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杀了大侠郭解,也不用他去打匈奴?1382年后发现真高明

匈奴的崛起,与汉民族走向统一,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秦朝的统一是要早于匈奴的,因此蒙恬做到了“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但秦朝二世而亡,中原陷入楚汉之争时,北方的草原第一次走向了统一;这个强盛的匈奴帝国,用胯下的骏马和手中的弯刀,给刚刚建立的西汉政权,留下了无尽的耻辱与血泪。

西汉初年,刘邦经历“白登之围”后,汉王朝制定了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策略,并用“文景之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万事俱备之时,汉武帝刘彻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年纪轻轻而又野心勃勃的君主。不拘一格启用了出身卑贱的卫青、霍去病,硬生生地将“鼎盛”的匈奴,打到了“中衰”。汉武帝用人有多么“不靠谱”呢?

卫青的母亲是平阳侯府的女仆,与县里的小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郑季很不待见卫青,他只让卫青放羊,儿子们讥笑卫青,他也不管不问。于是卫青回到了母亲身边,做了平阳侯府的骑奴。就是这样一个,连亲生父亲都瞧不起的“私生子”,汉武帝却让他领兵出战匈奴。骑奴卫青,转身给匈奴人来了个奇袭龙城,之后七战七捷,成为了当朝第一名将。

霍去病更惨,她的母亲卫少儿,也是平阳侯府的女奴,也是“私生子”。可不管郑季多不待见卫青,卫青至少知道那是父亲,少年霍去病连父亲是谁都不清楚。霍去病的童年,是顶着“野孩子”的头衔度过的,在他成为骠骑将军后,他才与生父霍仲儒相认。汉武帝就是,重用了两个女奴的“私生子”,硬生生地将匈奴从“鼎盛”打到了“中衰”。可是一代大侠郭解,久负盛名,为何汉武帝宁愿杀了他,也不重用他去打匈奴呢?匈奴人擅长骑射,作战骁勇,按常理游侠擅长格斗,郭解作为当时的大侠,能够网罗的高手不在少数。可为什么汉武帝,就没有重用郭解,训练一批精锐游侠的打算呢?我们首先要看游侠的优点:1.游侠大多性格强悍,擅长格斗,单对单优势明显;2.游侠战斗经验丰富,并且不乏亡命之徒,他们的战意和战心不差;3.游侠“讲规矩”,拿了钱就要办事,也就是士为知己者死,豫让、聂政、荆轲都是如此;4.游侠手段灵巧多变,偷袭、刺杀、闷棍,只要能得手,他们都乐意使用。

如此来看,组织一群游侠精锐,在冷兵器时代战斗力还是不错的,那汉武帝怎么没这个考虑?因为,游侠的缺点也同样明显:1.游侠大多“有个性”,喜欢特立独行,让他们像士兵一样互相配合并不容易;2.游侠中不乏穷凶极恶之辈,比如郭解年轻时,就经常杀人、抢劫、私铸钱币、偷挖坟墓,重用他们不利于安定民心;3.一个士兵不是一个游侠的对手,可是一群游侠就未必是一群士兵的对手了。1382年后,一场经典的刺客对抗军队的战斗,在中亚拉开了序幕。哈桑.萨巴赫,开创了阿萨辛派,他们在山中修建“鹰巢”,训练一批批擅长刺杀、隐匿、偷袭的刺客。他们的形象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方式,接触到各类的刺杀目标。死在他们手中的,不乏封建主、骑士、宰相、苏丹、国王,他们塑造了刺客的荣耀,他们的首领被称为“山中老人”。

但就是这样,让人毛骨悚然的刺客组织阿萨辛派,面对蒙古大军的围剿,力量也显得单薄无力。1256年,旭烈兀率领蒙古大军,在中亚建立了伊尔汗国。而刺客的天堂,阿萨辛派就成了旭烈兀的眼中刺,他不容许这样的组织,存在于伊尔汗国。面对来袭的蒙古大军,再多的刺客也无法抵挡,末代“山中老人”选择了投降,蒙古大军摧毁了一百多座山中堡垒,彻底消灭了存在200多年的刺客天堂。汉武帝不重用大侠郭解,组织擅长格斗的游侠大军,对抗擅长骑射的匈奴人,也是一个道理:在训练有素、成建制的军队面前,游侠、刺客等个人武力占优势的群体,是毫无抵抗之力的。而且“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不对游侠进行约束,只会打乱官府的统治。于是,汉武帝选择用10年时间,让骑奴出身的小舅子卫青,与自己朝夕相伴,学习行军打仗;并亲自传授“善骑射”的霍去病,各类兵法要义;培养他们作为对抗匈奴的骨干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