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家导引吐纳术功法图文全套教学

武当导引吐纳术起势之抱圆守一和捧气贯顶

【歌诀】

双手抱拳意守丹;捧气贯顶行周天;

意气由上而下沉;涌泉穴位是玄关。

    抱圆守一

【动作图解】

①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头顶上悬,下颌微收.舌尖轻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闾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口光平视;(图3一11)

(2)泛接上动不停:双掌同时外旋.两臂属肘后拉至两腰间.两掌心斜向上方。(图3-12)

③接上动不停:两肘外撑,两掌心斜向上方。(图3-13)

④接上动不停:拧臂转腕.两掌向两侧分开.两掌心向后,两掌高与艘平。(图3-14)

⑤接上动不停:两掌、臂外旋.同时两臂屈肘.两掌向体前合抱,虎口相对:(图3-15)

⑥接上动不停:两掌于腹前相叠,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两掌心向内。(图3-16)

⑦接上动不停:右手变空心拳.左掌拇指通过右拳眼,扣按于右手心(劳宫穴)处,左手其他四指抱于右拳背之上。双手环抱呈子午阴阳诀.亦即阴阳八卦手。目光内敛。(图3-17)

⑧接上动不停。双手环抱呈子午阴阳诀向小腹回搂,至下丹田部位.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气和,目光内敛,自然呼吸,意存下丹田人静片刻:(图3-18)

    捧气贯顶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左脚自然向左侧横开半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稍宽;两臂自体侧慢慢上抬.两掌心向上,两掌慢慢合干头顶上方,两掌心遥遥相对,用鼻子吸气,至此气吸满。(图3-19、图3-20)

②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呼气;同时.两掌翻双掌下按,掌心向下:(图3-21)

③两掌慢慢下落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呼气结束(图3-22)。如此重复3次。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属于功前调息动作。吸气的同时环抱双手呈阴阳子午诀,双手放于小腹前。然后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感受小腹部随呼吸一起一伏。也叫胎息。一般养生爱好者学习时可不作深究。意到即可。

②“捧气贯顶”是一组全身心调理动作。共包含3种吐纳导引方法。

呼吸法。用鼻子吸气,双臂自体侧慢慢上抬,双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手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然后用鼻子呼气,同时翻双掌下按,掌心向下。双手慢慢下落,垂至体侧,呼气结束。如此重复3次。

意念法。要有一个意识假想。吸气时,双目微闭.意想内视.人的身体就像一瓶浑浊的水,呼气时,随着双手下按而意念自头顶下行,身体内假想的污浊之水面也随意念下降下行,从双脚下的涌泉穴外泄;人体流空之处都变得非常洁静,无色透明。所有的病气、浊气都随意念水面下降而下行,通过涌泉穴外泄入地。

意识假借法,是一种养生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此方法操作得当,非常有助于身心健康。习练静坐功夫的人们,自然明白其中的玄机。这里不一一赘述。

当然.如果习练者还没有导引基础,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假借,作为一般性的养生锻炼,也可以只用肢体动作配合呼吸吐纳,而不用意识假借这种导引方法。

【练习提示】

①初级习练者.要求肢体动作准确,松紧有度.自然配合呼吸。

②中级练习者.要求肢体动作的吞吐、屈伸、开合与呼吸吐纳有机配合。

③高级养生者,做到肢体动作、呼吸吐纳与意识导引高度融合。

④以下九式吐纳法中的练习方法与此相同。

【易犯错误】

①“调身、调息、调心”方法不当。

②初期不容易进入练功状态。心绪不宁。

【纠正方法】

①掌握“三调”的方法、要领,认真体会在自然、放松状态下.意、气的高度融合。

②克服急躁心理.放松自己的思想,不刻意追求功态。

【养生功效】

①梳理共焦。

②调节身形、心意、气息;尤其对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患者是一组行之有效的调理方式。

③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有助于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武当导引吐纳术一式疏筋活脉之朝山望月和按掌平气

【歌诀】

双手抱拳意守丹;又行打躬起臂展;

朝山望月硫筋骨;鼻吸鼻呼是关要。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朝山望月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左侧方横开半步,与肩同宽或稍宽,重心落于两腿之间;用鼻孔吸气,两臂自体侧慢慢上抬,两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图3-31)

②接上动不停。再用鼻子呼气;同时,两掌翻掌下按,掌心向下。(图3-32)

③接上动不停。两掌慢慢下落至小腹前,掌心向下.呼气结束。(图3-33)

④吸气、收腹、挺胸;同时,两掌心向内,轻贴于小腹前,自下而上,贴着身体(两肘外撑)上提至胸前;同时.收左脚并于右脚旁。(图3-34、图3-34附图)

⑤接上动不停。两掌贴胸向外翻转,使手背贴于胸前;呼气.同时身体向前弯腰,手背沿前胸、小腹、两腿面、两脚背自然下滑。(图3-35、图3-36)

⑥接上动不停。以手背贴身体自然摩擦,至脚背时,双手随手臂自然向前伸荡。(图3-37、图3-37附图)

⑦接上动不停。两掌随手臂自然向前伸荡后.双掌回搓,如搓衣状:同时,吸气:(图3-38、图3-38附图)

⑧接上动不停。吸气,直腰.身体缓缓而起;同时,两掌掌面贴于脚背,随之沿双脚背、腿面、小腹自然上提:(图3-39、图3-39附图)

⑨接上动不停。两掌面贴身休自然摩擦,至小腹两侧时,两掌分别向两侧外分,两臂向身体两侧平举。(图3-40)

⑩接上动不停。两臂继续向上举至头顶上方,然后,徐徐翻掌下按。(图3-41、图3-42)

如此重复3遍.或6遍,或9遍。

    按掌平气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自然站立,两掌自然放于身体外侧。(图3-43)

②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吸气,两臂自体侧慢慢上抬,两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两掌心相对,至此气吸满。(图3-44)

③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呼气;同时,两掌翻掌下按,掌心向下。两掌慢慢下落至腹前,呼气结束。(图3-45、图3-46)

④接上动不停。收左脚至右脚内侧,自然站立,两掌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图3-47)如此重复3次。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同“起势”中“抱圆守一”的吐纳方法。

②“朝山望月”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节奏快慢来调整动作的速度。一般来说,吸气舒缓;呼气速度相对加快。这是一组“长吸长呼”的呼吸方法。同时也是'“慢吸一快呼一慢吸”的呼吸方法。

