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的皇帝爱重用舅舅,叔叔不更亲吗?

  在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主要围绕在皇帝、皇室宗亲、外戚、权臣、宦官之间。其中以皇帝与权臣之间的斗争最为常见且激烈,而皇室宗亲、外戚、宦官是最容易成为权臣的群体。但往往多数情况下皇帝都爱重用外戚,其中以舅舅为主;最不爱重用的是皇室宗亲,其中以叔叔为主。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王朝的权力的继承制度

  作为皇室宗亲的叔叔(皇叔),在法理上是有继承的权力的,只不过是排在皇太子、皇太孙之后。作为皇帝本能地会更希望自己的权力被自己的子孙继承,所以会对皇叔的权力有所忌惮并加以限制。比如建文帝限制朱棣等一众皇叔的权力,汉景帝的削藩行为,南北朝时期南朝皇权更替问题,都是这一规律的表现。

  而作为外戚的舅舅(国舅),在法理上没有继承权,皇帝重用他们会更加放心一点。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将唐高宗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辅佐,宋仁宗重用舅舅李用和,雍正重用克隆多等等也是这一规律的表现。

  另外一个就是姻亲的作用,国舅一般是太后或者皇后的兄弟,其背后一般是有一个家族宗亲势力支持的。当朝皇帝重用国舅,相当于取得这支势力的支持,等于多了一道自己的亲信势力。这支势力,一般是属于皇室之外的势力,拥有他们等于多占了一份朝野势力,少了一份敌对势力。而皇叔他们显然没有这层姻亲联系,发展成亲信要困难许多,说不定还会跟皇帝争夺皇室之外的势力,自然是容易敌对起来。

  除此之外,皇叔与国舅的还存在着一个取得权力先后顺序区别。一般情况下,能活到当朝的皇叔一般是跟着前任皇帝打天下或者助其上位的功臣,抑或是前任皇帝的政敌,首先是存有一定权力地位的。而国舅在成为国舅之前,多数是没有皇叔那种权势,抑或只是出身庶族名门,权势要等当朝皇帝委派才可能拥有。二者权力先后顺序一比较,肯定是皇叔对当朝皇帝的皇权威胁更早更大一点,当朝皇帝经常会想办法利用国舅打击皇叔势力。

  不过呢,如果国舅成为权臣,也照样会成为皇帝的打击对象。比如唐高宗李治就很不喜欢国舅长孙无忌,甚至通过扶持武则天的势力来压制长孙无忌,才使得武则天有机会慢慢爬到了权力的最高峰。

  综上所述,因为权力的继承制度,姻亲作用,取得权力的先后顺序区别等原因决定了古代皇帝爱重用舅舅,疏远叔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