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姜姓名人姜房,曾任“胶潍莒密宁海等州总管万户”

姜姓是胶东大姓,相传自“齐康公迁于海上时”就已经在半岛定居,延续至今,可谓历史悠久,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本土姓氏。
不过,胶东姜姓虽然历史悠久、族人众多,但在金元之前,鲜有名入史籍者。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金元时期宁海州的姜房,算是年代较早的一位姜姓名人。
按照现在的区划,姜房的故里在威海乳山市大孤山镇的万户村。实际上,“万户”原名“鲁宋里”,正是为了纪念姜房的官职和功绩,后人才将此处改名为“万户”。如今的万户村,还有一棵有名的大银杏树,很多朋友可能都曾闻名而去参观过。
姜房作为胶东及乳山历史上的名人,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重视,此前也有不少文章介绍过他的生平。姜房生时为金国之民,年长后仕蒙古为官,不过金、元两代的正史中都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后人对姜房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他的墓志铭(过去就在万户村)。
这篇墓志铭是由元代人毛翼撰写,在老牟平县志中有收录。墓志铭的内容是文言,对于有的朋友来说阅读可能不太方便。下面我们就根据墓志铭的记载,仿照古代常见的年谱格式,对姜房的生平进行简单的梳理。
金大定二十五年(南宋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姜房生于金国治下的山东东路宁海州。
(注:墓志铭没有记载姜房出生年月,但说他在庚子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古人以虚龄记岁。蒙古统治时期的庚子年即公元1240年,以此前推55年即公元1185年。)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姜房时年三十五岁。在李全的说服下,占据青齐的张林以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十二州之地归顺南宋。
(注:金末对山东已失去控制,各州战乱不断。姜房此时在故乡起兵保境安民,为后来的功绩奠定了基础。)
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姜房时年三十七岁。由李全保举,他担任宁海州同知一职,正式踏入仕途。
(注:这一时间点是根据墓志铭当中“公在官凡十九年”进行推断。从公元1240年前推19年即公元1221年。当时蒙古尚未控制山东,宁海州理论上属于南宋,虽然只是羁縻。从“本州同知”这个称呼来看,也更像是南宋方面的官职名称。墓志铭中提到了这个官职是由“少保相公李君”即李全保举,李全时为宋臣,以此推断,姜房亦曾仕宋为官。)
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姜房时年四十三岁。当年李全在青州投降蒙古,推测在此之后不久,他在山东其他州郡的旧部也成为蒙古之臣。
(注:姜房在此之后的官职也有得到提升,官职称呼也具有了明显的蒙古特征,墓志铭载,他累迁至昭武大将军、元帅左监军、宁海州刺史,后来又加授“胶潍莒密宁海等州总管万户”,这也是万户村典故的由来。)
南宋绍定四年(元太宗三年,公元1231年),姜房时年四十七岁。当年李全南下攻宋,兵败身死,其子李璮继任蒙古方面委任之益都行省官职。
(注:李璮即墓志铭中所说的“山东淮南等路行省相公李君”。)
元太宗十二年(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庚子),姜房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注:墓志铭载,姜房身后有九子六女,子曰思明、思聪、思温、思恭、思敬、思忠、思问、思齐、思义,大多入仕为官,思明承袭总管符节,思聪承袭宁海州刺史。他的女儿们也都嫁到了名门。)
元宪宗蒙哥五年(南宋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乙卯),姜房的儿子们将父亲迁葬到了鲁宋里的祖茔,专门请毛翼撰写了墓志铭。
小结:从时间上看,姜房父子的仕途与李全、李璮父子割据山东的时间高度重合,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元世祖中统三年,李璮在益都举兵反叛,兵败身死。在此之后,史料中也再没有见到姜房后人为官的记载。根据这一历史背景推测,很可能是受到了李璮的牵连。不过,姜房一系的后人虽然在元代中后期可能失去了官职,但人丁依旧兴旺,至今亦为胶东大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