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允宗:从歙县走出去的辛亥革命先驱

汪允宗:从歙县走出去的辛亥革命先驱

司马狂/文

自歙县富堨村,过九如桥,继续往前,有个村子名叫大里。村子后面有一墓,靠山碑上写着“辛亥革命先驱汪允宗”。这里长眠着的,正是从歙县走出去的,辛亥革命先驱汪允宗先生。汪先生虽然是革命先驱,其生平却只有零星的文字记录。本文在搜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力图还原这个应该被世人所缅怀的前辈,有纰漏和不足之处,欢迎诸位留言补充、指正。

求学经历

汪允宗,名德渊,生于1873年,卒于1918年,以字行天下。用过的笔名很多,有寂照、寂因、胜因、王无生、天谬生、钟麟、金刚智等,之所以把这些笔名都罗列出来,是为了防止后续有发现汪允宗先生大作,因为不识其笔名,而错失了。

现在依然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汪允宗生前所收藏的一套书,书中盖有两枚印章,一撰“寂照所藏”,另一枚则刻的是“新都今事庐汪氏藏书”。于右任曾写过一首诗,诗名《王无生以顾亭林诗集为赠因书其后》,诗里所说王无生正是汪允宗,而顾亭林则是顾炎武。

生在清末的汪允宗,走的是徽州人耕读传家的传统路子。限于资料,其祖上究竟从事什么营生,目前不得而知。多份资料显示,汪允宗少年就先后拜师本县名儒鲍鸿、“江南大儒”汪宗沂,并且追随汪宗沂去的芜湖中江书院读书。其后,又师从朴学大家俞樾,这又为此后汪允宗和章太炎的亲密关系埋下了伏笔,毕竟大家师出同门。

话说章太炎有很大的烟瘾,有一回烟瘾犯了,身上又没有一毛钱,于是就找汪允宗借钱买烟。为此章太炎还主动写了一张借条“今已不名一钱,乞借银元两枚,以购香烟”。你别说,这张借据若是留存至今,且不说章太炎的字值多少钱,单是这段往事,也足以让人心生羡慕的了。

在芜湖读书的汪允宗,得到当时担任徽宁池太广道道台袁昶的赏识,这袁昶也是科举出身,同光体浙派诗人的代表,他任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扩建了芜湖中江书院。史料记载汪允宗在芜湖中江书院乃是肄业,至于肄业的具体原因无从考据。袁道台基于对汪允宗的欣赏,将其纳入幕府,成为座上宾。

现在歙县博物馆内,藏有一封汪允宗和许承尧的书信,信中开篇有一句“弟此次赴宁为袁忠节专祠立传事”,信中的袁忠节就是袁昶。光绪26年,袁昶因为直谏反对朝廷用义和团抗击外敌,而被处死。后来朝廷给他平反,并追谥“忠节”。由此信可见,汪允宗对袁昶身后事不一般的关心,更反应出汪允宗重情重义的性格。

虽然袁道台对汪允宗非常器重,但芜湖毕竟非久居之地,幕僚也不是汪允宗真正向往的职业。于是很快,汪允宗考入了江南高等学堂。这个江南高等学堂位于南京,是由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在蒯光典建议下,改储才学堂而创办的。这位蒯光典是江南高等学堂的总办,其人是晚晴著名学者,是革新派、清流派的代表人物。更早之前,张之洞委任蒯为两湖书院西监督,主讲西学。

我们无法确定汪允宗具体入学时间,以及汪在江南高等学堂的具体经历。但是诸位仔细想想,汪允宗本来所学皆为中华文化,入得江南高等学堂,有蒯光典这般革新派人物悉心教授,又岂能不会产生革新的思想呢?

只可惜,蒯光典为人正派,具有革新派的思想,这在当时的朝廷中,属于典型的招黑体质。果不其然,没有多久,在刘鹤《老残游记》中那位清官比贪官还可恨的顽固派代表,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刚毅为筹军饷,来到南京。因为出京前大学士徐桐告诉他,江南唯蒯某可语。于是专程来江南高等学堂和蒯光典聊天,结果嘛,可想而知,一个革新派,一个顽固派,自然是谈不到一起去,刚毅大人拂袖而去。底下人一看,好家伙,这把军机大臣得罪了,这学校也别办了。所以,蒯光典只好隐退而去。而在蒯光典走了以后,江南高等学堂很多学生都跟随他而去,继续追随他。这其中,也就有汪允宗!

