡9g 、天麻15g 、川芎9g 、丹参9g 、红花3g 、枸杞子15g 、制首乌30g 、当归9g 、羌活9g 、白芷9g 、太子参30g 、麦冬9g 、五味子6g等, 水煎,每日2 剂 , 口服。(3)中成药 :全天麻胶囊, 每次3粒 ,每日 3 次 ,口服。医嘱:忌烟、酒、辛辣刺激物及羊肉等 。
11 月 25 日复诊,诉:从11月6日至今, 癫痫未发作,症状基本消失。查:舌淡苔薄, 脉缓弱。
因翌日回国, 暂停针灸治疗,带中药回国。
秦师点评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脑病疾患。中医认为导致癫痫发病的主要原因为“风邪”“虚风内动”,内风生于肝肾不足、气血两亏。针灸百会、印堂醒脑开窍 、安神定志 , 率谷 、风池 、头临泣平肝息风,郄门泻心火 ,合谷 、太冲开四关 ,足三里补中理气 。患者发病时, 意识存在 ,觉腹部紧张、绷紧感 ,表现为腹型癫痫 。颞叶癫痫为症状性癫痫中的最常见者 ,颞叶杏仁核型典型发作为胃部异常感觉等 。
取穴中脘 、梁门对症处理,率谷手法略重, 可对颞叶大脑皮层进行相应刺激。首诊用羚羊角粉、天麻、石决明 、珍珠母等平肝息风而镇痉;川芎、白芷、羌活都是辛散之品,能去上部头目的风邪;太子参、黄芪补气;丹参活血;又以制黄精 、枸杞子滋补肝肾以柔筋 。
一诊后患者自觉头晕 、头重症状减轻,但癫痫仍有发作,根据病情在原方基础上, 去掉部分平肝息风之品,酌加活血补血滋阴的制首乌、当归、红花, 补气生津养阴的麦冬、五味子,针药并施, 取得良效。

