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伤寒与传经

继续来讲伤寒论。来看第三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太阳病,咱们昨天讲了一定有的三个症状是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如果还有发热、怕风、出汗多的情况,咱们叫太阳中风证,风邪侵犯人体肌表的病变。

太阳病,不管是不是发热,一定有的症状就是恶寒、浑身痛、呕吐、胃气上逆,吃不下东西去,脉象上尺脉和寸脉是浮紧的,这就是【伤寒】

所谓的伤寒就是身体被寒气所伤,就叫伤寒。用节气来分,从霜降到春分这一段时间,身体受寒得的病就叫伤寒,还有夏天长时间吹冷气,或者淋雨之后也会出现伤寒证,并不是说夏天就没有伤寒证。

那么为什么会【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呢?寒邪有一个特点是主收敛,但外来的寒邪进入到体表之后,咱们的皮肤毛孔就收敛关闭起来,不让寒邪进来,这样保卫人体的阳气也同样被郁结住了,如果阳气郁闭到一定程度,才表现为发热,这叫阳气郁而化热。所以寒邪伤人的发热会比风邪伤人的发热也体现的慢一些。

如果你身体平时阳气就足,体抗力好。所以抵抗力好不好,其实就是看你阳气足不足,旺不旺。这种人受寒之后会立即发热的,相反呢,哪些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就可能发热很慢或者干脆都不发热。

必恶寒】,这个必就是一定的意思,咱们昨天讲了,凡是太阳证,一定是恶寒怕冷的,只不过中风证的怕冷没有伤寒证的怕冷严重。

风是阳邪,伤人没那么重,症状也比较轻,寒是阴邪,伤起人来就不像是风邪那样和风细雨了,是急促凛冽,伤人更重而且更深,也最容易伤人的阳气。

体表的阳气被伤了之后,肌表失去了温煦的作用,所以一定会怕冷恶寒的。

这里的【呕逆】,是指受寒了之后,吃不下东西去,吃什么都没胃口,这个咱们感冒有过这个经验。这一般是肠胃不好的人才会呕逆,并不是所有的伤寒证都会有吃不下东西去的症状。

太阳病,昨天咱们讲的是会出汗,怕风吹,风一吹就觉得身体更冷,会发热发烧,这叫太阳中风证。还有就是今天讲的,不出汗、恶寒怕冷、浑身酸痛,这叫太阳伤寒证。是不是出汗是区别两者的关键点。

体表出汗,伤了津液,相对来说是比较虚,属于表虚证。而伤寒之后,寒邪比较盛,体表毛孔收缩的紧,汗流不出来,这叫表实证。

咱们习惯上说正气不足是虚,邪气太盛是实。

再来看第四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若脉数急者,为传也】。

咱们讲清楚了,太阳病就是两种,一种是中风,一种是伤寒。剩下的就是太阳病的变证。比如感受了风邪和寒邪之后,虽然体表的症状没有了,但是引起了其他的病变,或者是这个病越治越坏,结果变成了其他病。这个就是太阳病的传经。

怎么看这个病是不是传经变成其他疾病了呢?张仲景是从脉象上来判断的。【静脉】就是这个脉象没有变化,比如太阳中风证,脉是浮缓的,现在还是这样,那就是没有传经,说明你抵抗力比较好,疾病在慢慢自愈了。

如果脉象变得很急,脉搏跳动很快,咱们可以用心律来看,因为心脏跳动和脉搏跳动是同步的,就是之前心律慢,现在心律快,这就是代表传经了。

那么传经怎么传呢,咱们来看第五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也。

这里的伤寒实际是泛指太阳病,包括中风与伤寒在内。这里过了两三天之后,身体还是太阳证,没有新症状的出现,代表这个病不会再继续下去了,这个病相对没那么重,就是一般的伤风感冒。

如果这个病传的话,是有一定征兆的,可能往少阳经传,往少阳经传,有哪些症状呢?少阳经最典型的就是【寒热往来】,身体跟打摆子似的,一会儿怕冷,一会儿怕热,身体忽冷忽热,人也没劲儿了,高烧还是不退,胸肋苦满,想呕吐,有吐的症状,这就是往少阳传经了。

如果是往阳明经传呢,人首先会烦躁,就变成阳明证了,说明阳明已经有邪热。阳明证是只看到热证,看不到寒证。病人一定是很烦躁,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发脾气,安静不下来,因为体内有邪热嘛。

所以如果是只有恶寒发热的表证,证明没有传经,这个病马上就会好。如果是开始出现呕吐,吃进来就想吐,忽冷忽热的就是疾病已经转成少阳证。看到烦躁情绪不稳定的,燥热的就是代表阳明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