一个人得意的时候,追随者自然很多。但是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追随者必然会少了很多。而在失意时候,依旧能追随的,那才是真正靠谱的人。正是因为这点,蒯光典对于汪允宗格外喜爱。蒯家所藏书籍,汪允宗可以随便翻阅,这当中就有很多西方著作,自此一扇新的大门,向汪允宗敞开了。不仅如此,蒯光典还引荐许多社会名流给汪允宗认识,更有甚者,连对蒯光典青睐有加的张之洞,也因此认识了汪允宗,并对汪允宗极其推重。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汪允宗求学的经历了,其先入国学门,得歙县鲍、汪两鸿儒所传,后又得俞樾的点拨,可谓国学功底深厚。又先后有袁昶、蒯光典两位学而优则仕的正直官员的器重,这就促成汪允宗对时局、对政治有更透彻的研究。此后,不知是纯粹为了学习,还是因为旁的原因,汪允宗还曾远渡东洋,前往日本游学。只是这段经历在诸多史料中,有时间上的紊乱,故而没有办法详细表述。

革命先驱

上文说,汪允宗留学日本一事,在史料中有冲突,主要是汪允宗先生的公子汪邦武回忆说1902年,汪允宗游学日本。而我在更多史料查到的是,1901年间汪允宗、王季同在打理由蒯光典出资,专以印刻严复翻译书籍为主要事务的金丽斋书坊。也正是在此期间,汪允宗与蔡元培成为至交好友。

1902年4月27日,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成立,这个组织是由蔡元培发起的,主要是上海和江浙一带的新派人士组成,蔡元培是会长,汪允宗和章太炎、吴稚晖等人同为会员。是年11月5日,南洋公学学生爆发罢学风潮,总计有200余名学生退学。这些退学学生向中国教育会寻求支持,于是中国教育会决定在泥城桥福源里成立爱国学社,用以安顿这些学生。汪允宗出任爱国学社的总务,也就是总账房。此经历,同为中国教育会会员的蒋维乔先生撰写有回忆文章,应当是无误的。前面写的章太炎问汪允宗借钱买烟一事,据蒋维乔先生回忆,也正是在三人同在爱国学社工作期间。

众所周知,蔡元培先生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自1901年起,蔡先生与汪允宗已然是好友。其后,两人共事了许久。若汪邦武的回忆无误的话,1902年成立爱国学社后,汪允宗事务缠身,应该是没有时间去日本的。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或许是在汪允宗成为中国教育会会员后,蔡先生引荐汪允宗去的日本,并因此结识孙中山先生,那么此行应该时间不长,且是抱有明确目的的。彼时同盟会尚未成立,而此后汪允宗在给孙中山的信中谈及邹容一事,言称“吾党”,可以反推,1902年时候汪允宗应该就加入了兴中会。这兴中会是同盟会的前身之一,汪允宗是妥妥的中国革命先驱人物啊。据汪邦武回忆,在日本期间,汪允宗与于右任、郭礼徵成为莫逆之交,义结金兰。

1903年,邹容出版《革命军》一书,《苏报》持续向读者推荐《革命军》,并先后刊登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清廷大怒,逮捕了章太炎等人,邹容激于义愤,主动投案。苏报案发后,因为《苏报》是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活动的,加上蔡元培、章太炎这些中国教育会会员皆为《苏报》撰稿人,蔡元培被迫出走,爱国学社也被迫解散,中国教育会虽然存在却也只能暂时停止活动。

这个时期的汪允宗,在蔡元培、吴稚晖先后出走,章太炎、邹容相继入狱后,一直积极奔走,试图维系住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并能营救出章、邹二人。奈何,清廷对于苏报一案,坚决从重处理,汪允宗只能四处打点,和徐敬吾两个人一个月入狱看望一次。期间,邹容被狱卒打伤,汪允宗请工部局书记朴兰德出面疏通,才得到一次将邹容送往同仁医院就诊的机会。这段往事,汪允宗在上书孙中山的文章里有详细的描述。