③“按掌平气”是一组全身心调理动作。

动作和呼吸方法同“起势”中“捧气贯顶”。用鼻子吸气时,双臂自体侧慢慢上抬,双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手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然后用鼻子呼气,同时翻双掌下按.掌心向下:双手慢慢下落,垂至体侧,呼气结束。如此重复3次。

但在运用意念过程中,“按掌平气”讲究吸气时可意想胸腔扩张,充满氧气;呼气时可意想一股气流从印堂(上丹田)沿体前任脉线下行,至胞中(中丹田),再下行至气海穴(下丹田)。肺活量强的练习者.如果呼气气息较长,可随呼气将意念继续下行至涌泉穴。

“捧气贯顶”“按掌平气”“周天行气”气种吐纳导引方法有异同,在第四章“常见问题解答”中有专门的解答。

【练习提示】

①根据身体素质而自主决定每组动作的习练次数.可多可少。

②通常情况,练习时每组动作都不低于3次一也可做9次或18次。

【易犯错误】

①做“朝山望月”下弯腰动作时,不会用腹压的方式把体内的气吐出;吸气时.不能配合动作做深长吸气。

②“朝山望月”动作是一组“慢吸一快呼一慢吸”的呼吸法,呼吸的节律把握不好,感到呼吸不协调。

【纠正方法】

①自然站立时,先试着用一只手按压腹部,有意识地配合收腹,同时配合呼气。一次将气呼完,然后放松,自然吸气。

②练习开合动作时.要有意识地配合呼吸节奏。双臂分开、双臂合抱的速度可自行调整,并随着动作速度调整呼吸速度。

【养生功效】

①对内脏疾患以及便秘、腰腿痛、高血压等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②对腰、腿部软组织损伤、弯腰不便,脊柱侧弯,腿部酸痛麻木及屈伸不利等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武当导引吐纳术二势调理气血之风摆杨柳和按掌平气

【歌诀】

双手艳拳意守丹;抱国守一静气站;

风摆杨柳调气血;下摆深吸仰呼短。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风摆杨柳

【动作图解】

(分左右势练习.以左势为例)

①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吸气,双臂自体侧慢慢上抬,双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手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图3-56)

②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呼气;同时.两掌翻掌下按,掌心向下。双手慢慢下落至腹前.下落的同时徐徐呼气(图3-57、图3-58)

③接上动不停。腰部放松,身体自然向前、向下前屈弯腰;两臂完全放松随身体前屈,尽量双掌触地;同时口闭,用鼻孔短促喷气。(图3-59、图3-59附图)

④接上动不停。身体向左侧上方摆臂转体;同时.用鼻孔缓缓吸气:(图3-60一图3-62)

⑤接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双臂直立上举,头后仰,然后双臂不动,身体慢慢向右转动。鼻孔缓缓吸气。(图3-63)

⑥接上动不停。双臂不动,身体向右转到不能转动时,再向左转到正面;同时,鼻孔缓缓吸气,吸到不能再吸气时,闭气片刻。(图3-64)

⑦接上动不停。两鼻孔短促喷气;同时,两脚跟随喷气抬起,双手向上方自然上伸,头后仰。(图3-65)

⑧接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转至不能转动时(图3-66),双臂放松,由右上方缓缓向身体前下方下落;同时,伴随着鼻孔缓缓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突然用鼻腔短促喷气.使放松的双手突然触地。(图3-67,图3-67附图)

右边练完再向左摆臂转体,重复上述动作3次或6次或9次。

⑨右势动作及呼吸方法与左势相同。唯方向相反。(图3-68-图3-77)

左边练完再向右摆臂转体.重复上述动作3次或6次或9次。

    按掌平气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吸气,双臂自体侧慢慢上抬,双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手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图3-78)

②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呼气;同时.两掌翻掌下按,掌心向下。双手慢慢下落至腹前.呼气结束。(图3-79、图3一80)

③接上动不停。收左脚至右脚内侧,自然站立.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图3-81)

如此重复3次。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同“起势”中“抱圆守一”的吐纳方法。

②“风摆杨柳”是一组“长吸短呼”的呼吸吐纳方法。在运功的过程中,全身放松,在动作起伏、转体时,用鼻吸气,而且要求细、长、慢、匀.待气吸满后,动作同时到位定型;当弯腰上体向前、向下时.腰部、上体放松.靠弯腰时挤压腹部将体内之气从鼻孔快速喷出。

③“按掌平气”是一组全身心调理动作:同第一式“疏筋活脉”中的吐纳方法。

【练习提示】

①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节奏快慢来调整动作的速度:一般来说,吸气舒缓:喷气短促:

②习练次数可多可少.随身体素质而自主决定。

③通常情况下,每组动作左右势练习都不低于3次。

【易犯错误】

①“长吸短呼”的呼吸吐纳方法,掌握不好。特别是短呼气时,前弯腰靠腹压的作用,快速、短促喷气,常常由于方法不当.做得软弱无力。

②起身转腰时,不能够按照要求左旋右转或右旋左转,不能做到较长时间的吸气。

【纠正方法】

①做单式喷气训练。自然吸一口气.突然收腹,同时用鼻子短促喷气。一喷即松,一松即吸气。吸气可慢并且持续时间可稍长。

②要求动作准确、规范。多做模仿训练。条件允许的.可以不断请教练进行纠正。

【养生功效】

①对自我调理气血流畅有帮助。

②对跌打损伤沉淤者,有自然辅助疗养功效。

③腰部的侧转,使脊椎充分旋转,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也可防止腰部的脂肪堆积。

④“腰为肾之府”。尾间运转,可起到强腰补肾、强筋健骨的自我保健功用。

武当导引吐纳术三势清神益筋之渔翁摇橹和按掌平气

【歌诀】

艳国守一静气站;摇将贵在双掌按;

上下三次纳一气;一按一喷走连环。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渔翁摇橹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两臂向身体两侧平举。(图3-90)

②接上动不停。继续向上举至头顶上部;然后,徐徐翻掌下按。(图3-91)

如此重复呼吸3次。

(以下分左、右势练习,以右势为例)

③接上动不停。身体右转,同时右掌变拳屈臂向腰中回拉,拳心向上,左掌变拳随转体向下按压.拳心向下。(图3-92)

④接上动不停。身体左转,同时左拳屈臂向腰中回拉,变拳心向上,右掌随转体向下按,变拳心向下。(图3-93)

⑤接上动不停,身休再向右转,同时右拳屈臂向腰中回拉,变拳心向上,左拳随转体向下按,变拳心向下,同时身体随吸气上浮,两脚跟离地。(图3-94)

