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庄子的逍遥游
周易乾卦彖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庄子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有着内在的联系。理解了庄子的《逍遥游》也就理解了乾卦的彖辞。
逍遥游的主题:这是众多学者公认的庄子逍遥的主旨。针对这一主旨,作者是如何展开呢?
庄子本书的逍遥一共有三处:
天道篇:「逍遥,无为也。」
达生篇:「逍遥乎无事之业。」
让王篇:「逍遥乎天地之间。」
逍遥是人的逍遥,庄子做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动物们是不会看的。逍遥针对的是人的生命,人都希望成就事业,借助鲲鹏与燕雀的比喻,能力大的成就大事业,能力小的成就小事业。若仔细思考这些所谓的事业其实无事无业。
向秀、郭像对逍遥的解释很有说服力,2人认为逍遥有2个向度:一为性分自足,一为无待。
所谓性分自足者,即万物虽小大之别,然若皆能自足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小大虽殊,逍遥皆同。因此推而及之,则世间万物,各足于所受,无不逍遥。而基于性分自足之理,向、郭将无待之逍遥,推至有待之逍遥,即无待固逍遥,有待亦逍遥,构成宇宙之大逍遥 。
王船山认为「逍」就是人生取向往「消」路上走,对于人的有限性,我们要去消解,要「消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一旦我们的苦、累、有限性消掉以后,就可以远见无为理,「遥」即为远的意思。故王船山说「消」是「向于消」,「遥」是「引而远」,向是人生的方向,即我们往消解的路上走,便是「逍遥」。
看逍遥游的展开:
(一)从「北冥有鱼」开始,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都是借鲲和蜩鸠的相形,揭示生命转化的过程,并说明小大的分别。
庄子《逍遥游》开篇讲了一个鲲(鱼)化鹏(鸟)而飞,绝云气,负青天,凭风图南的故事。大鹏的行为遭到了蜩与学鸠的嘲笑。引发了作者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小大之辩。他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来比喻蜩与学鸠,以此说明性分自足的境界。
若孤立地读了这则寓言,而没有深入理解《逍遥游》全篇的话,就很难理解庄子讲这个故事的真实的意图,就会想当然的把逍遥理解为展翅翱翔的大鹏。这并不是庄子所谓的逍遥。
团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和自以为"飞之至"的斥鷃相比,的确有其巨大的优势,但并未达到真正的逍遥,因为它还是有所侍,有所图的。
(二)从「故夫知效一官」起,到「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说明有待至无待的不同境界。
第一个层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这种人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以此津津自喜,自以为成就非凡。然庄子反将此类之人置于最低之层次,盖其留滞于功名利禄,生命为外在爵禄所左右,有如斥鴳之小鸟,为一小知小见之人。
第二层次是如宋荣子「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
宋荣子将生命局囿于一己之内在,而轻忽外物,故曰「定内外之分」,而嘲笑追求爵名利禄之人。但是庄子认为这些人虽忘怀功名利禄,亦局于一己之内在,与世隔绝,而不得超脱,故言「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未有树也。」
第三层次则是如「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旨有五日而后反。」
列子能脱却形体之拘累,超越自我,了无罣碍,故能身轻如燕,随风遨翔,而免于形累,然无风则不得行。故庄子认为「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即在于其虽摆脱形体之拘限,仍为外在自然之气—风—所左右。
第四层次,即庄子认为最理想的人生应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庄子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到达无待之境,才能以天地自然之道为己任,置身于六气变化之流,与自然世界合而为一,宇宙即我,我即宇宙,融合无间,毫无分别对待,故曰无待。唯此无待,方为逍遥。
《逍遥游》的本质即是《易经》中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一命题被后世程朱理学发扬光大,其实质即是对旧境界的不断打破,新境界的不断实现,就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即是打破时空之囿,是生命活动时空测度的之不断延拓,对应于“元亨利贞”中的“亨”。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的尧让天下给许由,而许由推辞的寓言故事,进一步说明逍遥的主旨,非是以许由为圣人,仍旧是在序列的比较中指明圣人境界。“天下”在常人眼中至重至大也,而许由不放在心上,此是对“天下”境界的突破,然而突破天下境界也还不是圣人,因为必定还有更高广的境界。
尧、许由非庄子所谓之至人,合尧与许由而延拓之则近于至人。有能治天下之人,亦有不以天下为意之人,此方显逍遥之意。仅有尧非逍遥,仅有许由,也非逍遥,有尧而有许由,有许由而更有超出许由者,则近逍遥。
肩吾与连叔对话里提到的姑射山神人,仍旧是以虚幻的寓言神话打破常人僵硬固化的境界,仍旧是强化“逍遥”乃是境界的突破这个主旨。此境界突破之义在连叔说的“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近于直白道出。
这样看来“乘云气,御飞龙”的意象可以猜测来自《易经》,《乾》卦九五曰:“飞龙在天,利现大人”,《易经》所谓“大人”不是官职大,而是人格大,能力大,即是人实现进步的状态,《乾》卦彖辞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这句话或即是“乘云气,御飞龙”之意象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