如椽巨笔

1903年冬,苏报案的风头逐渐过去了,蔡元培返回上海。彼时恰逢俄国重新占领奉天,蔡元培就与在沪的中国教育会成员一起,成立了“对俄同志会”,汪允宗顺理成章的加入了对俄同志会。12月15日,对俄同志会机关报《俄事警闻》创刊,汪允宗和蔡元培一起撰述论说,并兼译日文资料。《俄事警闻》创刊号就表明:同人因俄占东省,关系重大,特设《警闻》以唤起国民。同时还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瓜分中国图》,警告国民,外国人就要来瓜分了。

《俄事警闻》在发行73号之后,更名为《警钟日报》,从1904年2月26日编号另起,正式创刊。3月13日,对俄同志会更名为争存会,蔡元培出任会长并为《警钟日报》主笔。该报4月26日刊登了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中华革命军”的消息,首次公布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可以说,《警钟日报》绝对是孙中山的喉舌,是国内公开传播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第一家。

《警钟日报》革命的色彩很重,文章直指清廷要害,迅速成为全国舆论中心。其中《中国立宪无望于上》,揭露清廷所谓的立宪骗局。慈禧70大寿的时候,这报上直接发表文章《呜呼!无受无疆》。时至今日,看到这样的标题,想想当时的环境,不由对这些前辈肃然起敬。1904年7月20日,蔡元培因爱国女校事务繁忙,辞任《警钟日报》主笔,交由汪允宗出任。虽然汪在任上时间并不长,但正是从《俄事警闻》到《警钟日报》,汪允宗逐渐成长为一个以笔墨为武器,勇敢反抗腐朽封建统治的革命斗士。

1905年3月25日,《警钟日报》被查封。汪允宗却毫不退缩,继续以手中的笔为武器,转战《中外日报》等报社,在报刊上继续针砭时弊,鼓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因此为清廷所忌惮,数度面临险境。到了1907年,汪允宗的至交好友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汪允宗加入报社,成为主要撰述者。因为自幼得名师教导,汪允宗学贯中西,文辞优雅,又每每都能切中时政利弊之关键,且笔锋犀利,博通经籍,汪允宗成为《神州日报》的核心人物。该报不用满清光绪年号,而采用天干地支纪年,下面标注西历公元纪年,其革命性一览无余。一经推出,很快日发行量就超万分,成为上海最为畅销的报纸之一。

《神州日报》创办不久,于右任就因故辞职,杨笃生、汪彭年先后接手报社,此后由汪允宗出任报社总编。1909年4月22日,上海英租界内两印度工头强奸乡女刘翠英,汪允宗义愤填膺,在其他报社只敢语焉不详的含糊其辞之下,愤然在《神州日报》揭露了事情的真相。不料这一正义举动,竟然惹来英租界和清廷双方面的迫害。汪允宗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岿然不动,始终坚持抗争到底。上海报界一致声援,并由此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团体——上海日报工会,大家团结在一起,进行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此事之详细由来,在歙县博物馆所藏汪允宗与许承尧的书信中,有具体的记载。

历史进程中,总有很多人会因为特殊的事情而被铭记,汪允宗就是如此。他被后人谨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上海的时候,汪允宗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连夜执笔,赶写社论,发表在《神州日报》最重要的版面。文章开头就是“天佑我汉,胡运告终”,这是严独鹤在《上海新闻界》一文里面提到的。只可惜,目前我们只能知道,在上海第一个公开报道武昌起义的是汪允宗,但是这篇佳作的全文,目前我却暂时未曾找到。《神州日报》此文一发,不啻于一声惊雷,原本还在张望的上海报界,纷纷响应,争相报道武昌起义。正是舆论之汹汹,才为后续上海光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汪允宗逝世后,其讣告中有句“自辛亥起义,清室值覆,汪允宗以文字鼓吹之功,实相与始终”。这就是对汪允宗在辛亥革命时期所做贡献,最为中肯的评价。