⑥接上动不停。身体转正,同时左拳屈臂向腰中回拉,变拳心向上,右拳随体转用力向下按压,变拳心向下同时用鼻腔快速喷气,身体下沉,两脚跟落地。(图3-95)

⑦接上动不停。身体右转,同时微闭气,随之轻抬两脚跟。(图3-96)

⑧接上动不停。右拳屈臂向腰中回拉,变拳心向上,同时左拳随转体用力向下按压,变拳心向下。(图3-97)

⑨接上动不停。身体左转,同时微闭气,随之轻抬双脚跟。(图3-98)

⑩接上动不停。左拳屈臂向腰中回拉,变拳心向上;同时,右拳随转体用力向下按压,变拳心向下。(图3-99)

    按掌平气

【动作图解】

同第二式“调理气血”中“按掌平气”(图3-100一图3一103)。

这一组动作重复做3次。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同“起势”中“抱圆守一”的吐纳方法。

②“渔翁摇槽”是一组“长吸短呼”又是“一吸气呼”的呼吸吐纳方法。通常情况下,吸气舒缓;呼气速度相对加快并短促有力。此为呼吸吐纳特色所在。动作图解(1)②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节奏快慢来调整动作的速度。③④⑤这一组动作过程,用鼻吸气一次;⑥⑦⑨⑩这一组动作过程,用鼻喷气气次。③④⑤⑥⑦⑨⑩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快慢节奏来调整动作的速度。

③“按掌平气”是一组全身心调理动作。同第一式“疏筋活脉”中的吐纳方法:

【练习提示】

①“渔翁摇橹”左势与右势动作、呼吸方法相同,仅仅是左、右手或拳或掌的变化不同。

习练次数可多可少,随身体素质而自主决定。一般个人训练,以一个呼吸为I次,3次为度:

②吸气时一定要实胸收腹,脚跟随之抬起,然后合全身力量下压,脚跟跺地,急速呼气.气沉丹田。

③动作重复3次,即深吸一口气.分3次喷出。

【易犯错误】

①呼吸方法不当。初期练习时,做不到“一吸共呼”。一般“一吸二呼”时,气已经呼完,并且出气无力。

②做“渔翁摇橹”吸气配套动作时,做不到左右转腰,造成吸气不够充足。

③做“渔翁摇橹”吸气配套动作时,两拳的缠转速度把握不好,速度过快,也会造成吸气不足。

④做“渔翁摇橹”吸气配套动作时,两拳的缠转不协调.吸气不能提肛收腹,含胸拔背,造成吸气时间不够长。呼气时,不能双脚跟同时跺地,喷气气力不足。

【纠正方法】

①单式操练“一吸二呼”吐纳法。

训练时,先不加任何力,自然呼吸,先吸一口气,微闭(1秒钟即可),随即自然分3次呼气。

训练适应之后,逐步加长吸气,微闭(2秒钟即可),呼气时微加力,分3次呼气,呼气时,尽量做到短促有力。

②掌握上述呼吸方法后.吸气时配合两握拳的缠转和左右转腰,促使吸气的时间自然加长.增强肺活址。

③做”渔翁摇格”吸气配套动作时,两拳缠转吸气的同时,提肛收腹,含胸拔背.以脚掌着地,双脚跟自然抬起,形成武当纯阳门中独特的身型—鹤膝龟背;呼气时,脚跟跺地。

【养生功效】

1.引气固守下焦,具有健脑清神、益筋强脚之功用。

2.腰腹转动,双手握拳缠转,引导内气运行.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3.喷气收腹,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泌腹泻等症状。

武当导引吐纳术四势护膝扶伤之周天行气和搂膝圆归等

【歌诀】

抱圆守一静气站;周天行气做二遍;

楼膝国归护关节;呼吸配合双膝旋。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周天行气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左横开半步,与肩同宽或稍宽。鼻吸气,两臂自体侧慢慢上抬,两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两手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图3-112)

②接上动不停。鼻孔呼气;同时,两掌翻掌下按,掌心向下。两手慢慢下落至腹前,呼气结束。(图3-113、图3-114)

③接上动不停。收左脚至右脚内侧,自然站立,两臂自然放于两大腿外侧。(图3-115)如此重复2次:

    搂膝圆归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作。身体向前弯曲,两手掌扶按膝关节部位,两腿伸直。(图3-116)

②接上动不停。两腿以膝关节为轴.先向左、向前、向右、向后、再向左旋转划圆圈。(图3-117一图3-120)连续做3次为一组.通常状况最少做3组,多做不限。

③接上动不停。按①②同样的方法,再向反方向按膝划圆:(图3-121一图3-123)

连续做3次为一组,通常情况最少做3组,多做不限。

④接上动不停。身体向前弯曲.两手掌扶按膝关节部位,两腿伸直。(图3-124)

⑤接上动不停。自然蹲下,全脚掌着地,两手掌扶按膝关节部位不变。(图3-125)

⑥接上动不停。两掌分别按压膝关节;同时,分别先向前、再向外、再向内、向前按膝划弧。(图3-126一图3-129)

连续做3次为一组,通常情况最少做3组,多做不限。

⑦接上动不停。两掌分别按压膝关节;同时,再向反方向按膝划圆。(图3-130-图3-132)

连续做3次为一组,通常情况最少做3组,多做不限。

⑧接上动不停。两掌扶膝,两腿直立而起,身体向前弯曲,再缓缓直腰,自然站立。(图3-133、图3-134)

    按掌平气

【动作图解】

同第二势“调理气血”中“按掌平气”.这一组动作重复做3次。(图3-135-图3-138)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同“起势”中“抱圆守一”的吐纳方法。

②“周天行气”是一组慢、长、细、匀的“长吸长呼”呼吸吐纳方法。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快慢节奏来调整动作的速度。练习过周天功,或道内称“河车运转”的可以在一开一合的动作过程中,使体内气机运行一个小周天。

意念的过程是:随着手臂的开合,同时吸气,意想一股真气从足底的涌泉穴源源不断地吸人并随体后的两腿、后背的膀肤经部位逐步上升,至气呼满时,意想上到百会穴,下到上腭内的“上鹊桥”;然后呼气,意想真气随呼气下行,过咽喉,下到膻中穴,经中脘穴,到气海穴,真气分两支,同时沿两腿面(胃经)下走,最后到足底的涌泉穴,形成一个“周天”。这个过程叫“周天行气”。

“周天行气”与“捧气贯顶”“按掌平气”的异同,在第六章“常见问题解答”中有专门的解答。

③“搂膝圆归”这组动作要随动作的快慢节奏来调整呼吸的速度,一开一合,一呼一吸,自然配合。一般情况,下蹲呼气,起立吸气。整组动作要随动作的快慢节奏来调整呼吸的速度。

