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想遍地开花,可它能救中医吗?

随着中医中药热,现在中国各地都在纷纷筹建中医药大学。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前一段时间提出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设想,它打算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来创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重点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要医学和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并且计划实行小班制(人数少)、长学制(九年制)!
之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到,石家庄市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建立中国北方中医药健康城,谋划建设中国中医药大学。《纲要》指出,石家庄市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培育中医药临床优势,建设高水平国医堂,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做亮石家庄中医药黄金招牌。
与此同时,河南省也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专业,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设置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同时,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让河南省“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
还有宁夏,宁夏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马科在地方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启动成立宁夏中医药大学建设的提案》,建议在宁夏建设一所中医药大学。
还有安徽,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长杜延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建议支持亳州建设华佗中医药大学,加快“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
可八十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中医药大学救不了中医。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医是从临床中成长起来的,没有足够的临床,中医是成长不起来的。而大学是标准化教育,过分注重理论教学,临床时间较少。况且,中医是规模化教育,一个老师往往要带几十个学生,很难保证学生足够的临床时间,更严重的是,现在的大学,真正能够教临床的老师极少,想在社会上找也找不到。缺乏了临床,中医谈成才都是奢望!
传统的师承往往是一带两三个学生,这些学生天天跟在老师身边,见识中医的疗效,树立学中医的信心;见识各种各样的中药,学会中药药性;见识各种各样的病人,学会老师从诊断到遣方、抓药、反馈的全过程。这是大学做不到的!
第二,中医知识太过复杂,经典汗牛充栋,经方数以万计,中药数不胜数,很多人学一辈子都学不好,何况不专心学中医呢?在中医药大学,西医课程占一半还多,如果再加上英语、政治等其它课程,中医在五年大学学习中时间不到40%,如此地学习,如何能学好中医?
而古人跟师学中医,第一年学中药,第二年跟师抄方,第三年学理论,三年下来,往往就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中医。而且师承的中医,往往是全科,不仅会遣方用药,而且还会针灸,按摩,不象现在的中医药大学,中医和中药分开,遣方和针灸分开。可就是如此,还是学不好。
第三,中医药大学片面强调标准化,所有学生都学同一套理论,同一套治疗方法,而且西化严重,出来都是标准的学院派。他们往往讲西医理论是一套一套的,对中医理论真正认同的很少,比如中医强调心主神志,而他们更认同西医的脑主神志,中医强调个性化治疗,而他们却要中医搞双盲实验。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绝大多数都是不会临床治病的废才,甚至成为中医的掘墓人。更严重的是,民间中医被他们所打倒,学院派中医垄断整个中医界,破坏了中医发展的基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中医急剧走向衰落。
中医的创新根源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这百家和百花都是无数民间中医师承下来的,没有了民间中医,传承中断,百家消失了,只剩下了学院派一家,创新的活力没了。况且,中医治病没有标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而这些更好的方法往往是无数民间中医在临床中积累下来的,没有了民间中医,中医很难进步。
第四,中医历史上从来都是全科,因为中医不管治什么病,都是同一种方法,那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依据的就是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只要整体的管理恢复了,百病皆消。可现在的中医药大学,西医思想贯穿着整个教学,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病药对应,而把辩证论治的精髓丢掉了。更严重的是,中医分科严重,中医往往不懂中药,药师往往不懂中医,中医不懂针灸按摩,针灸按摩者不懂中医理论。如此地治病,疗效很难让人期望。
传统的中医基本上都是全科,他们往往懂得多种诊断方法,治疗方法,能够用最适合病人的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使中医疗效立竿见影,效若桴鼓。而这些在当代中医中已经很少了,他们绝大多数都成了“专科”的中医。
第五,大医往往产生在民间,中医药大学往往是培养不出大医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中医背后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科学原理,西方科学发展了五百年至今也没有发现,而要成为大医,就必须把它悟出来,而把它悟出来之难是不可想像的,它往往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苦难。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天之骄子,家长的宝贝,哪里有产生思想的环境?没有思想,中医的创新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虽然有创新的大医很少,但总是还能产生,原因就在于民间各种各样复杂的环境,大医往往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大学标准化的环境是不可能产生大医的。
简单地一句话,中医药大学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中医来,事实也不断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八十年来几乎没有见什么有创新的中医,反倒是民间却出了有点思想的中医,比如广西的李阳波,山西的李可。虽然国家评选出来了不少国医大师,但仔细看他们的背景,几乎都是家传的影子,而纯粹通过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几乎是零。
现在国家仍然执迷于用大学这种规模化、标准化的模式大批量培养中医,恐怕只有一种思想在做怪,那就是捞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而从来没有反思过中医药大学培养不出来高水平中医的原因。当然,他们也不懂中医,让不懂中医的人在那设想中医药大学的建设,你觉得它靠谱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