斯人远去

汪允宗负责《神州日报》时期,虽然报纸经营艰苦,但他始终秉持办报之初心,坚定地扛起民主革命喉舌的使命。被誉为报刊“补白大王”的郑逸梅,就曾经说过,《神州日报》一班人,笔墨雄健,一时称盛。这里顺便补充一句,这一班人里,也有汪允宗的歙县同乡黄宾虹。

《神州日报》影响越来越大,终于让窃国大盗袁世凯坐不住了,他先是许以重金,打算以此来收买当时的社长汪彭年和主编汪允宗,结果两位安徽籍的汪先生都断然拒绝。袁世凯恼羞成怒,见收买不成,直接派出军警,捉拿两人。汪彭年没有事先准备,锒铛入狱。汪允宗则在军警眼皮子底下,乔装成黄包车夫,从自己家的侧门逃离。汪彭年迫于袁世凯的淫威,只能将《神州日报》交由袁世凯指派的孙震东。汪允宗则离开了《神州日报》,与上海的其他同志一道,参加声援西南护国军的工作。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陷入派系争斗之中。此后,段祺瑞上台,表面上看是将袁世凯的帝制拨乱反正,又恢复了共和国体。但其本质上依旧是封建军阀的做法,汪允宗眼光独到,没有被其表面功夫所蒙蔽,持续在上海各大报纸上发表文章,揭露段祺瑞和北洋政府的真实面目。如此一来,段祺瑞和北洋政府对汪允宗那真的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1908年9月间,汪允宗胞弟汪劼宗在大通(疑为铜陵大通)大病不起,于是汪允宗自沪上带着堂侄汪希杜,携一位医生一同前往大通。孰料,汪劼宗吃完医生所开药后,竟然一命呜呼,撒手而去。汪允宗没有多想,因为上海报务繁忙,只能和医生一起返回上海。船到芜湖,汪允宗登岸吃饭,席散而去,方才登轮不久,即感不适,接着腹痛如绞,竟然抽搐而死。其死状甚为惨烈,纯系中毒身亡。兄弟二人,相隔一天,接连暴毙,怎能不令人生疑。据汪邦武回忆,他母亲曾告诉他,父亲是被段祺瑞买通医生毒害的。不过,这也没有真凭实据,只能记录在册,真相究竟如何,或许真的没人知晓了。

汪允宗死后,灵柩运回歙县老家,安葬在大里村。噩耗传来,国人悲愤,其开蒙恩师鲍鸿先生写下挽联“俯首哀歌哭李贺,怕弹古调泣颜回”。鲍老称赞自己这得意门生是“三十年前殷勤问学,一支斑管抵十万甲兵”。同为上海报业大咖的《女报》主编谢震先生,写过一幅悼念汪允宗的字,如今网络上都能找到。汪允宗治丧委员会由于右任领衔,汇集了他生前的诸多革命同志。

颇为可惜的是,汪允宗生前留下的诸多遗稿,大多散佚。汪邦武后来整理了有《孟子辑义》14卷、《马氏南唐书笺》20卷、《新都今事庐笔乘》16卷、《志小录》、《诗词存余》、《寂照随笔》等著作,并且请到于右任、许承尧为汪允宗的遗著作序。许翁之序言,下图可见。于公序言开头为“余自亡命海外,即交允宗”,其他内容,时过境迁,汪邦武也无法全部复述。1956年,汪邦武将整理出来的父亲遗稿原件悉数交由歙县新华书店,转献安徽省博物馆。奈何在十年浩劫间,书稿并《神州日报》同仁照片、汪允宗往来书信、汪氏同盟会证章均被抄没,不知所踪……

本文参考文献:

《父亲汪允宗片段回忆》作者:汪邦武

《汪允宗遗简两则》(汪允宗上书孙中山、汪允宗致章太炎书)作者:汪邦武

2010年版《歙县志》

2000年版《上海新闻志》

《辛亥时期报坛先驱汪允宗》作者:郭静洲、姚长鼎

《蔡元培早期报刊宣传活动论略》作者:王颖吉、李筑

《辛亥前期的上海重要报刊》作者:马建萍

《汪允宗和于右任及其书翰》作者:方少求

《由汪德渊与许承尧的书信说开去》作者:王卫东

(0)

