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服务平台模式

这是“慕蓉”公众号第241篇原创文章

专栏 | 农业产业互联网

在上周我们有一篇文章《中国农业从业务模式角度进行的分类》,是我们以独特的业务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对中国农业产业互联网模式进行的拆分。三月初的文章中,已经给大家介绍过智慧生产服务模式及案例,今天我来给大家解析下什么是产业服务平台模式。

什么是农业产业服务平台模式?

我们知道任何农产品在生产过后都面临着交易流通,相对于生产端来说,后续的交易流通环节会加倍地复杂。因为环节过多,交易转手运输过程等风险更大,不论是可以长途运输的玉米、大豆等大宗类货品,还是快速流通的水果蔬菜生鲜类,都涉及交易、交割、物流,金融等方面的服务。

在传统产业里呢,我们举个例子,玉米的大宗交易,产区贸易商收购粮食后,一般是供给下游的饲料厂。双方达成交易后,线下签订贸易合同。这种远端贸易可能是东北运输到广东沿海的饲料厂。

从贸易链上来讲,需要线下验货,对于商品的品质数量进行相对的了解,再进入商务谈判,之后签订贸易合同。

从交割链上来说,一般产区贸易商的货想运输到下游饲料厂,要先汽运发到铁路站点,再通过铁路线发送到上游港口。上游港口再装船运输到下游港口,下游港口再通过铁路和汽运才能到饲料厂。可想而知,这么多的交割环节,货品的品质数量和损耗是难以控制的。

这些交割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监管,并且多个环节都需要验质量,并且由于货品的类型,这里面涉及的量是巨大的。比如一般玉米贸易的体量是万吨级,我们日常所知的一吨货物已经很多了,但是在大宗玉米领域,几万吨是非常常见的。

大宗货又涉及分批出库,分批交收的问题,因为运力和流动资金无法跟上这么大批量的货。所以在传统业务模式里面,问题和风险点众多,因此行业里对产业的整合服务需求孕育了产业服务平台模式。

产业服务平台模式更注重的是产业链的串联。如何有效地串联上下游产业链各方资源,形成产业生态,让生态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够稳定持续获利,降本增效,是产业服务平台应该具备的功能。

农业产业服务平台模式的特点

农业产业服务平台模式,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上的各方资源,串联从生产端到重要物流节点,再到消费端的农业产业链条,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方案。实现降本增效,促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农业的生态模式。我们认为一个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应具备如下特点:

1. 以服务为核心

提到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想起过去那些年比较流畅的交易所模式。若干年前,我们见到国内冒出很多农业大宗商品的现货交易所,但是这些年经过清理整顿,存活的所剩无几。

这也是证明了仅有线上交易是行不通的,平台要做的是线上线下的串联。产业链的串联,通过整合服务,提供交易、交收、金融、物流,检验等综合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各方。

单有交易是无根之源的,现货交易真正的价值在于线下的整合服务。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只有通过长产业链的优势,真正解决了线下的问题,才能把用户引导到线上,形成产业生态,而不仅仅像现在的交易所模式完全是线上线下脱节。

2. 公信力平台

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多次讨论沟通的点。对于传统的平台思维来说,平台作为第三方应该不参与产业链任何环节,仅提供交易场所。但是正是由于大宗农产品的特殊性,产业链极为复杂,作为平台如果不参与产业链就很难起到服务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应该是作为一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深度地参与到产业链中提供服务。平台提供的是服务,帮助买方和卖方更好地达成交易,提供他们交易线上线下的所需服务,并通过深度服务于贸易链条。一旦平台客户产生纠纷和风险,作为平台可以及时控制风险和损失。既提供贸易所需的服务同时也做好了风控,平台的竞争力就得以显现。

3. 长产业链降本增效

对于商业客户来说最重要的收益,平台一定要有能打动用户痛点的东西,才能聚拢客户。作为一个平台我们需要整合服务,怎么在降低客户成本的同时找寻平台的盈利模型呢?

长产业链是方法的一种,通过长产业链的构建,我可以整合各种服务供应商,由于我们的平台的流量可以让服务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低廉的价格。对于平台用户来说就达成了降本增效的目标,对于服务供应商来说增加了业务量,对于平台来说仅仅是流水收入和平台估值就已经是比较丰厚的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方共赢的格局,只有共赢才能生生不息。

4. 线上指导线下业务

农业产业服务平台模式不应该是单纯的线下模式搬到线上跑流水,而是应该通过线上平台的把控,指导线下业务的发展,并通过关键节点的监控把控线下业务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农业服务平台的定义是,以交易流通需求为核心驱动力的整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串联产业链各个节点,形成的产业生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降本增效服务,保证平台客户可以持续稳定地盈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