3. 眩晕

患者 ,男,75 岁,中国人 。初诊日期 :2006 年 4月 20 日。病史 :去年 11 月曾因突然晕倒,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诊为:冠心病 , 浅表性胃炎, 颈椎、腰椎退行性改变,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M RI 示:轻度脑白质病征象 。出院后, 自觉头晕 ,失眠, 右上肢抖动 ,四肢乏力 ,走路发飘, 胃脘不舒 ,胸部憋闷, 轻度焦虑, 大便不畅。BP :156/76 mm Hg , 无明显肌力异常,心(-)。苔少偏燥,脉弦滑 。
诊断 :眩晕(颈椎病)。治疗 :(1)针灸穴取头八针、中脘、梁门、伏兔 、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百会用迎随补泻之泻法, 足三里、中脘、梁门、三阴交用补法,余穴均平补平泻 。风池、率谷、中脘、足三里均行温针灸各 1 壮;针后于背部督脉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拔罐 ,留罐 5 分钟 。每周 2 次。
(2)中药:木香6 g 、制香附9 g 、延胡索9 g 、砂蔻仁各3 g(后下)、番泻叶3 g 、制川军6 g 、全瓜蒌30 g 、焦谷麦芽各9 g 、焦鸡内金9 g 、焦山楂9 g 、枳实9 g 、枳壳9 g 、当归9 g ,煎汤, 一日 2 剂 ,口服。
2006 年 4 月 27 日复诊。诉:胃脘部不适已大为减轻, 夜寐欠安, BP :160/80 mm Hg , 脉弦滑, 苔薄。
治疗 :(1)针灸治法同上;(2)中药:上方(4 月 20日)去番泻叶,改川军为12 g , 加夜交藤30 g 、合欢皮30 g 。
2006 年 5 月 4 日复诊, 诉胃脘 、胸部不适已基本消失,晨起后有头重脚轻感觉, 下肢麻木已减轻 ,BP :120/68 mm Hg,左脉弦实 ,右弦滑, 苔薄 。
治疗 :(1)针灸取穴:上穴加风市、上巨虚 、犊鼻 、膝眼(均双侧), 余同前。
(2)中药 :羚羊角粉0.6 g(吞服)、天麻15 g 、枸杞子15 g 、制首乌30 g 、制黄精15 g 、石决明30 g(先煎)、珍珠母30 g 、杭甘菊9 g 、夜交藤30 g 、合欢皮30 g 、炒枣仁15 g 、炙远志g 、葫芦壳15 g 、茯苓皮15 g 、路路通9 g 、丹参9 g 、桃仁9 g 、杏仁15 g 、瓜蒌仁15 g 。一日 2 剂, 口服 。
2006 年 5 月 26 日复诊,诉:症情稳定, 走路觉飘的感觉已消失 ,BP :120/66 mm Hg ,脉弦滑 ,苔薄黄 。针灸、中药治疗同上。2006 年 6 月 8 日复诊, 诉:眩晕 、上肢抖动感基本消失, 下肢乏力也改善, BP :120/70 mm Hg 。脉弦 ,苔薄 。
疗效较满意, 针灸暂停 ,嘱续服中药, 巩固疗效。
秦师点评 :颈椎病变是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受影响的主要原因, 由此产生的眩晕即颈椎性眩晕。颈椎骨刺及退行性病变, 均可造成椎动脉受压 。临床常见的眩晕与头部转动有密切关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又可加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一侧椎动脉受阻后,对侧椎动脉无法代偿则出现头晕 、乏力等症状。患者无肌张力异常和神经反射异常 , 当属功能性震颤 ,一般认为与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反应增强有关 。此病在中医学归属“眩晕” 范畴 , 其病机在于阴阳平衡失调, 偏盛偏衰 ,而且互为因果 。督脉为阳脉之督,通达手足三阳, 协调人体之阴阳,故潜阳应先潜督脉之阳, 泻百会以平肝潜阳 ,温针风池穴改善颈部血供 ,配合其他头针,共奏醒脑止晕之功 。补三阴交以助肝肾之阴;取足三里 、中脘、梁门以强健脾胃,以助气血;针印堂以醒脑、明目、宁神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督脉行脊里入于脑髓,足少阴肾经贯穿脊柱, 夹肾, 肾主骨生髓, 故督脉 、肾经两者关系密切 。拔罐于背, 振奋督阳 ,调理肾阴。首剂中药以理气和胃为主,症状缓解,胃安乃用平肝潜阳之剂, 并对症加减,针药结合, 则眩晕 、震颤诸症渐消 。

4. 小结

秦师一向重视督脉的运用,早在20世纪50 年代就提出了“主取督脉 ,以治四肢疾病”的观点, 不同于传统的局部取穴的方法 ,并成为其治病的特色之一 。针刺督脉,培补真阳,疏通经气,取督补肾,使上下贯通 、阳气通达 ,而使四肢疾病可愈 。后经临床探索总结, 秦师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主取督脉,以治杂病”的理论, 运用于外感 、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慢性泄泻 、精神疾患及过敏性皮肤病等,拓宽了督脉临床应用的思路。
头八针中前两穴均在督脉:百会乃百脉之会 ,有“三阳五会”之称 , 位于人体最高点, 为诸阳之会 , 百脉之宗,有清热开窍 、健脑宁神 、回阳升气、平肝息风的作用,穴性属阳,又阳中寓阴 ,故能通达阴阳脉络 ,连接周身经穴, 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印堂为经外奇穴,别名曲眉(《千金翼方》),位于督脉经沿线上 ,有镇静安神、醒脑明目 、宣通鼻窍的作用。二穴合用 ,乃秦师“ 病变在脑, 首取督脉”的理论, 贯通头部督脉,秉承其“贯通督脉 ,以治杂病”治疗原则。头临泣为足太阳 、少阳 、阳维脉之会,具有祛风清热、聪耳明目、安神定志的功效 。率谷别名耳尖 ,为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有平肝息风 、通经活络的作用。风池为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之会, 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疏风清热 、醒脑开窍、聪耳明目的作用 。8 穴共用,较之于单一经穴或四神聪等运用,可更好地沟通头部各经脉气血流通, 既可免于失之偏颇 ,又能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提纲挈领,便于临床推广运用。经过笔者初步临床验证, 头八针对于中风后遗症 、震颤麻痹 、癫痫、多发性硬化及失眠 、眩晕 、头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
秦师对于各种疑难杂病,针药并施,内外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治疗风格 。秦师认为, 针药结合,既可以针刺导其先,以汤药荡其后,又可用针刺来弥补药力之不及, 还可根据脏腑经络先后致病的病理途径,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秦师除了采用针灸、药物治疗,还提倡饮食调养, 既有汤、丸 、药、酒等内服药剂,又有熏、洗 、坐、敷等外治药剂 。合理应用针刺手法和药物性味,可达到相辅相成 、补泻逆从等综合治疗作用,从而提高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 。
(0)