相关推荐

  • 先驱M

    先驱M

  • 陈少白的书法翰墨欣赏:刚劲雄健、犀利洒脱!不愧为辛亥革命先驱

    陈少白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其早年协助孙中山先生为推翻腐败的清王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辛亥革命的元勋之一.因其反对封建.倡言革命,清廷将他与孙中山.尤列和杨鹤龄共称为"反清四寇" ...

  • ​蔡元培

    蔡元培,我国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 18岁嫁国学大师刘师培,21岁爱上了表弟,33岁就疯了

    民国才女何震:18岁嫁国学大师刘师培,21岁爱上了表弟,为何丈夫死后33岁就疯了? 一 何震,原名何班,出身书香世家,辛亥革命时期的才女.何震原本也只是个才女,但在嫁给国学大师刘师培之后,却突然思想大 ...

  • 汪诚一,1930年出生于安徽歙县。195...

    汪诚一,1930年出生于安徽歙县.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57年毕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创作油画<信>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为我国现实 ...

  • 蒋翊武身边的九澧人杰之——龚霞初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龚霞初 文/张滔  丁海涛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每一年革命事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批觉醒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热血推进中国历史进程.在此事件中(1911年10月10日),做为武昌起义重 ...

  • 凌宗伟:走到学生身边去

    [异史氏曰]我一直主张教师在教室里上课(包括现如今"做讲座")时要尽可能走到学生身边去,动因无非是自己上学时遇到不少老师整堂课趴在讲台上,自顾自地滔滔不绝,我们在下面干些什么勾当他 ...

  • 汪曾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 | 先生系列×郭京飞

    「先生系列」 X 朗读经典名篇,记录先生风骨 为你读诗<先生>系列,既为记住人类历史上璀璨的"星光",也为记录这个时代闪耀着精神之光的人.以"先生" ...

  • 校园新星(第65期)/汪梦媛:先走起来再找路

    先走起来再找路 汪梦媛 在读硕士研究生,高校科幻创作者,星火学院学员.曾参加2018年亚太科幻大会,小说<结>获第五届晨星杯中国原创科幻大赛最佳短篇科幻小说提名奖.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 ...

  • 【三秦文学】汪前东:【走在初冬的清晨】(诗歌)

    走在初冬的清晨 作者:  汪前东 走在初冬的清晨, 橙色的朝阳, 透过单薄冷瑟的身躯, 温暖的一天由此启程. 晶莹的薄雾, 荡涤朦胧浑浊的心灵, 清明的一周再度来临. 零零总总的时光, 细碎而美好. ...

  • 汪曾祺:人走上坡路,要有这三种能力

    文 | 百合花开 · 主播 | 安东尼 十点邀约作者 汪曾祺说:"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一开始,我无法理解. 近日,读到汪 ...

  • 从民国走来的艺术先驱们

    中国现代留学史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豪华天团--中国赴法学习艺术的留学生.从 1919 年到 1949 年,先后有 150 位艺术专业留学生,带着对艺术的挚爱和救国的热情,到法国求学. 他们中有公派,也 ...

  • “江南名士第一巷”中走出的电气先驱

    " 1919年五四运动余音方歇,孙中山先生应邀来到交通大学,介绍他不久前撰写完成的<实业计划>.场下,一名负责记录.整理演讲稿的交大青年学子,对演说中提及的三峡开发水利水电.改善 ...

  • 中国文学走出去 || 汪宝荣:中国文学译作在西方传播的社会学分析模式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汪宝荣,香港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曾为英国伦敦大学.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有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社会翻译学.翻译 ...

  • 士兵黄干宗,被2位越南女兵劫走13年,回国后:希望将她们接过来

    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坚持18年,需要那么强的意志力.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会因为选择投降而受到批评.但苏武不肯投降,他一直相信有一天他能回到家乡,别说18年,甚至30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