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到底来自哪里

甘肃人眼中的甘肃,是色彩斑斓的;外地人眼中的甘肃,是一片荒凉沙漠。

吃货们眼中的甘肃,只是兰州拉面(牛肉面);武侠迷眼中的甘肃,唯有崆峒派七伤拳。

“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礼县,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甘肃的历史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来了解一下现在的甘肃人基本都是来自哪里的。

(一)秦人的起源

甘肃才是老秦人真正的起源地,褒姒烽火戏诸侯后西周灭亡,犬戎攻破镐京(西安),周幽王被杀,曾经为天子养马的秦人站了出来,护送周平王前往洛阳。因为秦人浴血奋战,周平王将养马的西垂之地甘肃礼县封给秦襄公(大秦开国之君),然而这里却已是烫手的山芋,戎人环伺,秦人六代先王都战死沙场,刚成立的秦军被屠杀殆尽。一步步从逆境中崛起的秦从甘肃的礼县一个县的封地逐渐向东扩张,秦孝公时定都咸阳,并进行商鞅变法。春秋时期,秦国在已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多次兵伐义渠,平定西部诸戎。秦昭王设置陇西郡。宣太后芈月时期,义渠国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北地郡(今甘肃庆阳)。

周人崛起

秦国形势图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诛灭匈奴休屠王、浑邪王,西汉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当地的匈奴人也逐渐融入了汉族,跟随河西走廊进入中原的不仅有西瓜、葡萄等农作物,还有粟特人等西方民族。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东伊朗地区的商业民族,他们没有国家是一个纯商业性民族,而粟特人在唐朝又被称为昭武九姓,因为来自中亚的九个国家,分别是康国、米国、石国、曹国、何国、安国、穆国、钹汗国、火寻国(花剌子模)的城邦共和国,唐代他们最终大多安家在中国,以国名为姓氏。

西汉时为了抵御匈奴,曾将大批关内百姓移居河西走廊进行屯垦,与当地的月氏、匈奴共同生息繁衍。而在大汉西征的同时地球另一端的罗马帝国也展开了东征的步伐,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人征战安息因为战败而迷路来到了遥远的东方。他们以步兵百余人组成“夹门鱼鳞阵”,土城外设置“重木城”。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汉军将其包围,俘虏了1000多名古罗马士兵,以当时翻译罗马国的名称骊轩作为县名,将他们安置在今天甘肃金昌市。

(三)西夏时期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隋唐时期活跃于甘肃甘南州地区,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时勤王有功,被分封在陕西延安和甘肃庆阳一带,后来李元昊成立了西夏王朝,下发秃发令,并努力吸收汉文化,创制党项文字,推动了党项族文明的发展。靖康之耻以后,甘肃也成为了一个三国战场,陇东地区的金国、陇南地区的南宋和河西、宁夏地区的西夏三足鼎立。兰州成为了反复拉锯的战场,陇南到最后成为了南宋抵抗蒙古南下的北大门,韩世忠就在此多次击破敌军。成吉思汗攻入西夏连屠肃州、甘州、凉州,兵临兴庆府城下,西夏投降以求生存。党项人也从一个国家渐渐变化为一个民族,最后又融合在汉族当中。

元朝时举行凉州会盟,蒙古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而藏地归顺元帝国。从此张掖成为了联系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枢纽,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遍地开花,藏族人、蒙古族人也逐渐加入了这一区域。

(四)明清以及新中国时期

明代甘肃已是边境,甘州的地位突显,成为陕西行都司驻地。为防御蒙古部落和面对西方伊斯兰兴起东扩的战争,封闭嘉峪关丢失敦煌、瓜州、玉门三县。因西夏及蒙元时期的战争导致河西走廊人口凋敝,明政府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填补缺失。当时的百万移民不仅仅是去了河南、河北、山东,还有陕西、甘肃等地,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甘肃河西百姓坚信自己的根在山西。清朝时肃州城不仅有满城汉城还有回回城,兰州由于地缘优势易守难攻又在物资转运的节点上,一跃腾飞成为了甘肃省省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军事工业,兰州及天水的工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陕西、山东、安徽、河南、江苏、辽宁、上海等地最多。而甘肃在进行国有化的大型项目中酒泉、玉门、金昌、嘉峪关、敦煌等也是大批外地移民的聚集地。其中嘉峪关聚集了大量来自辽宁鞍山钢铁的老工人,而且比当地人口多数倍,直到今日嘉峪关仍旧东北口音。

目前在甘肃的方言主要分为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为主,兰州和白银讲兰银官话金城片。河西走廊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讲兰银官话河西片。敦煌是个例外,由于明朝敦煌城破民众迁进嘉峪关,直到清朝时又将甘肃各州民众迁往敦煌,所以敦煌没有方言。

著名的兰州拉面在兰州并不流行,兰州只有牛肉面,最受欢迎的是二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