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玉米,调控又来!
玉米的调控组合拳陆续打来!
5月29日,中储粮网发布“关于举办储运公司进口玉米销售专场的预告”,一石激起千层浪!
但是,作为没有投放时间、数量以及价格的“三无”公告,很明显打的又是预期牌,引导市场预期进一步回归合理水平。
玉米在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是第一大粮食品种,其价格的快速上涨对我国小麦稻谷等粮价的整体变化具有联动影响,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用日益突出。
因为政策性玉米库存减少,而产消缺口较大,在调控方面已经少了库存投放这个大杀器了。我们在此前推文玉米的政策调控风暴中指出:玉米是粮饲兼顾的粮食品种,针对玉米非理性的“超涨”现象,从2020年四季度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从“补供给、减需求”两端发力,具体为:投放储备玉米、扩大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超期小麦稻谷饲料替代、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玉米播种面积扩增,严格限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等“组合拳”,。。。对玉米不断施压,保障饲料粮供应。
近日东北地区多家深加工企业宣布暂停玉米收购也可能是组合调控措施的一部分:
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于5月28日7时暂停门前玉米收购。
中粮榆树于5月28日早6时起暂停门前玉米收购。
国投生物能源(海伦)有限公司5月29日16:00起停止收购玉米。
不过当前最有效的市场化调控手段,从供给方面讲,其实还是继续加大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数量,这方面不但可以增加供应预期,还可布局远期。新季玉米扩种到产出需要较长时间周期才能起到明显作用。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博弈决定的,但是市场上真实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没有谁能准确知道,因此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按自己的理解来确定供给量和需求量。预期对真实的供需关系有放大或缩小的作用,预期会扭曲真实的供需关系。
粮食安全也包括对粮食价格合理预期的引导。玉米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品种,国家一直在利用市场手段引导粮价合理区间运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行政手段作为有形的手,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在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将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后;5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加强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依法严查哄抬价格特别是囤积居奇等;5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方面,再次提出打击原材料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这是事隔多年之后国家再次要严格囤积居奇,虽然市场不一定有恶意囤积居奇的,但至少对于资本炒作来说,后期无论是基本面环境还是政策环境,都已经变化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健全价格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增强保供稳价工作的前瞻性,牢牢把握主动权;其次就是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完善突发应急调控机制,健全以储备调控、进出口调节为主的调控手段,丰富和优化政策工具箱;强化价格与补贴、储备、保险、金融等政策的协同联动。
有市场分析认为,有关方面不是要把粮价打下去,而是挤水分,挤虚高,挤泡沫。我们希望国家调控政策要稳定一些。通过政策和价格两个手段,逐步建立玉米产业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