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和讲中医入门——五行与疾病

由于阴阳间存在着相互为用,又相互对立制约的关系,正常状态下,阴阳会处于一个动态的调节过程中。

阴阳的量是相对平衡稳定的,表现在人体上,就是健康。

而一旦这个平衡被打乱,疾病就发生了。

阴阳失去平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阳偏盛,所谓“阳胜则热”。

阴偏盛,所谓“阴胜则寒”。

阳偏衰,所谓“阳虚生外寒”。

阴偏衰,所谓“阴虚生内热”。

前面我们讲了“气化”的生理过程。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和火,让阴与阳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中。

如果出现了上面四种不平衡的状态,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继续用水火的比喻来讲。如果烧水用的火太大了,水温持续升高,过不多久,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了。

在人体内,这种状态就成了发热。患者高热不退,满面通红,大汗淋漓,这就是锅底的火太大了。治疗的方法,就是把这些火取出一些。中医有一种通过苦寒清火,令热从大便出的治法,被形象的称为“釜底抽薪”,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的三种情况,我想还是给大家留作思考吧。通过这种形象的思考,对认识中医的基本思想,把握中医的基本精神,都会很有帮助。有朋友问,理解这些阴阳盛衰的道理,有什么用处吗?

还记得我们讲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崇尚实用的吧。阴阳的理论,就是因为实用性太强了,才被后世奉作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思想的。

我们下面看一则病案,体会一下阴阳如果出了问题,人体会有怎样的表现。病案1李某,女,40岁,干部。2个月前发热恶寒,无汗,体温38~39℃,右侧胁下压痛,拒按,在医院住院治疗。

曾静脉滴注西药抗炎类药物3个疗程,体温由持续高热转为每日下午2时开始发热,此时体温由37℃开始逐渐上升,到夜间零时可达38℃以上,然后开始逐渐下降,到第二日晨起时,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患者继续用消炎药物与其他药物,“热”仍不退,口燥咽干,腹部胀满,右胁下压痛,拒按,舌红少苔,脉细数。

这个病案中,患者由于外感引起发热。经过大量西药治疗后,发热温度虽然降低,持续时间虽然缩短,但是发热始终无法治愈。

如果用中医的理论来认识西药,那么抗生素类的药物,大多可归为“苦寒药”一类。这类药的特点,是善于直接把体内过分的阳热清泻掉。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患者,在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药物的情况下,仍发热不退呢?

中医有一句话“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如果一个病人,见到大热的表现,我们用正常的寒凉药来治疗,效果却不明显。这时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这个患者,是不是存在阴虚的问题了,也就是所谓的“无水”。

接诊的医生,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再经过对症状的仔细辨识,作出了“阴虚发热”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何诊治疾病,是我们在诊断一讲里需要重点理解掌握的。

本讲的重点,是理解阴阳理论对治疗的指导意义。如果没有阴虚生热这样的思想做指引,对热性的疾病一味地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结果就会出现病案中患者遇到的情形了。

上面讲的,主要是在全身范围内出现的阴阳的偏盛偏衰。其实这种盛衰的情况,还可以表现在某个局部。比如心火亢盛出现的口舌生疮,肺火盛引起的流鼻血;肾阴虚引起的耳聋、耳鸣,肝阴虚引起的眼睛干涩;脾阳虚引起的腹胀腹痛,心阳虚引起的心慌等等。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疾病的发生不是全身性的,而是集中在某一些特定的部位时,我们就需要对病位进行明确的区分。但此时如果单纯地依靠阴阳理论,就显得有些欠缺了。

用阴阳的理论来区分事物,虽然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住大的方向(也就是疾病的寒热虚实等性质),但是总是一种过于笼统模糊的方法。这时,我们就需要另外一套理论,

来帮助我们对疾病的位置进行更明确的把握了。那就是五行理论。

(0)

相关推荐

  • 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附:三元医学理论中,阴虚和阳虚怎样理解? 其实,三元医学理论里已经完全不用阴阳了. 三元医学理论里,只涉及阴虚和阳虚,阴虚和阳虚怎样理解? 三元医学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研究的终极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研究的 ...

  • 阳气影响“寿命”,阳虚的人活不长?3个方法,阳虚的人不妨试试

    近日阳虚的人注定活不长?这样的话千万别信 近日,小妙收到粉丝的来信,他表示自己总是感到很虚,无论是工作.生活,甚至是夫妻生活都觉得力不从心. 他在想自己是不是阳虚了,可是网上查下,很多症状都比较笼统, ...

  • 漫谈中医

    中医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中医学认为健康的本质就是机体自身,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平衡的破坏即是疾病.古人借用哲学中的阴阳来描述机体,于是就有了阳虚.阴虚,有了阴阳两虚.阴虚阳亢.阳虚阴盛等. ...

  • 阴虚阳虚分不清,中医一方阴阳同补

    阴虚阳虚分不清,中医一方阴阳同补

  •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五行与疾病(中)

    五行与疾病如果说阴阳主要通过是否平衡,来从整体上判断疾病性质的话,五行理论一方面让我们可以更加明确的判断疾病的位置,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了解疾病下一步的发展动向,从而提前有所防范. 由于前面讲到的,中医 ...

  •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细说五行

    在明白了五行最初的意义之后,进一步思考五者间的关系,会发现这五行的组合确实十分巧妙. 五行之间,有相生,有相克,还有所谓的"制化". 1.五行之相生木.火.土.金.水,这是五行间相 ...

  •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体验五行(下)

    老子赞之曰:"上善若水".土性敦厚,承载万物,供养万物,为土.黄色为土本色,土气本湿,化生万物,以甘甜为主:所以黄色.甘甜.化,湿等皆通于土气. 助读:大地被我们尊奉为母亲,就是因 ...

  •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二)

    春日里和风细雨,生机盎然,自是一派祥和景象,可以称为"气".然而一旦风力过大,飞沙走石,树倒屋倾,风就成了一场灾难,被称为"邪". 风气对万物有益,对人体也无害 ...

  •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一)

    体验--中医入门之道体验,以体处之,以心验之,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老子平日里观察自然,思考人性,探寻道.一天,老子路经溪流,看着潺潺的溪水,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若有所悟,感慨道:&quo ...

  •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三)——细说阴阳

    有了对阴阳概念的基本体验之后,我们再从身边的事物中,来进一步体悟阴阳的道理.水与火,历来是用以讲述阴阳最常用到的例子. <内经>里就提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的观点. ...

  •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脏腑经络(一)

    中医所讲的脏腑,与今天的西医解剖学中的脏器,到底有何关系?神奇的人体经络系统,是古人编造出来的?还是气功师发现的?还是-- 人体生理之谜--脏腑经络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脏腑理论和经络 ...

  •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心与脾

    心 古人将人体解剖之后,发现心脏与几根大血管连在一起,里面存留有血液. 于是提出了心脏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心主血脉".接下来,古人又发现,心脏所处的位置,最外面有胸骨.肋骨保护:进 ...

  • 陈孝和讲中医入门——肺与肾

    肺 肺与气管相连,通于鼻窍. 这就决定了肺脏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 肺脏通过主持呼吸运动,使人气与天气相通,人与自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主持呼吸运动,肺脏同时主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