【练习提示】

①初步学习“搂膝圆归”这组动作时.手扶按膝关节自左向右划弧3次,再自右向左划弧3次,然后,前后开合3次,后前开合3次。

②“搂膝圆归”动作分解练习时,注意动作的协调配合。

【易犯错误】

①下蹲时,蹲不下去。特别是腿部有关节炎等其他疾患或腿筋僵硬的练习者,下蹲吃力,甚至会摔倒。

②下肢无力,两腿螺旋旋转时很吃力.造成旋转幅度不够,影响练功康复效果。

③呼吸与动作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

①下蹲时,双脚并立,弯腰双手扶住双膝,慢慢做下蹲练习。下蹲时,配合呼气;起身时.双手用力支撑双膝,辅助站立起来,同时呼气。

如此重复练习,腿筋逐步激活、拉长并有力.直至蹲起自如。

②起初练习两腿螺旋旋转动作时.身体微蹲即可。直到动作熟练后,再逐步加大两腿螺旋旋转动作幅度。

如此重复练习就一定会改变现状。

③把握规律,即:下蹲时,配合呼气;起身时,配合吸气;双腿下蹲分开时,配合呼气;双腿合并起身时配合吸气。

如此配合练习,就可以克服呼吸与动作不协调的问题。

【养生功效】

①增强下肢平衡支撑力量,保持腿部气血畅通。

②对膝、躁关节酸痛无力,膝关节骸下脂肪垫劳损及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等陈旧性损伤和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有辅助疗效。

③因髋、膝关节活动不利,下肢屈伸困难而引起的下肢肌肉萎缩及坐骨神经痛等有明显调节作用。

武当导引吐纳术五势脉气运行之周天行气和七星排打等

【歌诀】

运转周天行气缓;自在甩打臂如鞭;

上下七星慢敲拍;吐纳全凭随腰转。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周天行气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自然站立.两手自然放于身体外侧:(图3-147)

②接上动不停。动作同第四式“护膝扶伤”中的“周天行气”。(图3-148-图3-150)

    七星排打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两臂放松,以腰摆动带动上体左右转体;同时.两掌自然拍打身体前后。(图3-151)

②接上动不停。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下丹田(气海穴)(图3-152一图3-154)

③接上动不停。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中院穴部位。(图3-155一图3-158)

④接上动不停。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膻中穴部位。(图3-159一图3-162)

⑤接上动不停。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左右中府穴部位。(图3-163一图3-167)

⑥接上动不停。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肩井穴部位。(图3-168-图3-172)

⑦接上动不停。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百会穴部位。(图3-173一图3-176)

⑧接上动不停:再由头部(百会穴)逐步向下拍打到小腹和命门;

具体步骤:

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肩井穴部位。(图3-177-图3-181)

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左右中府穴部位。(图3-182一图3-186)

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膻中穴部位。(图3-187一图3-190)

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中脘穴部位。(图3-191-图3-194)

同时拍打命门穴部位的下丹田(气海穴)。(图3-195-图3-198)

    按掌平气

【动作图解】

同第二式“调理气血”中的“按掌平气”。(图3-199-图3-202)

这一组动作重复做3次。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同“起势”中“抱圆守一”的吐纳方法。

②“周天行气”这是一组以慢、长、细、匀的“长吸长呼”的呼吸吐纳方法。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快慢节奏来调整动作的速度。练习过周天功,或道内称“河车运转”的可以在一开一合的动作过程中,使体内气机运行一个小周天。

意念的过程是:同第四式“护膝扶伤”中的“周天行气”。

“周天行气”与“捧气贯顶”“按掌平气”的异同,在第六章“常见问题解答”中有专门的解答。

③“七星拍打”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快慢节奏来调整动作的速度;同时,每当敲打时,要短促呼气,并且所击打部位的肌肉有所收紧。

④“按掌平气”是一组全身心调理动作。同第一式“疏筋活脉”中的“按掌平气”。

【练习提示】

①“七星拍打”所指的七个部位:后腰(命门穴部位)、后背(五脏俞穴部位)、中腹(气海穴部位)、上腹(中脘穴部位)、两侧胸上部(中府穴部位)、两侧肩部(肩井穴部位)、头顶(百会穴部位)。

②拍打顺序如下:

先以小腹(下丹田:气海穴)和腰椎(命门穴)为拍打起点,顺次沿人体任脉和督脉上行拍打,按照命门穴、气海穴上行到中脘穴、膻中穴、左右中府穴至喉咙部位后,再向两肩(肩井穴)甩打,最后再拍打到头部百会穴。

③拍打头部时,左掌拍打右脑,右掌拍打左脑,注意转动颈部;拍打力度因人而异。

④通常情况.左右手拍打穴位部位3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易犯错误】

①拍打部位不准确。

②拍打力度把握不好。

③拍打时引气不当,用力不当,会误伤自己。

【纠正方法】

①了解人体基本经络穴位结构,掌握被拍打穴位部位的大致方位。可以先对照人体结构示意图,进行自我轻度拍打.直到熟练操作。

②拍打力度由轻而重,逐步加力。由于个人体质、身体素质不同,承受击打的能力也有差异,拍打时.要以自己要能够承受自己击打为度。

③每当拍打身体不同部位时.做到意到、气到,拍打的力到。用意、用气,最后用力,共结合.自然能够提升功效。

【养生功效】

①拍打任督二脉,利于体内气机自然运行。二脉开,百病消。

②补肾强腰.缓解劳损。

③平衡阴阳,增强内脏功能;

武当导引吐纳术六势强心润肺之开胸破槽和按掌平气

【歌诀】

双手艳拳意守丹;扩胸托气三步连;

开胸破槽心前顶;一声长气冲鼻端。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开胸破槽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身体右转,收左脚于右脚跟内侧,脚尖点地成左丁步;同时两掌向两侧分开再向胸前上抄成十字手。目视左前方。(图3-211)

②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左侧前方弧形上步,左右脚互换,连续走共步。(图3-212-图3-214)

③接上动不停:左步在前,成左弓步;两手向两侧用力扩开.双手呈立掌,身体微向前倾.胸部向前顶.力达心窝处:(图3-215、图3-216)

④接上动不停:身体is心后移到右腿.收左脚于右腿内侧成左丁步:同时两掌向两侧向下、向上、再向胸前上抄成!'字手:(图3-217)

