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文||匆匆,只为记住你的名字
2021年第064期||总第693期
匆匆,只为记住你的名字
王贵文
瓦蓝瓦蓝的天空,棉花般的云朵时卷时舒,形成的各种图案内轮美奂,空气中弥漫着牡丹花特有的香味。正午的阳光火辣辣洒向大地,泼染成一幅上等的水墨画。彩蝶飞舞,群蜂嗡嗡,演奏着一曲季节特有的田园交响乐。不大的一间房子里,茶几上一只精致的青花瓷花瓶,一株插花,黄色的花朵馨香四溢。不分客主,谈笑风生。
我虽无佛性,但很多时候属于那种“先知先觉”者。
若是要出远门,定当会在梦里出现从未有过的情景。
一九八七年暑期,某日午夜的梦里,我从一座桥上走过,桥很险,一会雨雾缥缈风吹草动,一会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桥下身着各种古装的男女老少熙熙攘攘来回穿梭,有洪钟高亢朗诵唐诗宋词的,也有咿咿呀呀哼着黄梅小调的;有迈开双脚大步行进者,也有扭捏身姿纤纤细步者,走如杨柳扶风,笑若桃花灼灼,娇滴滴万种风情……猛然抬头,眼前出现“人间天上”四个字。
第二天收到师专的录取通知书。第一学期国庆去玉泉观游玩,我几乎是范进中举般情不自禁喊道:“原来我是梦游过的啊!今天,我终于来了!”后来看天水电视台播出的《麦积烟雨》,许多场景不正是我的梦境吗?
不论华山之险,黄山之美,还是“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的紫禁城,或者“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的金陵城,后来去过的地方,总是事先出现在我的梦里。
吃晚饭的时候,长华先生来电说做好准备,明天去临洮赏牡丹。
此君向来幽默,我随口说“都什么季节了!恐怕是心中的牡丹开了吧?”他说正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大型纪录片《牡丹》,介绍临洮紫斑牡丹,于是想起五年前报道过被誉为“牡丹王”的康仲英老先生和他的紫斑牡丹研究繁育中心的故事,查查电话通讯录,名字还在!一打,竟然通了!电话里老先生再三邀请,说要是不来,就派车来接。
恭敬不如从命!约欲胜兄,公务繁忙。世奎夫妇、长华和我共四人,车里空出一个座位,拙荆奔于生计很少出门,明天正好休假。
谈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小时车程,玉井刚出高速,老先生电话里说他们在森源国际大酒店东门等候,发起了位置共享。
很顺利,看见路边白色城市越野,车牌号就是。
长华换乘,主人领路,不一会就到了位于王家大庄的牡丹园。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蓝紫为主色调的彩色矩形大牌子,“牡丹真富贵,狄道颇称雄”红色字格外醒目,我随口说出“绝绝生天末,芳华比洛中”,并说这是清代临洮著名诗人吴镇的《看牡丹抚然有作》中的句子,《我忆临洮好》十首中的第一首,主要颂扬临洮八景中的“北岭横云”,当然也歌颂了牡丹,全诗为:
我忆临洮好,春光满十分。
牡丹开径尺,鹦鹉过成群。
涣涣西川水,悠悠北岭云。
剧怜三月后,赛社日纷纷。
康老之女说不愧是大记者的司机,大家会心一笑。
2001年6月临洮出土一对紫斑牡丹纹饰灰陶罐,颈部以黑彩饰如意云气纹,腹部四面各绘一组牡丹纹样,花瓣层次分明,黑红两彩将花瓣隔开,四组两对主体图案是盛开的单瓣紫斑牡丹,下腹部饰花瓣纹一周;2005年秋,临洮东峪沟发现一处古墓,数块墓砖中有一块为牡丹纹饰压膜砖,牡丹深凹长方形画框中,花插瓶中,花朵初开;2002年10月,临洮西坪地区发现的几十块古墓砖中,其中有3块雕有牡丹纹饰,或长方形,或菱形,所雕牡丹层次分明。形态逼真,雕工精湛,艺术水准不凡……
谈起牡丹,年过古稀的康仲英老人目光中透射出无限激情:
虽然鲜有文字记载,但是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物说明,从汉唐时期起,临洮先民们已经从山间丛林引植野生紫斑牡丹到自己的家园栽植,标志着牡丹园艺栽培的氛围基本形成,到了唐代,对于牡丹已是十分推崇,尊为花王。
宋金元时期,临洮在地域归属上不断发生变化,民族冲突时有发生,但是牡丹一直被各民族群众所钟爱,经历了相对的繁荣和发展。
2005年,临洮东峪沟出土的唐宋时期古墓中,有一块牡丹纹饰压模砖,刻有寓意深远的牡丹童子图;2006年临洮潘家集伊家山出土的宋代古墓,墓壁饰砖有多块是牡丹图案压模砖;2000年9月,临洮衙下集镇红道峪沟口发现宋代合葬墓,正前方饰以“启门妇人”砖雕图案,两侧以砖雕牡丹衬托,另三侧主图案为二十四孝人物图及牡丹砖雕,古朴豪华的墓室整体造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四周均以牡丹雕砖及压模砖相饰;更有2010年秋在临洮西坪地区发现的一处方形拱顶金代墓葬,图案清晰,彩绘可见,彩砖有人物、花卉图案,其中大部分是神态各异的砖雕牡丹、芍药花,值得注意的是砖雕中有数块盆栽牡丹图案。
我们从康老如数家珍的讲述中梳理着临洮牡丹发展的历史脉络:
明清时期,临洮牡丹已经相当繁盛,明末《临洮府志》、清代《狄道州志》均将牡丹列入花卉属之首。张晋、吴镇等著名诗人以多首词赋、乐曲形式歌颂家乡牡丹。
一声长叹,老人家叹息的是世事的沧桑,是无可奈何的遗憾和惋惜: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野生牡丹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园艺栽培停滞不前,只是牡丹如人,顽强地生存,挣扎着开花,幸有社会名流及富有人家栽培,“银粉金鳞”等八十多个品种得以保留,为建国后牡丹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森源大酒店匆匆用过午餐,在位于马家窑文化村的办公室里,一边品着紫斑牡丹茶,一边聆听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牡丹事业:
范立山、年凤山、张汉豪、杨周景一个个热心人接过接力棒,传承并光大着牡丹事业;石琳、王耀洲、许树德、蒋景林各级领导向海内外讲述着牡丹故事;李季、闻婕等人用诗歌赞美牡丹;日本安部先生、德国芮克女生等国际友人向全世界传播牡丹。
康老风趣地说道,临洮牡丹不仅地上有,而且天上有,2016年10月10日,10克临洮紫斑牡丹“洮阳红”种籽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11月18 日着陆,2017年9月通过休眠等程序,在临洮紫斑牡丹研究繁育中心示范基地播种,2018年出苗。
太多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催人泪下,听也听不够;太多的花儿赏也赏不尽,目不暇接,带也带不走。匆匆而来,有匆匆而去,唯有作别西天的云彩,让传统品种“陶然醉”“胭脂霜”“翠香白”和新育品种“红盘掌金”“粉盘银丝”“貂蝉拜月”一个个饱含心血,充满诗意的牡丹花名,镌刻在记忆中。
王贵文,甘肃陇西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辅导工作二十多年。业余时间喜欢写作,作品散见于《甘肃盟讯》、《黄土地》、《陇西文化》等刊物,在首届“田地杯” 渭河文化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