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入脾,病满身!一张方子,除脾湿,通治三焦之病,今天开眼了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藏象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当初,我在学习中医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始终不懂。

我曾问老师:“为什么痰湿为病,会迁延全身,无处不到呢”?

我们老师在讲台上,稍微愣了一下,想了想说:“因为痰湿伤脾。脾,主运化。痰湿之邪,随着脾的运化之机,说不定就去哪儿了。所以呀,痰湿为病,无处不到”。

我一听,点点头,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当然,老师的解读,放在今天来看,也不完全正确。但是,这不失为一种理解方式。

现实生活中,脾湿,的确是可以布散全身的。上中下三焦,无处不到。

现在,我来给你举个例子。

话说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曾经医治过这么一个患者。

这个人,姓赵,女孩,当时才19岁。

19岁的花季少女,正是生命力旺盛的时候,没病,人家也想找点病来感受一下。

于是,那一年的八月份,大概还是三伏天吧,她觉得异常口渴闷热,所以就吃了大量冷饮。冰汽水、冰糕,不停嘴地吃。

吃完,她就出毛病了。

什么毛病呢?周身困重,倦怠乏力,不爱动,四肢十分沉重。整个人仿佛被粘在椅子上、床上,起都起不来。脑袋,昏沉沉的,也很沉重。胃里头,满闷,发胀,隐痛。只要一喝水,好家伙,立刻就吐出来。至于说吃饭,更别提了,干脆吃不下。

与此同时,她大便黏腻不爽,粘在马桶上就冲不下去,带下量多,色白。

自己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如此难受?她就去看中医。接诊的,恰是路志正老师。

刻诊,见患者脉象滑,尺部弱,舌苔白厚而腻,舌头颜色暗淡。

当时,路师稍加揣度,书方一首,但见:

藿苏梗(各)10克,佩兰12克,苍术6克,厚朴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桔梗9克,白芷6克,泽泻9克,六一散(包)1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周身困重、乏力、腹胀等现象都大大改善,整个人精神不少。但是,胃部依然隐隐作痛,感觉到心烦,遇事容易激动、发怒,胁肋部位不舒服,想叹气。

此时再看舌脉,发现舌尖发红,苔薄白腻,脉象沉细而略弦。

这时候,路师换了方子,但见:

杏仁6克,藿苏梗(各)15克,苍术6克,柴胡10克,佩兰9克,栀子6克,竹叶6克,芦苇根(各)15克。

这个药,患者前后服用20多剂,中间又略有调整,最终诸证悉平。

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小姑娘终于恢复正常了。

这是路志正老师早年的一张医案,确切讲是1987年。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翻阅查找路师的医疗经验专著,可以看到这个故事。

好了,现在,我给你说说这背后是怎么回事。

前面我讲了,湿邪,伤脾。脾的运化之机,带着湿邪四处游荡。

咱别管这种讲法,到底严谨与否。总之,它有那么点合理成分。我们姑且拿它来论述。

你看上头医案里的小姑娘,三伏天,她大吃冷饮。这个时节,暑湿之气重,脾本来就有很大的负担。你再使劲儿这么一吃,坏了,脾受不了了,直接导致湿邪困脾。湿气冲破了脾的防线,她的脾举手投降了。

脾投降了,结果之一就是脾不再处理水湿。这就会生出很多痰浊。

与此同时,脾还会把痰湿浊邪输布到身体各处。痰湿搭上脾的这辆快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它们可以来到人体的上焦。于是,医案里的小姑娘,脑袋阴沉沉的,十分沉重。

它们可以来到人体的中焦。于是,小姑娘胃胀、胃部隐痛、食欲全无,喝点水就想吐。

它们可以来到人的下焦。于是小姑娘大便黏腻不爽,带下量多色白。

它们还可以来到人体四肢。于是,小姑娘全身倦怠、困重,不爱动弹。

至于说脉滑,舌苔白厚而腻,那更是痰湿阻滞之象了。

脾为湿困,它没办法向肾来输布水谷精微,以充养肾气。所以,她的尺脉就很弱。尺部脉,候肾。

你看看,这光景,难受不难受?

怎么办?当然要想方设法,把患者这满身的痰湿化散掉。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还是在于醒脾、健脾。只要脾举起反抗的大旗,不再为痰湿所困,身体就会有转机。

来吧,我们看看当时路志正老师的配伍:

藿苏梗(各)10克,佩兰12克,苍术6克,厚朴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桔梗9克,白芷6克,泽泻9克,六一散(包)15克。

这里头,苏梗、藿梗、佩兰,这都是化湿理气的东西。苍术、厚朴、陈皮、白芷,苦温燥湿,行气健脾。茯苓和泽泻,利水渗湿。六一散,祛暑利湿。

桔梗一味,能开提肺气。肺为水之上源。肺气通利,小便自然也就通利,痰湿的排解会更加顺畅。

这么一来,患者的痰湿之邪,就可以化散大半了。因此,小姑娘用药以后,见效明显。

但是,接下来,患者出了新问题:胃脘隐痛、心烦易怒、胁肋不适、爱叹气,舌尖红。舌苔还是有些白腻。

怎么回事?舌尖红,还心烦易怒,这好像是有火啊。

没错,确实是有火。这火,哪儿来的?

答案,还是痰湿。

曾几何时,痰湿蕴结于体内。这个东西会严重影响气机的运行。肝主疏泄。气机不畅,肝郁气滞,久而就会化火生热。正因如此,患者才心烦易怒、舌尖红,胁肋不适,爱叹气。

说起来,这也是痰湿在体内猖獗之时,留下的后遗症。只不过,这一点,之前被其他症候掩盖了。现在,痰湿之邪去掉大半,如同海水落潮露出砂石一般,这毛病这才露出来。

那怎么办啊?患者舌苔依然白腻,胃部依然不适,那就要继续化湿理气,同时,疏肝清热。

你看看当时的方子:

杏仁6克,藿苏梗(各)15克,苍术6克,柴胡10克,佩兰9克,栀子6克,竹叶6克,芦苇根(各)15克。

这里头,藿梗、苏梗、苍术、佩兰依然是在理气除湿,杏仁开肺气,以利水液排出。柴胡疏肝解郁,栀子和竹叶清热泻火除烦,芦根和芦苇清热滋阴利尿。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可以讲,路师这是分两步,把痰湿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一点一点地清除掉了。这个过程,丝丝入扣,是值得我们好好品鉴的。

我把这个给你如此详细地解读,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想告诉你,湿入脾,病满身。这可不是吓唬人啊。一旦沾上它,后患无穷,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文中的患者,就是生动的例子。

所以说,天热的时候,哪怕是再渴,再烦热,也要慎重地摄入冷饮。须知,脾在这个时候,是虚弱的。你再去攻它,它就容易投降。它一旦投降,我们的身体就面临着全线崩盘。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中医大道理,养生无小事。你和我,都要且行且珍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