⑤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左侧前方弧形上步,左右脚互换,连续走三步。(图3-218一图3-220)

⑥接上动不停。右步在前成右弓步;两手向两侧用力扩开,双手呈立掌,身体微向前倾,胸部向前顶,力达心窝处。(图3-221、图3-222)

上面向左、右走“S”步各呼气1次.共呼气2次为一组。连续做3组。也可以做6组或更多,要因人而异。

⑦接上动不停。身体左转,重心移于左腿.回收右腿成右丁步;双手交叉放于胸前成十字手。(图3-223)

⑧接上动不停。右脚自然向身体右后方撤半步,身体右转,重心位于两腿之间,两臂外撑.两掌内旋成俯掌,掌心向下。(图3-224)

⑨接上动不停。两掌慢慢下按至小腹前,然后自然向身体两侧分开,垂至体侧,自然站立。(图3-225,图3-226)

    按掌平气

【动作图解】

同第二式“调理气血”中的“按掌平气”。(图3-227-图3-230)

这一组动作重复做3次。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同“起势”中“抱圆守一”的吐纳方法。

②“开胸破槽”每走一个“S”为半组,呼吸一次。一组动作,步法运行轨迹为太极图“8”字圈。用鼻孔长吸气,短粗呼气。

向左、右走“S”步各呼气一次.共呼气2次,为一组。连续做3组。

③“按掌平气”是一组全身心调理动作。同第一式“疏筋活脉”中的“按掌平气”。

【练习提示】

“开胸破槽”的走步动作细节:

①重心在左脚,双掌心向上收于腹前,右脚虚点;

②第一步自右脚开始,踏上太极一个顶点,右手收至腰侧;

③第二步左脚上踏,双手自身侧划内弧,自身后上升,至与肩平,两手下垂;

④第三步时双手自身后收回至腰侧,第四步向身前展至腹前;

⑤第五步时双手自胸前外展扩胸,两手与两肩平,竖掌;

⑥只有第五步是一个大弓步,其他步子是自然步;

⑦走到第五步后,右腿撤至左腿前,右腿虚点,双手重新收到腹前;

⑧第二轮五步动作同上。

【易犯错误】

①走“S”步与动作不能有机配合。

②走“S”步时动作与呼吸不能有机配合。

③扩胸时,没有让胸部前顶。

④定式扩胸前顶时.长呼气的气流不足、气量不够,不能发声。

【纠正方法】

①先学走“S”步.再附加动作,多做模仿,逐步协调一致。

②先不按规范动作走步,同时手上动作比划到位.体会动作分解时的呼与吸。只找呼与吸的感觉,暂时不用考虑呼与吸的力度。

通过这种方式的模拟体会,逐步使走步、手上动作与呼吸方法高度配合起来。

③扩胸时,教练可以用一只手故意放到练习者胸前50厘米处,引导学员自然前顶时呼气。

④单独训练长呼气。不用附加任何动作.长吸一口气.然后突然挺胸同时鼻孔强力出气,并且由所出之气流冲击鼻腔发声。

【养生功效】

①提高心肺功能,壮心肌,强五体。

②增强肺的吐故纳新功能,增大肺活量,改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病症。

③扩胸同时配合吐纳还可按摩心肺,增强血氧交换能力。

武当导引吐纳术七势健胃壮肾之沉已搓衣和按掌平气

【歌诀】

双手抱拳意守丹;俯首腿面托或按;

沉已搓衣运长气;抱圆守一静气站。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沉已搓衣

【动作图解】

(1)右势

①接上动不停。两拳变掌.向身体两侧分开,垂至体侧.自然站立。(图3-239)

②接上动不停。两臂上屈,两掌掌指向下,掌心向内,虎口相对,沿左右小腹前贴着身体向上提摩。(图3-240)

③接上动不停。两掌继续贴着身体向上提摩,至两锁骨时,重心左移至右腿.同时上体右转并后仰,出右脚.脚尖虚点地面。(图3-241、图3-242)

④接上动不停。两掌沿胸前向下推按。(图3-243)

⑤接上动不停。两掌向下推按至右大腿面时.两掌继续沿右腿面推按,向脚面滑动.身体前倾.右腿微屈。(图3-244)

⑥接上动不停。两掌推按至右脚面后.两掌分别向外分掌。(图3-245)

⑦接上动不停。两掌沿右腿内、外两侧同时向上按提.身体随之直起。(图3-246)

⑧接上动不停。两掌沿右肋向上提按至右锁骨时,上体后仰,重心后坐至左腿.右脚尖虚点地面:(图3-247、图3-248)

⑨接上动不停:两掌再沿右肋一大腿一小腿面向下推按。(图略)

如此上下推按3次。

(2)左势

①接上动不停。两掌上提到右锁骨时,上体左转,重心由左后移至右腿,同时.上体后仰.左脚尖虚点地面。(图3-249-图3-251)

②接上动不停。两掌向下沿左肋一左大腿一左小腿面一左脚面推按,然后两掌向左右分开,沿腿内外两侧向上提至左锁骨时,两掌再下沿左肋一左大腿一左小腿面一左脚面推按。(图3-252-图3-257)

③如此上下推按3次后,身体重心移到两腿之间,身体右转,回正,两掌放于两肋旁。(图3-258)

    按掌平气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用鼻孔吸气,两臂自体侧慢慢上抬,两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图3-259)

②接上动不停。再用鼻子呼气;同时,两掌翻掌下按,掌心向下。(图3-260)

③接上动不停。双手慢慢下落至小腹前,掌心向下,呼气结束。(图3-261)

④如此呼吸导引。重复3次。

⑤以下动作分解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图3-262-图3-268)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同“起势”中“抱圆守一”的吐纳方法。

②“沉已搓衣”整组动作,随身体起伏配合深长呼吸。向下推按和向上按提为一组。通常情况,练习3组后再换另一方向练习3组。

【练习提示】

“沉已搓衣”右势的动作过程:

①提按两掌,掌心贴身体,自腹前升至胸前,腰随之向右转.面向右,两掌提按过程中要缓缓吸气;

②重心坐到左腿,呼气,两掌从右锁骨、右胸贴身向下,经过腰、大腿、小腿正面、脚背直到脚尖;

③吸气时,两掌从脚尖分开.贴脚背划过,经过脚的两侧,腿的两侧,到腰、右腹、右胸,重心继续后坐到左腿,身体微向后仰,两掌停在右侧锁骨处;

④呼气,双掌向下推按,经右胸、右腹、弯腰,再经右腿正面、右脚背,到右脚尖;

⑤吸气,与③同;