相关推荐

  • “通督启神”针法 背俞穴 “靳三针”,高效治抑郁

    点击上方"华医世界"关注 免费观看中医临床教学视频 华医世界 图*北京中医药大学穴位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刚教授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 ...

  • 癫痫发作 针灸急救最快 急救穴 头...

    癫痫发作 针灸急救最快 急救穴 头顶百会穴 两眉之间中点印堂穴 手上虎口就是合谷穴 足底上三分之一横线大脚趾下 涌泉穴 这么大孩子可用1寸针灸针 只有印堂穴用0.5寸针灸针 针上恢复正常就可拔针了 或 ...

  • 庄礼兴教授治疗失眠症取穴和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本研究以回顾性方式,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广东省名中医庄礼兴教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病例进行梳理,分别总结其对于治疗失眠症的处方用药规律及以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穴位选用规律的经验,用以指导临床发展和传承.方 ...

  • 秦亮甫教授“头八针”临床应用撷萃

    专家简介 秦亮甫(1924年-2019),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自1958年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历任中医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 ...

  • 秦亮甫

    用药特色 大黄: 大黄,将军之称,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和肝经,有攻下.泻火,清热燥湿.逐瘀活血的作用,而秦老用大黄取其能通腑逐瘀之功能,在临床上展开应用,凡见脉实者,均可用大黄,则便实用生大黄,便 ...

  • 秦亮甫运用白虎汤临床经验举隅

    发表者:赵东奇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一书,主治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四大症的阳明经证,具有清热生津之功.后世医家对本方评价甚高,运用广泛,将其推崇为清气分热的代表方.秦亮甫教授从医五十余 ...

  • 【名家医案】秦亮甫针灸医案两则

    針推精粹 针推名家临床精粹. 关注 岐黄承传 传承中医文化,普及中医知识,推广中医技能. 关注 杏林妙技 杏林翘楚,中医妙技 关注 針推承傳 针灸.艾灸.推拿正骨等. 关注 承古針法 承传古典针法 关 ...

  • 针灸医案 | 秦亮甫:老年便秘、术后呃逆的治疗

    介绍了上海市名老中医秦亮甫的老年便秘案.术后呃逆案临床验案.其中老年便秘案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之原理,针刺泻肺经的尺泽.鱼际.以润肠通腑.术后呃逆案:证属肝气犯胃,故针取肝经的行间.太冲二穴.加足三里. ...

  • 南征教授治疗男科病经验撷萃

    老石更中医男科 公众号 中医男科学是门古老且新兴的学科,与中医妇科学相对应,都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很多男性患者并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出现问题,才茫然不知 ...

  • 王文远教授传授了头三针的临床应用

    2015年2月1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王文远教授向亲传弟子刘寒玉.李传成.骆永红讲授了关于头三针在临床中的应用,现摘录如下. 头三针临床中所针对的主要是以靶点对症治疗和中枢整体干预为核心,头三针主要 ...

  • 杨甲三教授论八种腰痛及临床治疗必备

    杨甲三教授在腰痛的辨证治疗方面,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多有发挥.将其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血瘀腰痛.肾虚腰痛.风寒腰痛.痰湿腰痛.劳损腰痛.闪气腰痛八种类型进行叙述. 1 寒湿腰痛 症状分析 腰 ...

  • 杨甲三教授论八种腰痛及治疗 腰痛治疗临床必备口袋书​

    导读自打入行起,腰痛一直活跃在中医人的眼前,那么问题来了,腰痛治疗哪家全?小编推荐本文,杨甲三教授论八种腰痛及治疗,针药并用,严谨实用,可谓是腰痛治疗临床必备口袋书,收藏吧! 杨甲三教授在腰痛的辨证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