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肺胀(支气管扩张)】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虚损,导致肺气壅滞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喑,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水肿,或喘脱等危重证候。西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硅沉着病、肺结核等并发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病可按本病辨证论治。诊断依据
1、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及烦躁、心悸等,以喘、咳、痰、胀为特征。
2、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暗,唇甲发绀或喘脱等危重证候。病重可并发神昏、动风或出血等症。
3、有长期慢性咳喘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经10到20年形成;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少见。
4、因外感而诱发,其中以寒邪为主,其次过劳、暴怒、炎热亦可诱发本病。
5、体检可见桶状胸,闻及肺部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音,且心音遥远,胸部叩诊为过清音。
6、X线检查、心电图及血气分析有助于本病诊断。
鉴别要点
1、哮病发作时喉中有哮鸣音,咳、痰均少,无肿、瘀,缓解后无胸中胀满,病有夙根。
2、喘病喘病发作时有喘,无肿、瘀,缓解后胸中不胀满。但反复发作,可转为肺胀。
3、肺痿反复发作的咳吐浊唾涎沫而气短,无肿、瘀。必要时结合X线摄片以鉴别。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肺胀是本虚标实之证,但有偏实与偏虚的不同。一般感受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偏虚者有气(阳)虚、阴阳两虚等不同,为肺脾肾心亏虚所致;偏实者为水停痰凝,气滞血瘀为患,常因感邪而病甚。
(2)辨脏腑:咳嗽喘息,胸闷胀满,气短怕风,稍劳即著,病位在肺;哮喘胸满,脘痞痰多,
倦怠乏力,病位在脾;哮喘气短,动则喘甚,呼多吸少,病位在肾;咳逆上气,心慌气短,唇舌发绀,病位在心。
(3)辨痰饮气血:咳逆上气,面浮肢肿,心悸,尿少,属水饮;咳逆上气,痰涎壅盛,属痰浊;咳逆上气,胸中膨膨胀满,不能平卧,属气滞;咳逆上气,面色晦黯,唇舌发绀,为瘀血。
(4)抓主证:肿、喘、痰、咳、瘀为本病之主要证候。
2、治疗原则总的治则是祛邪扶正,但在急性发作期,一般以标实为多,故以祛邪为主;在缓解期,一般以正虚为主,故以扶正为主。扶正祛邪坚持治病必求于本,顺其气机,因势利导。
3、分证论治
(1)肺肾气虚
【证候】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药用人参、五味子各10g,冬虫夏草、橘红各6g,核桃肉15g,蛤蚧(研末)1.5g,黄芪15g,熟地黄、苏子、款冬花、法半夏、紫菀、桑白皮各10g。
(2)阳虚水泛
【证候】面浮,下肢水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积水,心悸,喘咳,咳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用炮附子、白术、猪苓、芍药各10g,茯苓15g,生姜、桂枝、泽泻各6g。
(3)痰浊壅肺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舌苔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药用葶苈子、大枣、苏子、白芥子各10g。
(4)痰热郁肺
【证候】喘咳气粗,胸闷烦躁,目睛胀突,痰黄或白,黏稠难出,或发热恶寒,尿黄,口干,口渴欲饮,舌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药用麻黄10g,石膏30g,生姜6g,半夏10g,甘草6g,大枣10g。
(5)痰蒙神窍
【证候】神志恍惚,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动,抽搐,咳逆喘促,咳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首先选用安宫牛黄丸,1次1丸,温开水送服;清开灵注射液20到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醒脑静注射液10到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方用涤痰汤加减。药用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人参各10g,茯苓15g,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各6g。
4、针灸疗法参照喘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