⑥上述动作重复3次。当第3次两掌停到右侧锁骨时,转身,两掌向下推按到腹前,呼气;

⑦两掌上提,腰向左转,左侧再做3组动作;

⑧左3次、右3次为一组动作,“沉已搓衣”为3组动作;

⑨左、右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易犯错误】

①重心掌握不好,吸气后仰,站立不稳。

②支撑腿力量不足.不能屈膝半蹲,呼气前倾,两掌推按不到足尖。

【纠正方法】

①多做虚步练习,提高大腿肌肉支撑力量。

②多做后仰平衡练习,保持吐纳过程中的动作按规范完成。

【养生功效】

①引气行脉.调理脾胃、壮腰肾。

②疏通下肢经络.强筋健骨。

③对腰膝酸软,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武当导引吐纳术八势阴阳调节之阴阳别翅和按掌平气

【歌诀】抱圆守一静气站,阴阳别翅忙穿连;吐纳呼吸随手走,再回花拳意守丹。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阴阳别翅

【动作图解】

(1)定步

①接上动不停。两腿自然站立.重心位于两腿之问.两臂自然向身体两侧平伸.掌指朝前.掌心向下。(图3-277)

②接上动不停。假想自己有一束长胡须,随风飘扬,先以左手起,从右腮旁自右向左下方持.同时身体左转.并随将手动作慢慢吸气。当左手持至左肋时.左掌沿左腰(带脉)以掌背向后搓推至右腰(肾)处;右手同时随转体由右向左裹掌,使右掌(劳宫穴)对准面部(人中穴)。(图3-278、图3-279)

③接上动不停:身体右转,伴随吸气,两腿自然站立,重心位于两腿之间,两脚跟提起;同时.两掌自然回落.然后两臂向身体两侧平伸.掌指朝前.掌心向下。(图3-280)

④接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右转.伴随呼气,身体后坐,重心偏移到左腿;左手同时随转体由左向右裹掌,使左掌(劳宫穴)对准面部(人中穴)。收腹喷气.两脚跟震地;同时,右掌随转体沿右腰(带脉)用掌背向后搓推至左腰(肾)处。(图3-281、图3-282)

如此重复练习3次。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可做6次或9次。

⑤左、右势动作相同。

以左势动作先吸气的,向右转动后就喷气;以右势动作先吸气的,向左转动后就喷气。

(2)右势活步

①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正前方上步;然后,右脚自后向前、向左脚左侧盖步;同时,假想自己有一束长胡须,随风飘扬.先以左手从右腮旁自右向左下方持,同时身体左转。当左手持至左肋时,左掌沿左腰(带脉)以掌背向后搓推至右腰(肾)处:右手同时随转体由右向左裹掌,使右掌(劳宫穴)对准面部(人中穴)。(图3-283.图3-284)

②接上动不停。身体右转,左脚后撤到右脚正后方;接着右脚再回撤到左脚右侧,到起步的原始位置;同时,随身体右转,右手从左腮旁自左向右下方持。当右手持至右肋时,右掌沿右腰(带脉)以掌背向后搓推至左腰(肾)处;左手随转体由左向右裹掌.使左掌(劳宫穴)对准面部(人中穴)。(图3-285、图3-286)

如此重复练习3次。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可做6次、9次。

(3)左势活步

方法同右势活步。右脚先向左脚正前方上步,然后左脚自后向前、向右脚右侧盖步;接着右脚后撤到左脚正后方;再接着左脚再回撤到右脚左侧,回到原来位置;手法不变,方向相反。(图3-287一图3-290)

如此重复练习3次。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可做6次9次。

按掌平气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用鼻孔吸气,两臂自体侧慢慢上抬.两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图3-291)

②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呼气;同时.两掌翻掌下按,掌心向下。(图3-292)

③接上动不停。双手慢慢下落至小腹前、掌心向下.呼气结束。(图3-293)

④如此呼吸导引,重复3次。

⑤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图3-294一图3-301)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同“起势”中“抱圆守一”的吐纳方法。

②定步练习“阴阳别翅”时,如果身体向左转时吸气,身体向右转体时就喷气:反之亦然。吸气时应缓.呼气时应急。缓.要深长.腹腔将气吸满;急.则喷气.要快速、短促、有力。

③活步练习“阴阳别翅”时.呼吸讲求自然,特别是初期学习.更不能刻愈配合呼吸。

【练习提示】

阴阳别翅活步练习法主要是学会熟练走步(阴阳别翅的步法.类似走秧歌步).要走四点。动作细节如下:

①第一步(右脚)虚踏,踩在起始点上,手先不动,左脚、右脚上第一、第二两步;左手拐.左脚、右脚上第三、第四两步,右手捋。

②右手捋,自左肩开始,如同持胡子的动作,斜过胸腹,经右臀,后腰直到左臀,再自后侧收回;左手持与上面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③阴阳别翅有两种走法,一种方法是:先起右脚,将右脚踏在起始点,然后上左步,依次迈步。另一种方法是:先起左脚,将左脚踏在起始点.然后上右步,依次迈步。

④前两步吸气.后两步呼气。

⑤左、右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易犯错误】

①走活步时,步法变换不适应,双脚在走转中.调整步法容易混淆。

②手脚配合不协调。顾手顾不了脚;顾脚配合不上手上动作。

③不能在运动中保持“阴阳别翅”动作规范。

【纠正方法】

①在地上划正方形四个角点。按动作要求,走步踏点,由不习惯到习惯,多做多练。

②先做“阴阳别翅”定势动作,达到规范要求后,与地上划的四个点走步配合.达到协调统一。

③左右势的训练要均衡。先熟练一种方式.再训练另一种活步运动方式。

【养生功效】

①气行手走,左右穿连,尤其对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有辅助疗效。

②通过腰的转动,带动肩部活动,起到疏通夹脊,练养心肺之功用。

③左右转动,四肢关节协调,可改善软骨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动能力。

武当导引吐纳术九势百邪难侵之坐马三颠和捧气贯顶

【歌诀】抱圆守一静气站;坐马三颠抖自然;呼吸调节任君意;再回抱拳意守丹。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坐马三颠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作。两手变掌,两臂自然分开,放于身体两侧.身体直立,全身放松。(图3-310)

②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左侧横开半步,与肩同宽或稍宽,重心位于两腿之间;两臂自然放松.两前脚掌用力,脚跟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起伏,抖动身体。抖动的速度由慢到快,10余次后,再由快逐渐放慢速度。(图3-311)

