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12至治简约易行易成
题文诗: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制地广者,不可以狭;
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
事碎难治,法烦难行,求多难澹.寸而度之,
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秤丈量,
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至本,
较易为智,曲辩末节,则难为慧.无益于治,
有益于烦,圣人不为;无益于用,有益于费,
智者弗行.功不厌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
功约易成;事省易治;求寡易澹.众易之事,
于以任人,则易成矣.孔子有曰:小辩破言,
小利破义,小艺破道,小见不达,必简必约.
大道至简,易知易行.河以逶蛇,故而能远;
山以陵迟,故而能高;阴阳无为,故而能和;
道以优游,故而能化.彻于一事,察于一辞,
审于一技,可以曲说,未可广应.蓼菜成行,
甂瓯有是,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
未可治大.员而中规,方而中矩,动而成兽,
止而成文,可以愉舞,不可陈军.涤杯而食,
洗爵而饮,盥而后馈,可以养少,不可飨众.
【原文】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求多难澹也。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秤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故无益于治,而有益于烦者,圣人不为;无益于用,而有益于费者,智者弗行也。故功不厌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功约,易成也;事省,易治也;求寡,易澹也。众易之,于以任人,易矣。孔子曰:“小辩破言,小利破义,小艺破道,小见不达,必简。”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阴阳无为,故能和;道以优游,故能化。
夫彻于一事,察于一辞,审于一技,可以曲说,而未可广应也。蓼菜成行,甂瓯有是,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员中规,方中矩,动成兽,止成文,可以愉舞,而不可以陈军。涤杯而食,洗爵而饮,盥而后馈,可以养少,而不可以飨众。
【译文】
治理大国的治术不能琐碎,国土辽宽的管理制度不能偏狭;处在高位的人处事不能烦琐,百姓众多的政治教化不能苛细。事务琐碎就难以治理,法令烦杂就难以推行,欲求多就难以满足。一寸一寸地量,量到一丈时就一定会有误差出现;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时就一定会有差错出现。反之用石和丈为单位来称量,既简单又少失误。挑选丝头、细数米粒,是既麻烦又不精确。所以从大的方面入手就容易运用智慧,纠缠于细曲枝节就难以发挥智慧。所以对那些无益于治理,只会增添麻烦的事,圣人是不会去做的;对那些不实用,只会浪费精力的事,聪明人是不会去做的。所以要做成大事只有简约,要做好大事也只有俭省,欲求要满足只有欲求少;这说明功业简约则容易完成,事情俭省容易办到,欲求寡少容易满足。容易办成的事情,拿来交给人家办理,也就容易办成。孔子说:“太烦琐的论证辩说只会损害真理,太计较蝇头小利只会妨害大义,太卖弄雕小技艺只会破坏大道术,太小的见识是无法产生通达观念的;要想通达大度,就必须要简约。”
黄河因为曲折连绵,所以能流向远方;高山因为绵延深长,所以能既高又大;大道因为悠游,所以能化育万物。只通晓一类事,明了一种说法,掌握一门技艺,可以对某些事物有精到的认识,但不可能广泛应对所有事物。办事处事像蓼菜成行那样有条不紊,像甂瓯有底座那样稳当可靠,秤着柴来烧灶,数着米来做饭,这样谨小慎微的人只能做些小事情,而做不了大事情。圆符合圆规的要求,方符合矩尺的要求,行动起来能仿效兽类,停止下来能相当文静,能够指挥这样列队的人可以愉舞娱乐,但不能指挥军队。洗洁杯子再盛食物,洗好酒器再盛酒,洗净手后摆食品,这样的人可以负责几个人的饮食,但不能管理三军的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