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谷物的精华,为什么有的人适合,有的人不适合?
本文摘自2015年7月李辛在美国国际中医语音学院的专题讲座“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
听众:如何看待酒的问题?
李辛:酒是谷物的精华,能够快速补充我们的气血,也能暂时增强我们的志气,加快我们的思维甚至行动力,但是这些需要有个前提:我们的神识是清晰而稳定的。一池干净的水,你搅得速度再快,还是清的,而浑水呢,越搅越浑。
我原来碰到一些道家的人物,他们有不少爱喝酒,还自己酿酒。我和太太有一年跟着道长们在端午节学做松针酒,用鲜嫩的松针加山泉水和白糖酿造,那段时间住在道观里很幸福,每顿饭都有丰富的素食和好喝的松针酒。
对于一个精神心理还有不少问题的人来说,他的神是糊的,好比池底积了好多淤泥,越搅越浑浊,这样喝酒会增加问题。这时候酒对神的影响不容忽视。
酒对身体的影响也分两面,酒虽然能短期补充我们的气血,但并不能够智能的调整我们的气机格局,如果是上热下寒,上实下虚,或者内有湿热的,酒喝进去,只是在我们原来的气机格局上再加一份“马力”。
尤其是好多人喜欢边喝酒边肆无忌惮的调笑、玩乐、熬夜,这酒就成了加速“开”、加大“耗”的助推剂了。时间久了,会让原本偏颇的格局和体质偏得更严重。
但那不是酒的问题,是人的问题,酒只是一种能量补充剂,看我们怎么用。
那么,如果要借酒来补充气血和调整气机格局,什么时候喝才合适?
古代小说里,常提到“喝酒御寒”。当我们气血不足,身体过于寒滞的时候,少量喝一些酒是对人体有利的。尤其是现代人,思维动的太多,四肢动的太少,基本上都有上热下寒,虚实夹杂,瘀堵湿热的情况。要改变身体的不良气血分布格局,就是去运动,其中走路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若是气血不足,又容易上热下寒的体质,在走路的时候喝少量的酒,一是能借由走路带动气血均匀输布全身,二是借由酒力来增加气血,来帮助我们的气机往平衡的方向调节。
关于酒本身呢,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很多酒是掺兑的,为了口感、香味、颜色兑各种不自然的添加剂,它的品性和自然酿出来的不一样。
兑出来的酒,如果从性味来说,偏躁、动、散,力量是偏斜的,不是圆的。光有开,没有阖;光有动,没有收,没有一个原点。就像一位人格分裂、内心冲突的病人,这样的酒喝下去,不利于身心,这类酒尽量不要喝。
不同的酒,有不同的性味。
比如原料好,酿造工艺自然的高度白酒,辛温流通,高品质、年份久的白酒,格局温和中正,不会有过分升浮开散的问题。
西方的白兰地,甘温而辛,偏于滋补,过去常作为老人和体质虚弱者的滋补强身之品;威士忌微苦微涩而辛温,有很好的流通性,而且带一些沉降收敛的作用,气血不足的时候稍喝一点,有助于睡眠。
相较于白酒,黄酒酸甘而涩,气辛温,比较粘滞,如果身体内部本来就瘀滞有湿热的,就要少喝,不然会增加内部的瘀堵,以前常能看到爱喝黄酒的老人,身材臃肿不灵活,脸上挂着两个肿眼袋,这个状态,说明身体内部的环境已经堆积的很严重了。
红葡萄酒甘酸涩、微温,柔和流通,有滋养的效果,但对于气血不流通的人体,会助湿热,除非是特别好的品质。白葡萄酒偏于甘凉、微涩,滋润,身体需要的时候少量喝一些,有助于消化和补充津液,适合燥热的夏天。冰酒甘甜醇厚而微温,是滋补气血的佳酿,口感也柔和甜美,很适合气血偏弱的女性和老年人。
但喝酒要有度,在身体需要的时候可以喝一点,太频繁的喝酒,喝太多,代表人体的气血一直在“贷款”,借的总有一天要还,还要赔上利息。所以,需要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基础上,适当补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