③接上动不停。两臂随身体抖动.同时慢慢由体侧下方向身体正前方抬起,五指自然伸直,指间自然分开.以手腕为轴.上下甩动,即成“燕翅掌”。当两臂抬至与肩平时.保持手臂和身体的自然状态.同时随脚跟起伏抖动全身。(图3-312)

④接上动不停。随着身体的自然抖动,两臂慢慢向体前下落至身体两侧。(图3-313)

⑤接上动不停。身体继续自然抖动,同时上体自然向左右转动,重心随之左右转移变化,带动两臂自然在体前、体后甩动,速度由慢到快.两臂前、后甩动10余次后,身体自然抖动幅度减小,速度变慢,逐渐停止。身体恢复到自然站立,重心位于两腿之间。(图3-314一图3-317)

(6)接上动不停。双脚不动,左右扭动腰身,两臂在放松状态下随上体转动左右摇摆,身体随之下蹲,两臂抖动的速度由慢到快;随后身体起立.左右扭动腰身.两臂在放松状态下随上体转动左右摇摆,身体随之再下蹲,两臂抖动的速度由慢再到快。如此重复3次。(图3-318、图3-319)

⑦接上动不停。当身体随两臂抖动下蹲后,两腿直立,两臂向身体两侧由下向上平伸上托,然后两臂在头顶相合.两掌心相对,指尖朝上。(图3-320)

⑧接上动不停:上体右转.两臂屈肘.两掌向体前下插.两手心相背,至胸前时.突然扭动腰身.两上臂左右摇摆,两前臂随两掌向体侧下插并自然划弧.身体随之下蹲:如此重复3次。(图3-321一图3-324)

⑨接上动不停。身体在抖动中.慢慢起立;两臂随身体抖动,同时慢慢由体侧下方向身体正前方抬起,五指自然伸直,指间自然分开,以手腕为轴,上下甩动,即成'’燕翅掌”。当两臂抬至与肩平时,保持手臂和身体的自然状态,同时随脚跟起伏抖动全身。(图3-325)

⑩接上动不停。抖动全身10余次后,身体自然抖动幅度减小,速度变慢.两臂慢慢向体前下落至身休两侧,身体自然抖动逐渐停止。重心位于两腿之间。直至身体恢复自然站立。(图3-326)

    捧气贯顶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两臂自体侧慢慢上抬.两掌心向上.两掌慢慢合于头顶上方.两掌心遥遥相对,用鼻子吸气。至此气吸满:(图3-327、图3-328)

(2)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呼气;同时.两掌翻双掌下按.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图3-329)

③两掌慢慢下落于身体小腹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呼气结束。(图3-330)

如此重复3次。

起势抱圆守一(请参悟起势中)动作同“起势”中的“抱圆守一”。

    金盆浴身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自然站立.两掌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图3-339)

②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左侧横开半步.与肩同宽或稍宽.重心位于两腿之间;用鼻孔吸气,两臂自体侧慢慢上抬,两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两掌心相对,至此气吸满。(图3-340)

③接上动不停。用鼻子呼气;同时,两掌翻掌下按,掌心向下:两掌慢慢下落至腹前.呼气结束。(图3-341、图3-342)

④接上动不停。收左脚至右脚内侧.自然站立,两掌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图3-343)

如此重复3次。

【吐纳方法】

①“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吸气的同时环抱双手呈阴阳子午诀,自然放于小腹前。然后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通俗说法是肚脐眼下1.3寸的区位)60秒钟为度。感受小腹部随呼吸一起一伏。也叫胎息动。

②“坐马三颠”整个抖动过程中,自然呼吸。

③“捧气贯顶”是一组全身心调理动作。共包含3种吐纳导引方法。

呼吸法。用鼻子吸气,双臂自休侧慢慢上抬,双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手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然后用鼻子呼气,同时翻双掌下按,掌心向下。双手慢慢下落.垂至体侧,呼气结束。如此重复3次。

意念法。要有一个意识假想。吸气时,双目微闭,意想内视,人的身体就像一瓶混浊的水.呼气时,随着双手下按而意念自头顶下行.身体内假想的污浊之水面也随意念下降下行.从双脚下的涌泉穴外泄;人体流空之处都变得非常洁静.无色透明:所有的病气、浊气都随意念水面下降而下行,通过涌泉穴外泄人地。

意识假借法。它是一种养生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此方法操作得当.非常有助于身心健康。习练静坐功夫的人们。自然明白其中的玄机。这里不一一赘述。

当然.如果习练者还没有导引基础.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假借,作为一般性的养生锻炼.也可以只用肢体动作配合呼吸吐纳,而不用意识假借这种导引方法。

④“金盆浴身”也是一组全身心调理动作。

一是呼吸法。吸气时.动作速度相对较缓慢;呼气时.动作速度相对较快:

二是意念法:也有一个意识假设。吸气时.双目微闭,意想内视,意想自己双手托起了一个金盆.盆里装满了洁净的金水,举过头顶后,翻盆从头上浇灌在人身体上一样,意念随水流下行:意想把身休表面上所有的脏物都冲洗掉了.身心俱佳。

⑤“捧气贯顶”与.“金盆浴身”“周天行气”“按掌平气”的异同.在第六章“常见问题解答”中有专门的解答。

【练习提示]

做“坐马三颠”时,注意全身放松.好像人坐在飞奔的马上.来回上下颠抖:细则要求:

①脚尖落地.脚跟提起.全身放松.脚尖轻轻颤动.带动身体轻轻抖动,注意脚跟不要在随着身体上下颠抖时碰地:

②两手慢慢抬起至与肩平,手和身体随脚跟提起.抖动身体。

③两手慢慢下落至身体两侧.手和身体随脚跟提起.抖动身体:

④脚跟提起.继续抖动身体.重心随之左右转移,带动两手剧烈抖动。

⑤脚跟提起,继续抖动身体.幅度减小.慢慢变小,停止:

【易犯错误】

①练习者容易忽视整组动作的要领及重要性。

②抖动方法不对,不能在高度放松状态下.完成不同方式的抖动。

③“金盆浴身”的意识调整方式与“捧气贯顶”相混淆。

【纠正方法】

①深人领会“坐马共颠”的要义,正确认识此组动作在吐纳中的重要性。

②在教练的指导下.认真领会抖动的方法与要领.完成放松状态下的动作组合。

③“金盆浴身”与“捧气贯顶”是两组外表动作形式相同,意识导引截然不同的两种呼吸导引方法。

“金盆浴身”呼气时配合意识短促;“捧气贯顶”呼气时配合意识慢、长、细、匀。要多加体会,认真区分。

【养生功效】

①全身自然抖动,使整个身体内外和谐蠕动,百邪难侵,自然健康。

②颠足可刺激人体的脊柱和督脉,使全身腑脏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

③提脚跟抖震自己身体,可发展小腿后群肌力,拉长足底肌肉、韧带,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同时,抖震身体还能刺激下肢及脊柱各关节内外,并使全身肌肉得到很好的放松复位,有助于肌肉代谢产物的排出,解除肌肉紧张。

