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换种方式给作物补充磷与钾了?!
《北方农资》记者 甄素娟
农业生产离不开磷与钾,这些元素的存在与动植物的生命过程密不可分。然而,作物对这些水溶性肥料的吸收率很低(磷的利用率15%以下),剩余部分被土壤固化、或溶于地面径流或地下渗流,进入江河湖海。本期嘉宾: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研究室孟繁荣为您带来农业生产中磷与钾的那些事!
我国磷矿以中低品位为主,P2O5平均含量不足17%。大于28%的富矿储量占6.6%(能维持10年),20%-28%中品位矿占30%(能维持30年)。我国的水溶性钾资源,占不到世界总量的2%。主要盐湖资源的维持时间也是在数十年范围内。难溶性钾资源储备较多,各类开发方法都在积极努力中,含钾云母的利用就是其中之一。云母是一种透明薄片状的非金属矿物,是一类含水铝页硅酸盐的总称。根据含有金属离子的不同,云母主要包括白云母、黑云母、金云母、绢云母和伊利石等。
长期使用化肥会带来一定环境负担。化学磷肥生产过程产生新的污染源,2010年磷肥工业耗硫酸2100万吨,大部分制备硫酸的硫磺需要进口,同时产生4000万吨磷石膏废弃物、1亿吨含酸废水。
农田污染所带来的环境负担是水溶性磷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导致内陆湖水藻类繁生(太湖、滇池、鄱阳湖富营养化)。我国农田磷元素进入水体达到20kg/公顷,8倍于美国。特别是在南方雨量充沛地区,水溶性化肥的地表径流和渗流流失率更高。
多年大量使用酸性化肥(磷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和酸雨,已严重造成土壤酸化、微生物环境破坏,土壤板结。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因此,土壤生态保持与恢复,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选择。
有机农业的兴起,需要探索非化学方式补充土壤磷钾元素的新途径。目前水溶性化肥存在一个怪圈:资源短缺——满足化学磷钾肥生产,消耗优质资源;磷矿得率低——为选出高品位磷钾原料,形成大量低品位尾矿;磷钾元素浪费——水溶性磷酸根和钾离子又在使用中被固化或流失;化肥污染——化学磷钾肥在生产和使用中形成环境新污染。
清华非水溶磷钾肥制备机理,其技术核心是模拟自然造土,通过物理加工使磷(钾)矿晶体结构微晶化,提高内能;再利用微生物促进磷钾元素的释放。
纵观20年来,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是上升态势,资源与土壤生态已经敲响警钟。重新认识农业-肥料-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选择。回归自然、实现加工过程的“短”与“绿”,非水溶性有机肥料将是一个很好的替代。
本文作者:甄素娟,制作:侯庆彬。文章归北方农资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微信公众号:北方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