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的外派太监,以一己之力搞垮辽东,辽东沦陷于女真即根源于此

明朝太监

明朝的太监可谓皇权辅佐人,深受皇帝信任。他们深入各行各业,地方行政有镇守太监,对外贸易有市舶司太监,控制国有资源有制造局太监,开发河运有河道太监。至明神宗时期,为了弥补国库亏空,神宗派出更多太监去各地征收矿税。这种开源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神宗错就错在所托非人,用没有编制的家奴来收取税赋,无疑刺激了这些人的贪欲。最终矿监税不仅没有达到维护国家的目的,反而加剧了明朝的衰弱。以小见大,高淮就是众多矿监税使中的一个,他负责征收辽东矿税,结果致使明朝在辽东的根基遭到破坏,史称“高淮乱辽”。

一、无可奈何的矿税使

神宗朝,自张居正死后,政局急转直下,官员又回到了人浮于事、尸位素餐的状态。官员腐败无为引发了地方诸多反叛,不算小叛乱,仅三大征就耗费国币千万两。《明史》说万历二十年(1592年)平定宁夏费国币200多万,援朝又费700万,平播州又费二三百万。国库早已捉襟见肘。

明军

祸不单行,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宫内大火,乾清宫、坤宁宫都被焚毁,二宫是皇帝和皇后的居所,是帝国威严和权力的象征,就是国库再穷也得优先修复,可二宫的钱还没着落,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皇极、建极、中极三大殿又被焚毁。这下子真的山穷水尽了,“计臣束手”,朝臣也无可奈何。

就在朝廷大臣哭穷没钱修复皇宫的时候,阁臣张位提出了开源的建议——收矿税补国库,一批朝臣随即响应,此建议也得到了神宗的点赞。谷应泰称“张位主谋,仲春建策,而矿税始起 ”。

明神宗

万历皇帝深知矿税之利,所以不愿意把这么厚的油水让给外臣,最终决定以宦官充当矿监税使。这也是秉持了明代皇帝亲信太监的传统。矿监税使类似于钦差,是宦官的兼职,这个职位本身没有编制和品级。

二、高淮自宫

因为明朝太监需求量巨大,有人为了生存或发迹就会自宫,即“有无籍子弟已婚而自奄者”。

按照《明经史文编》和《国榷》所说,高淮是京城人,无赖地痞出身,靠在崇文门替人收税过活,类似于现在高利贷公司上门逼债或者在地方上收保护费的小弟,所以深知收税的好处。高淮原本有老婆孩子,但当他听到朝廷打算派出太监出使地方监税的时候,他为了利益和出人头地,居然自宫!

明朝太监

随后,通过贿赂皇帝宠臣阎大经,高淮成功谋取到了监税辽东的职位。如上所述,监税太监没有品级,按照《明史》所说,高淮是以尚膳监监丞的身份监税辽东的,监丞是太监官职系统的第三等,正五品,当年的一介无赖混到了正五品,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三、忽然升官?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三月,高淮正式到任辽东。短短两个月,高淮就将搜刮的500两银子全部上交给皇帝,皇帝十分高兴,将辽东镇守太监的府邸赐给了他并赐名福阳店,让他当府衙继续收税。如此一来,高淮更飘了。

明朝太监

如果说高淮只是老老实实开矿收税,也许后人对他的评价会稍微高些,可别忘了他是无赖地痞收高利贷出身,现在小人得志,更加嚣张。他入主的可是原镇守府,结果他就真把自己当成了总镇一方的镇守太监,私自在自己的职位上加上了“镇守”二字,俨然地方总长。

此事曾被辽东大员弹劾过,但万历皇帝表示“朕固命之矣”,承认了高淮私加的职位,结果高淮就成了真正的辽东镇守太监,全称自此变成了“大明国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协同山海关事督征福阳店税兼管矿务马市太府高”,这么升职可谓儿戏。

万历皇帝

四、高淮乱辽

自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五月高淮被承认为辽东镇守太监后,不可一世的他俨然辽东土皇帝,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高淮返朝,10年间堪称辽东最黑暗时刻。

《明史》称诸多矿监税使中,“最横者增及陈奉、高淮”,把高淮列为蛮横太监的代表,其权势和危害之大可想而知。《高淮传》不足600字,罗列的罪行却达十余项,最严重的有两项:

首先就是不懂装懂,干涉军政,破坏防御。万历时期的辽东,南有倭寇,北有鞑虏,明朝和女真的矛盾十分严重,南方海面还有倭寇骚扰。明朝在辽东原本有完备的防御体系,各城守军的职责也很明确。

高淮的本职是收税,但自从他得到了镇守的头衔,真把自己当成大将军了,肆意插手地方军政。比如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贼酋长昂率领万人入侵山海关东,当地守军已经成功将其击退,可高淮得到消息后,非得逼着各城官军全面追击,致使辽东各城镇防卫空虚。虽然此事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引起了辽东大员的严重担忧。

明军

其次就是疯狂搜刮。高淮的本行就是勒索,但辽东不同于别处,此地“种惟一黍,岁止一熟,而雨旸不若,处处皆荒”,加上地处边塞,所以经济十分落后。现在高淮又来刮地皮,敲骨吸髓。

根据《神宗实录》所说,高淮一共向宫中进献过三次,共计白银45500两。在辽东10年,才搜刮这么点钱,可能吗?《高淮传》说他搜刮至少数十万,可见大头全进了自己的腰包。而这么残酷的搜刮自然是建立在人民的破产之上的。

当时的辽东巡抚李化龙曾说,辽阳大户原本有47家,皆有数千资产,但“为淮搜索已尽”,全都破败。大户尚且顶不住,普通百姓可想而知。所以当时的辽东百姓唱到“辽人无脑,皆淮剜之 ,辽人无髓,皆淮汲之”。

明代太监

高淮乱辽的危害,政治上就是破坏守战,指挥无度,侵夺军权;经济上就是过分勒索,使百姓无立锥之地。这么黑暗的统治下,辽东岌岌可危!

文史君说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辽东的妖道金得时(可能是朝鲜族)以邪教为号召,以当前的苦难为引诱,成功掀起了辽左之乱,3000余名(朝鲜实录说是5万)被高淮逼得活不下去的贫农掀起暴乱,割据孤山堡。这些人斗争持续半年,最后明朝调集辽东精锐才平定下去。

民变

此次暴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本来就受外敌威胁的辽东,现在内部又不安宁,巡抚李化龙惊呼“辽东危在旦夕”,警告朝廷“淮去则辽安,淮在则辽亡”! “辽亡则京师未得安枕而卧也”。可此番言论并未得到万历的认可,高淮依旧在辽东肆意勒索,直到辽东局势更加混乱,万历顶不住压力,才在三十六年(1608年)被迫召回高淮。

但为时晚矣,辽东经济已经遭受了巨大破坏,民心不在,而女真则拉拢人心,辽东百姓、军户逃亡相当严重。又过十年,即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终于爆发了萨尔浒之战,明朝辽东优势彻底不存。

参考文献

《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明神宗实录》,中华书局,2016年。

王成科:《高淮乱辽始末》,《兰台世界》2001年第6期。

孙文良:《矿税监高淮乱辽述略》,《明史研究论丛》1982年第0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