④“金盆浴身”意在引气归元.使全身之代谢附着物,以意识流的形式进行冲洗,使身心淋浴.心灵净化,遍体通畅.达到和气血.理腑脏的独特功效。

武当导引吐纳术收势狸猫洗脸之搓双手和熨面部

【歌诀】收势名曰干洗脸;搓搓双手擦擦面;劝君认真诚意练;康乐福寿尔占全。

1.搓双手

【动作图解】

接上动作。身体站立姿势不变.双目自然睁开;两手在胸前合掌,掌心相对.两掌面互搓10次左右,以搓热为度。(图3-344、图3-345)

2.熨面部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身体站立姿势不变。将搓热的两掌轻敷于额头上,两掌指相对,左右掌面微微用力.同时交替横搓。(图3-346、图3-347、图3-348)一来一回为1次.共9次。

②接上动不停。身体站立姿势不变。两掌指相对,两掌而下沿至两眼眶部位,两掌指同时交替轻揉横搓。(图3-349,图3-350、图3-351)一来一回为1次.共9次。

③接上动不停。身体站立姿势不变:两掌而轻贴于脸颊上.沉肩坠肘.两掌竖立.掌指向上.两掌而沿脸颊部位(四白穴)上下浴按搓动。(图3-352、图3-353)一来一回为1次.共3次。

④接上动不停。身体站立姿势不变。两肘抬平,与肩同高;两掌指尖相对,掌心向内,两掌敷按于嘴巴上,微用力,左右推拉,来回横搓,动作好似吹口琴。(图3-354一图3-356)一来一回为1次,共3次。

⑤接上动不停:身体站立姿势不变。两掌面轻贴于脸颊土.沉肩坠肘.两掌竖立,掌指向上,两掌心对整个面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揉按,舒适为度,次数不限。(图3-357)

3.收功

【动作图解】

①接上动不停。身体站立姿势不变。头自然后仰,两掌由下领向咽喉部位自上而下推按:(图3-358,图3-359)

②接上动不停。身体站立姿势不变。两掌自咽喉部位向胸前推按。再经由小腹、大腿正而推按.身体随两掌向下推按而自然前屈。(图3-360、图3-361)

③接上动不停。两腿不动.身体随两掌向下推按而自然前屈。两掌自上而下推按到两脚跺、两脚而.再绕到脚后跟,经过小腿后侧、大腿后侧.过臀到后腰.轻揉腰3次。(图3-362一图3-366)

④接上动不停。两腿不动,身体直立.两手从后腰分开,沿带脉合按到腹部脐下,两掌交叠,逆时针揉按小腹3圈,顺时针揉3圈。(图3-367一图3-369)

⑤接上动不停。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掌放于身体两侧。(图3-370)

【吐纳方法】

整组动作自然呼吸。

【练习提示】

①“搓双手”把双手搓热。

②“熨面部”按摩眼睛、眼眶、鼻旁迎香穴;然后右手四指并排,自左颊耳下经过下领人中将到右颊耳下,反向左手四指并排从右颊耳下拼到左颊耳下。主要对四白穴、人中穴、承浆穴、腮腺穴位进行按摩。

【易犯错误】

①不重视收功时的按摩过程,随便搓按。

②按摩的穴位把握不准,达不到应有的保健功效。

【纠正方法】

①了解人体基本经络穴位知识,增强对穴位按摩保健的认识。

②练功务必善始善终,形成整体养生效果。

【养生功效】

①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具有美容美颜独特功效。

②对面部不同部位的搓按摩转,提神醒脑,益智宁神,适用于防治面部痉瘴,头脑晕涨,神经衰弱等症。

③明目开窍,预防眼疾;迎香取嗅,辅助治疗鼻炎。

④左右搓拉下领.促进唾液分泌,预防口腔疾病。

⑤推摩胃经,促进消化吸收。

⑥推摩膀胧经.促进代谢。

⑦揉搓腰眼.挤压带脉.可以补肾强腰,全身通畅。

⑧恢复常态,平静收功,不出偏差,利于健康。

(0)

相关推荐

  • 少林韦陀内养功——定步功

    该功的每一动作都与呼吸.意念.眼神相结合,具有松静自然.圆活均匀.上下结合. 内外相随,连贯一气等特点,而其最大的特点是定步而练. 它以腰腹(两肾.命门和腹部丹田)为核心,锻炼全身的一种功夫.它是以左 ...

  • 禅密降压功,易学易练,气感强,收效快无偏差

    该功法是佛教中禅密功的一种派生功法,是以禅密五步功的"引动功"为主,并吸取"吐纳气法"和"沐浴功"等相关的理与法设计编制而成,系禅密功传人刘 ...

  • 《易筋经》全文及讲解 - 道家导引之术

    修行居 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 ...

  • 2.12《易筋经》全文及讲解 - 道家导引之术

    修 行 在 人 间 " 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 ...

  • 道家导引之术,《易筋经》全文及讲解

    " 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 ...

  • 机密:《易筋经》全文及讲解 - 道家导引之术

       转自:修行圈 " 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 ...

  • 睡覚让气血宁静下来是道家的补肾功法,堪称奇术!

    强肾秘法还阳卧 还阳卧来自道教养生方法,决定男性性功能的主要是肝肾二经,而还阳卧锻炼的正好 是这两条经络. 从经络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肝经是绕阴器而循行.肝主筋,在<黄帝内经>中男子的生殖 ...

  •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 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 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 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 ...

  • 道家吐纳术: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又称"祛病延年六字诀",被历代的道家.医家(如隋唐的孙思邈.南北朝的陶弘景等)在养生治病中所采用并加以推荐. 它是根据人体气血运动,阴阳五行的相生与 ...

  • 道家回春功全套路功法图文

    预备: 全身直立,两脚并拢,双臂从体侧缓慢向前.向上直伸,经面.胸前逐渐下落,分掌,回到体侧,同时随着双臂的下落,亦落踵.呼气.(图2-1) 而后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垂于体侧.全身肌肉放松,目 ...

  • 神功坊:武当道家真宗流丹小术——九龙环功

    采编:长生证道 ...............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