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斋主人:黄梅县境内的州郡县治城池变迁初探

投稿邮箱297235310@qq.com

秦设郡县制,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以来,在黄梅县境内设置及侨置州县分别有:寻阳县、南新蔡郡、苞信县、新蔡县、永兴县、南晋州、义丰县、长吉县、塘阳县、黄梅县。版图的分分合合,隶属州郡变化,及县治变迁,导致黄梅的唐宋以前的历史,存在许多未知或者错乱。本文是对黄梅县境内县治变迁的初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黄梅县境内县治变迁大脉络是:自西汉文帝十六年(即前164年)设寻阳县以来,黄梅县境内绝大部分时间是有城池治所的;西晋永兴元年(304年)至南齐永明四年(486年),黄梅县境内无城池治所,其时江北故道以北隶属蕲春县管辖,江北故道以南隶属寻阳县管辖。黄梅县境内州县治设立及废止的时间分别是:序号州郡县名设立时间废止时间1寻阳县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西晋永兴元年(304)2南新蔡郡东晋太元三年(378)隋开皇九年(589)3苞信县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南朝梁绍泰二年(556)4慎县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南朝梁绍泰二年(556)5宋县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南朝梁绍泰二年(556)6阳唐县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南朝梁绍泰二年(556)7新蔡县南朝梁绍泰二年(556)隋开皇十八年(598)8永兴县南齐永明四年(486)隋开皇元年(581)9黄梅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唐武德四年(621)10南晋州唐武德四年(621)唐武德八年(625)11义丰县唐武德四年(621)唐武德八年(625)12长吉县唐武德四年(621)唐武德八年(625)13塘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唐武德八年(625)14新蔡县唐武德四年(621)唐武德八年(625)15黄梅县唐武德八年(625)至今上表简明地展现了,黄梅县境内设立州郡县治所的次数共有15次。每次设立的州郡县治所版图面积大小,本文不做表述。境内设立的州郡县,隶属何州何郡管辖,本文亦不做表述。下面就境内所设立的州郡县治城池所在,逐一叙述。

寻阳县城(前164年-304年)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置寻阳县,县治在何处?目前,尚无确证。更多的文字记载,指向蔡山镇聂福俊村。聂福俊村,在古时应是一座城池,但是恐非故寻阳县之城池。寻者,度也,即长度单位。江水至黄梅境内,条分缕析,九派东流,水面宽阔浩瀚无涯,故曰寻,此江段亦曰寻江。江流九派,大江之最北故道位于蔡山镇之北数十里的濯港镇附近,蔡山镇在汉魏六朝时,尚处大江之中,若说寻阳故城在此,有几个理由反驳:一、山南水北谓之阳,寻阳城必定位于大江北岸。蔡山聂福俊村所处地理位置,并不是大江北岸,而是大江之中。黄梅张氏胜二户宗谱记载,其始祖胜二公于南宋末年自江右来梅,乘船至蔡山脚而下。这也说明蔡山周边在南宋末期,还是存在大面积水域。二、筑城须择水陆交通便利之地。蔡山聂福俊村在汉魏六朝时,恐为江中荒洲,无交通便利可言。境内民众只可乘船往来县城,则是十分不便。三、筑城须择临水高地,防涝亦防旱。蔡山聂福俊村在汉魏六朝时,恐为江中荒洲,防旱自然是不需,恐怕洪涝是年年要遭遇到。四、西晋永兴元年(304年)以江北故道以北隶属蕲春县,江北故道以南隶属寻阳县,寻阳县治迁江南。若寻阳县治本就在江北故道以南的寻阳县内,为何要迁江南呢?由此也可以推知,寻阳县治本就在江北故道以北,因江北故道北境隶属蕲春县,江北故道以南寻阳县无县治,故而需要将在蕲春县内的寻阳县治南迁。从此,寻阳县治在江南。此寻阳县,日后发展成浔阳郡,郡县同治,浔阳郡发展成了今天的九江市。江北的故寻阳城,乃九江城市之根。那么,故寻阳城在哪里呢?《一统志·寺山》“按九江城既为意生寺山,何云去县七十里?似不足信!然据东西二黥城论,盖本为九江城掎角之势,则以意生寺指为九江城无疑”。此论已不可考证为何人所云,但其论述非常有意义。此处所指九江城,即为九江王英布所筑之九江王城。意生寺山,土名化城山,护城河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化城山东与北,俱是大别山余脉的丘陵,步履方便;其西与南,在当时则是古彭蠡泽,可乘舟楫往来。故此地乃水陆交通之枢纽要道,筑城佳地。今观其城池轮廓及规模,与同期同类城池相比,毫不逊色。九江王英布被剿灭之后,城池依旧,汉文帝因之而立县,因在寻江之北,乃得名寻阳县,其城池则为寻阳城。

