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精华笔记
《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被誉为“思考中医人生 针灸使用手册”合一版。本书既有“形而上”的中医文化思考、中医人生情怀,又有“形而下”的针灸学用基础、针灸操作手册。
“黄帝内针”是不折不扣的六经辨证,每一针、甚至是每一个心念都不能离开六经,都不能离开三二一的基本纲领和技术路线:三就是“三才”,二就是“阴阳”,一就是“阿是”。
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一、识证(症)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
证——病证、病因、病治(三合一)
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唐·许胤宗
二、总则
(1)上病下取,下病上治
(2)左病右取,右病左治
(3)同气相求(三才同气【天地人、上中下、三阴三阳】、三焦同气)
(4)阴阳倒换求(例如:髋胯等下焦地部→上焦天部腕踝)
注:穴可失,经可离,同气不能丢。
三、经络同气
1. 手足三阳经(同气)
手足三阳经(同气)
2. 手足三阴经(同气)
手足三阴经(同气)
说明:
手足少阴的第三个对应中,足少阴肾经在相应的循行部位没有正穴。之所以取长强穴旁开0.5寸为对应,是因为足少阴肾经从长强穴旁开0.5寸处进入腹内,是我们能于体表找到的与极泉同气的最佳点!
手足三阴经(同气)
说明:
手足厥阴的第三个对应,与上述的少阴类似,手厥阴于肩的下焦地部与阴廉相应处,也没有正穴,腋前大筋的选取亦是依据于同气。
关于腋前大筋,我要多说两句,这个地方对于急症,尤其是心血管的急症,比如急性心绞痛发作,是很管用的一个地方。
心绞痛一般都发在左胸(异位心的除外),此时用力以拇食中指提捏大筋,往往很快就能缓解。腋前大筋的运用虽有经验的成分,但还是不出同气,大家务要用心!
3. 手头足经络(同气)
手头足经络(同气)
4. 手(掌)头同气
中指指尖——头顶部——厥阴
食指侧面——面颊部——阳明
手背——头侧部——少阳
拇指(背侧【大骨空】)——鼻部——太阴
5. 颈项经络(同气)
6. 肩部经络(同气)
颈项经络(同气)、肩部经络(同气)
说明:
这里我们虽说是肩部经络同气,但实际上包括了整个背部的上焦区域,也就是从膈俞或至阳穴水平线至大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其中,肩贞穴、天宗穴周围及整个肩胛,包括胸椎1至胸椎7的背部,都属于太阳经分布区域。
比如一位右肩疼痛的患者,如果右臂上举障碍,右手不能摸到左耳,那么问题多半在哪呢?在太阳!在太阳就要求太阳同气,上肢可以选支正穴,下肢可选跗阳穴。肩周炎不算什么大病,但引起的疼痛和肩臂功能障碍却是不易承受,时间长的往往困扰数年。
肩周炎的病证除了问清疼痛的具体位置,如肩前疼痛的很多,这个部位属太阴,在上肢可选经渠穴,在下肢可选三阴交穴。
另外,尚需根据肩臂功能的不同障碍来区分所病,如腋前大筋属于厥阴,一般表现为上肢向后障碍,或者上抬外展受限,若属此类肩臂功能障碍,那么应考虑厥阴同气,于上肢可选内关穴,下肢可选三阴交穴。
肩部的疼痛在少阴经的区域比较少见,不过有的心脏病患者的不适可向腋窝牵扯,这时就需考虑少阴的同气,于上肢可选通里穴,下肢可选三阴交穴。
7. 腰部经络(同气)
腰部经络(同气)
说明:
一般来说,腰部并没有特别严格的定义,大抵从胸7到腰5,或从膈俞穴(肩胛下角)以下都是腰的范围。当然,细分起来,还有骶部。
腰部主要分布的是足太阳经,当于太阳经中求同气。但是胸12至腰1段的不适,往往求太阳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少阳同气,前肋的不适可以求少阳,后肋不适照样可以求少阳。
8. 三焦经络(同气)
上方表格标红色字体的穴位为精简版36穴;标*的是未归于十四经脉的穴位。
注:以上内容均整理自《黄帝内针》,由杨真海师父传讲 刘力红老师整理。本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随时联系删除。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请相信,如果缘分十足,你一定会被治愈!
#思考中医# #中医来了# @健康真相官@微头条话题@头条健康@头条健康情报局@岐黄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