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解读:秦赵兵力相近,为何赵括40多万大军无法突围?

  关于长平之战也许很多人都会好奇,明明赵括拥有40多万大军,跟秦军差不多兵力,为何就是无法突围出去呢?我认为赵括有且只有一次机会,但被他错过了,而一旦错失战机,换成神仙都没法突围。

  “兵者势也,上势力则胜,中势则平,下势则败。”

  一切军事斗争的胜败,都可以归结为“势”的力量角逐。这个“势”是一个综合的影响因素,包括三大方面——将领能力、兵力情况、后勤保障,下面将先从这三大方面逐一分析赵括失败的原因。

  赵括的能力

  虽然赵括纸上谈兵成为历史笑话,但是有一说一,赵括是有基本的将领能力,并非小白一个。首先赵军能统一服从他错误的指挥,这其实从侧面说明他在军中的威望。在被困长平之时,赵括将赵军分四路突围五次,并且亲自组织奋勇杀敌,这也说明他具有一定指挥能力跟战斗力,并非泛泛之辈。

  那赵括的个人能力方面哪里出问题了呢?

  我觉得首先致命的是赵括战斗经验太少,对攻防战的体会太少。《孙子兵法》总结得很好,古代攻城战一般情况下攻守兵力对比要10:1才敢保证稳妥地拿下。按照廉颇的战法,据守不出可以极大地消耗秦军的锐气,等他们疲惫之时,再出奇兵即可全歼之。但赵括不懂,自以为赵军自胡服骑射以来单兵作战水平天下第一,可以在野战的情况下可以完胜秦军。

  骄傲自负,往往容易忽视危机的存在。赵括缺少实战,不了解秦军的单兵作战水平其实是超过赵军的,也不了解战争具体运作规律,更不熟悉对手战神白起的谋略水平,这些都是很致命的。

  所以我认为赵括的能力可以算作新手将军里面较有潜力的,如果能假以时日磨练一番,对战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或许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

  赵军兵力情况

  前面提到了胡服骑射的问题,其实赵军的兵力优势并不比秦军差,因为赵国拥有较为广阔的平原,大量的人口与粮食作为支撑,是可以跟秦军打得起消耗战的。而古代消耗战,往往是攻城的一方吃亏,实际上秦军与廉颇相持之时,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两方军队在战场前后方,都据险而守,谁先主动打对方谁先输。

  另一方面赵军的骑兵跟秦军的骑兵战力其实差得不多,机动性都很强,单纯野战的话,其实不会吃亏太多。之所以赵括率领的赵军会失去“平势”变成“下势”,主要原因还是陷入险地,被围困所致。

  白起战神的名头不是白拿的,他先是佯败,引赵括追击;引到目标山谷的时候,令一支25000部队绕到后方,截断赵军退路。一旦前后被包围,这对于古代行军是很危险的,因为有效突围的兵力在头尾,而中间的部分会被浪费掉,使得野战变成劣势。

  不单如此,白起还令一支5000人的骑兵从中间截断,这使得赵军的突围难度再次增加。这是因为被截成两段的赵军,分别多出一个头、尾,需要分散兵力防守,这样集中兵力突围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因为地形不利,赵括组织数次突围不成功,转为防守。这个时候如果有援兵解决被断粮道的问题,或许可以解围。可惜远在关中的秦昭王并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亲自到亲自到河内郡征兵,令全部15岁以上男子奔赴战场,专门对付赵国的援军,保证赵括的粮道始终无法恢复。

  白起的战术不仅经典,而且高明,且有大后方强有力的配合;反观赵国方面,合纵失败,支援缓慢,君臣还不团结,是远远无法比拟的。

  另外长平之战被坑杀的40多万人,其实是军民,包括百姓,赵括带出去野战的兵力实际并没有40万,我估计有战斗力的可能在20万上下。而秦军前后动员的兵力,却是实打实地超过了40万。这样看来,赵括被围困的时候,可能只有敌人一半左右的兵力,劣势是很明显的。(秦军伤亡有20万左右,说明被围困的赵军还是杀了不少敌的。)

  赵国的后勤保障

  首先赵括被截断后路本来就很危险了,但赵国的后勤保障工作,其实也是一言难尽。赵括前后支撑了46天之久,而秦军是举国动员的情况下,本来赵国也应该要举国动员去夺回粮道的,可惜的是距离战场更近的赵国偏偏下不了决心也搞个全国动员,白白错失了挽救良机。

  不仅如此,诸侯的动作也是很慢,尤其是魏国一直是处于观望状态,任凭秦国的新军经过去阻断赵军的后路与粮道,也是赵括孤立无援的一大主因。

  如果你是赵括,你能突围成功吗?

  我认为机会只有一次,就是刚开始被包围的时候,如果赵括及时反应过来,放弃尾部一部分兵力死磕那些在中间捣乱的敌军,倾尽全力去夺后路与粮道,逐渐突围冲出山谷到开阔地带,是有一定几率成功的。我觉得这个时机迟疑等待救援是不明智的选择,因为赵括出城野战是没带粮食或者带很少的粮食的,最多坚持2天就会因为饥饿问题战力大打折扣。优先保全粮道远远要比保全整支部队要重要得多,只有后勤保障安全了,这支被包围的部队才有可能保全一部分。

  综上所述,我认为赵括主要的问题还是经验不足,过于轻敌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先将优势的守城战变平势的野战,又继续变成劣势的围困战;他在刚被围困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兵力的劣势情况,又不够果断,没有及时放弃一部分兵力全力组织突围,而是将希望寄托在援军身上,错失了最佳的脱困战机;而国内外的一群猪队友反应又慢,敌方秦国君臣上下团结一心,倾尽全国之力去阻断赵括的后路与粮道,最终使得赵括因为没有后勤保障而无法成功突围,长平之战最终成为死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