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战神李定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说起李定国,估计很多人心里都充满疑惑,但说起郑成功,我们几乎都会知道他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其实,郑成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抗清运动的领袖,李定国也和他一样,是抗清运动的佼佼者。李定国一生所经历的英雄事迹,即便与郑成功相比,也丝毫不会逊色。
一.生于贫困,参加起义
明朝天启年间,李定国出生在陕北一个贫苦家庭。当时陕北地区遭受了天灾人祸,朝廷却仍然收取各种苛捐杂税,走投无路的李定国毅然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张献忠看他样貌不平凡,就认他作为义子,对他器重有加。
为了感激张献忠的恩情,李定国一路走来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十七岁的时候,他曾率领二万余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湖北与河南。襄阳大战时,李定国率领二十轻骑,乔装为明朝官兵,成为攻占襄阳的先锋。几年后,明朝灭亡,张献忠实力大增,在四川开辟了根据地,建立大西政权。功勋卓著的李定国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他在军中也颇有威望,有着“小尉迟”和“万人敌”的美称。
二.黔滇进军,恢复生产
清军入关后,不到一年,南明弘光政权就分崩离析。清军在中原地区大肆屠杀,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很不得人心。张献忠一改之前想要推翻明朝的主张,将抗清作为首要任务,只是不久,张献忠被清军射中,伤重不治而亡。他临死前对部下说:“明朝将近三百年正统,现在没有断绝,这是天意啊。我死之后,你们要归附明朝,不要做不道义的事情。”
当时,大西军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李定国等人推举孙可望暂时管理军中事务,废除张献忠时期过激的政策,暂时稳定了局面。随后他们向西南进军,突破四川与重庆等地,最终到达贵州与云南,为大西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大西军在云南采取很多有利于恢复生产的措施,开科取士,建立官制,对维护云南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也为之后抗清运动奠定坚实基础。
三.两蹶名王,震动天下
在清军势如破竹的形势下,南明的各个政权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隆武政权覆灭后,永历政权成了当时主要的抗清力量。大西军的将士们决定与永历政权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清,由此开始了联合抗清运动的高潮。
不久,清军大举进攻川南、贵州根据地。李定国率军作战,大败清军,定南王孔有德走投无路,自焚而死,随后进军湖南,在衡州击毙敬谨亲王尼堪,取得湘桂战场的巨大胜利。
李定国拓兵三千里,在清朝朝野产生巨大震动,股栗战惧,甚至有割让西南七省与明朝议和的打算。自清朝入关以来,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李定国两蹶名王,打破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抗清军民的信心。为此,著名学者黄宗羲曾说道:“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也。”
四.孙李隔阂,功败垂成
任何事情的失败,通常由内部的矛盾导致。外部敌人虽然强大,但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战胜它。如果内部分散离心,纵使多么理想的局面,都会被各个击破。
作为大西军的最高领导者,孙可望最初还能抗清作战,但因为非常嫉妒李定国的赫赫战功,数次陷害,想要致之于死地,随后又开始居功膨胀,有篡位自立的野心。他的这一举动,遭到抗清民众的联合反对。李定国将永历帝迎到昆明,他坚守民族大义,不计前嫌,表示愿意与孙可望修复关系,共同抗清。可孙可望不但不听,还不惜挑起内战,最终导致众叛亲离,在湖南投降清朝。
孙可望投降清朝后,向清廷提供了大量的南明情报。不久,清朝攻克云南,永历帝向西南逃窜,最终流亡缅甸。这一次,李定国再次发挥他优秀的军事才能,在磨盘山依地形设伏,打算全歼清朝主力,然而由于叛徒的告密,最终功败垂成。这次战役用惨烈的代价阻止了清军的凶猛追击,为永历帝赢得宝贵的时间。
然而,随着西南根据地的丧失,南明的复兴似乎更加渺茫。
五.宁死荒郊,勿降也
永历帝流亡缅甸,最初还能得到优待。然而,伴随西南局势的变化,缅甸当局的态度逐渐恶劣。李定国多次迎接永历帝,都没有成功。不久,缅甸当局杀害永历帝随从官员,还将其献给清军。
几个月后,吴三桂在昆明杀害永历帝,李定国听闻噩耗后披发徒跣,号诵抢地,加上数年来未有尺寸之功,复明无望,最终抑郁而终,时年四十二岁。他临死前对儿子说:“宁愿死在荒野郊外,都不能投降清朝啊。”
一代豪杰终于赍志以殁!
李定国的一生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绝对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光照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