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弱水三千,取哪一瓢饮?
Let PCA tell us
因为容量有限,所以尽可能的饮那瓢最能代表弱水的。
Then which?
对待数据的正确态度-----处理之前,要先了解它(RNA-seq counts)
RNA-seq让我们对样本的了解拓宽到了基因层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样本的维度是基因数量 维,10^4级别的维度)
But我们没有10^4维度的视角
PCA的目的就是,在保留最多信息(真实性/方差最大)的前提下,将样本以点图的形式反映到二维坐标里(一般是前两个主成分);
目前对PCA的了解
在机器学习中广泛使用的降维方法;目的是为了找到有共同特征的组,如此便可用较少的组信息表征成千上万的特征信息;
RNA-seq中,用前两个主成分(一般来说是前两个)代表不同样本的基因表达的变化,便可将信息呈现在简单的xy点图中,而不需要将每个样本的成千上万的基因信息全部体现出来;需要用normalize后的数据作图哦!!!
实验人员用来分析主成分下暗含的实验或技术原因,也用于判断批次效应或离群点;
covariance以下是频繁出现的表达矩阵df的真容:
下面奉上我在对文章数据进行重现时,使用到的PCA代码:
FactoMineR+factoextra
用到的参数的介绍
df[,-ncol(df)]这是对我用于主成分分析的数据的索引,去掉了最后一列的数据,ncol用于返回数据框的列数,这里 “-” 即表示除去某一列;这里的最后一列,是加进去的分组信息;
PCA函数是FactoMineR包中的功能;graph参数设为FALSE后,这里只是保存了主成分分析后的结果;
fviz_pca_ind是factoextra包中的函数,对PCA结果中的individuals(这里是样本)进行作图,df.pca是我们用PCA函数得到的结果;
geom.ind即我们把降维后的样本以point的形式反应在二维坐标上,还有arrow,text等可选的参数;
col.ind即基于df里的分组信息进行颜色区分;
addEllipses指在样本周围绘制椭圆,可以更好地区分;
legend.title是fviz_pca_ind依赖的ggpubr::ggpar()包中的参数,为自己的legend取名,这里取名为'Groups';
library("FactoMineR")
library("factoextra")
df.pca <- PCA(df[,-ncol(df)], graph = FALSE)
df.pca
fviz_pca_ind(df.pca,
geom.ind = "point",
col.ind = df$group,
addEllipses = TRUE,
legend.title = "Groups"
)
ggsave('all_samples_PCA.png')
prcomp
用到的参数介绍
prcomp是R的stats 包(base级别)的函数;
autoplot是ggfortify中的函数,frame即对分出来的簇加上边界,frame.type即边界类型设定为norm;
######ggplot2太大了,得抽时间好好了解;
library(ggfortify)
autoplot(prcomp( df[,1:ncol(df)-1] ), data=df,colour = 'group')
autoplot(prcomp( df[,1:ncol(df)-1] ),
data=df,
colour = 'group',
frame=TRUE,
frame.type = 'n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