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会倾听孩子,对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大有益处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板栗
表弟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每次去他家都会搬凳子请我坐,还端茶递水很有礼貌。
前段时间去叔叔家,却发现他表现得闷闷不乐,问怎么了也不说,只是一个人低着头回了卧室。
直到我拿出给他买的漫画书,他才开始和我交谈。
原来是有次很多人聚在一起,他唱歌给大家听,“妈妈说我唱得真难听,我当时就很难过“。
回来告诉她我很伤心,我还没说几句话,她就说我玻璃心,受不了挫折,长大了怎么办。
姐姐,我不喜欢妈妈了,也不想和她说话了。
表弟没有当场发脾气,而是回来再沟通,已经算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但在尝试和妈妈交流的过程中被阻隔,感受没有被接纳,于是转向了自我封闭。
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在这件事中,也许妈妈是想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唱歌技巧不到位,但孩子在伤心的状态下是做不到处理这件事的。
孩子需要和最亲密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当父母粗暴的打断他的表达,他就不能及时化解不悦和紧张,无法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也就做不到把注意力集中在事实上,这不利于他迎接挑战。
更严重的是,在二次打击下,他会压抑自己的表达欲望,不再愿意告诉大人他的事情,变成一个孤僻、自闭的小孩。
这意味着家长很难参与到他的成长中,帮助他与外界建立健康的关系。
在《爸爸去哪儿》中有一期,原意是想教会孩子们分享,于是在盘子里只放了一个玉米,让杨阳洋和Grace两个小朋友进去。
爸爸们在监控上看到玉米被杨阳洋吃掉了,杨威有点不开心,指责儿子不懂事。
杨阳洋十分委屈,忍着泪水,还用拳头捶爸爸,甚至有点情绪崩溃了。
直到后来村长出来,说杨阳洋当时是想掰开玉米,但是力气太小掰不开,自己又咬过了,没法给女孩子吃,所以没能分给Grace。
杨威才理解了儿子,开始哄他。
如果杨威能好好引导并倾听,由儿子自己阐明事情经过,也不会让杨阳洋内心失衡。
但是他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在说话的时候一直抱着孩子,所以孩子的情绪能很快被安抚。
大人经常误以为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一眼就能看到事情本质,没必要听小孩子说那些逻辑不明的话,这就是误解产生的开端。
曾有教育家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
很多时候大人觉得小孩不听话,却没有问过自己,有没有认真听孩子说的话,有没有分析他们真正的感受和需求。
当他的感受没有被接纳时,就会破坏性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做出一系列“不听话”的行为,也很难去尊重别人的感受。
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花季少女服毒自杀,是因为经常被父母骂,甚至在死之前还因为穿衣服太慢和洗头时间太长挨了两场骂。
后来父母才想起来,女儿在世时,经常抱怨弟弟获得了更多宠爱,表达出羡慕弟弟的待遇,不像自己总是被发脾气。
女儿还用他们的手机搜索过“安乐死”,甚至网购了一把刀。可惜这些信号全都被忽略了。
这就是不懂得倾听造成的悲剧。父母不主动倾听孩子心灵的呼声,也没有意识到她在用各种途径发出呐喊,从而忽视了她的心理状态,错过了疏解引导的最佳时机,最终酿成惨剧。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写道:好的沟通是健康家庭的一个标志,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以直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
假如孩子心中有了不满却又禁止表达,他就会发展出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来。
这个少女就是选择了一种极端方式来表达,这是一种绝望的攻击,用毁灭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偏心,自己得不到关注的不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沟通是如此重要的一环。而有效的倾听,在沟通中是必不可少的。
1、鼓励表达,积极回应
有效的陪伴是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这里建议采用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倡导的方式:“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比如孩子低头丧气时,可以这么说:“宝贝,你从回家开始就低着头不说话(观察),我感觉你不太开心(感受),我想帮助你(需求),可以和我聊聊天吗(请求)?”
在孩子说话过程中,要尽可能专心,维护良好氛围,别让电视、电话破坏你和他之间建立起的场。
不时使用语气词“嗯嗯,这样啊,后来呢”附和,让他感受到你是真的关心他。
2、不加评判表达自己的理解
在孩子表达过程中,要忍住评判的欲望,引导他说出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可以使用不同的词句表述他刚说的内容,询问“我这么理解对吗?”,让他知道你在用心理解他。
3、如果做不到不批评,尽量少开口
即使他说的东西中有很明显的错误,也请忍住自己作为成年人的智商压制和经验丰富的优越感,不要打断他,不要纠正,等他说完,除非他在请求你表达观点。
4、用说理代替责骂
在意识到问题所在之后,不要急不可耐的责骂,这样非但不能快速解决问题,还会造成逆反,让他后悔和你谈论这些。
可以采用说理的方式,稍微示弱,培养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让他感受到你会帮助他、支持他。
“倾听”是指倾入关注,听取心声,核心点是尊重。对我们来说很小的事情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很大困扰,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而不是从自己的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