南新蔡郡城(378年-589年)西晋永兴元年(304)以江北故道以北隶属蕲春县,江北故道以南隶属寻阳县,寻阳县治迁江南。寻阳城遗留下来,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生灵涂炭,汉人纷纷南迁。新蔡郡民,大举迁入故寻阳城。东晋朝廷遂于寻阳故城,设新蔡郡。后东晋孝武帝,因为故寻阳城居住了大量的新蔡郡民,即侨置南新蔡郡。按《晋书 》卷一四《地理志上》云:“孝武改蕲春县为蕲阳县 ,因新蔡县人于汉九江王黥布旧城,置南新蔡郡,属南豫州”,则南新蔡郡郡治,在故寻阳城,即九江王黥布所筑之九江王城。南新蔡郡辖蕲阳县、苞信县、永兴县。苞信县城、慎县城、宋县城、阳唐左县城(464年-556年)苞信县,原在新蔡郡。《宋书·州郡志》豫州:“新蔡太守,晋惠帝分汝阴立,帖治汝南。领县四:铜阳、固始、新蔡、苞信。”南朝宋时,苞信县已南移到今商城境。《商城县志》:“南北朝宋文帝(公元424~453年)时期,(域境)侨立苞信县,境西属新蔡郡。”汉人继续南渡,苞信县民大举进入黄梅县境内。公元464年,东晋朝廷又于黄梅县境内侨立苞信县。自西晋末年至南朝宋,一百多年时间里,新蔡郡民累次南迁入黄梅,先是侨立南新蔡郡,遂后侨立苞信县。南新蔡郡,辖苞信县、蕲阳县,后增辖永兴县。南新蔡郡郡治在故寻阳城,而苞信县城池,极可能在如今的蔡山镇聂福俊村。南朝梁绍泰二年(556年),苞信县改为新蔡县,也可能是新蔡县移民比例已经远远超过苞信县移民比例。但是,苞信县改为新蔡县,这是无争议的。新蔡县城旁唯一的一座丘山,也可能因为近新蔡县城而得名蔡山。慎县、阳唐左县、宋县与苞信县一样,俱属南朝宋大明八年侨置县。《宋书·州郡志》:江州刺史领郡九,“南新蔡太守,江左立,领县四,苞信令、慎令、宋令、阳唐左县令”慎县,春秋楚慎邑。西汉置县,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江口镇。晋属汝阴郡。南朝宋侨置慎县于黄梅境内,属南新蔡郡。宋县,三国魏改宋公国置,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附近。南朝宋侨置慎县于黄梅境内,属南新蔡郡。南朝宋、齐时在蛮族聚居区所置之县,称之为左县。因当时习称“蛮民”为“蛮左”,故名。《宋书·州郡志》南豫州晋熙郡太湖左县:“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立太湖、吕亭二县,属晋熙,后省,明帝泰始二年复立。”江州南新蔡郡阳唐左县:“孝武大明八年立。”苞信县、慎县、宋县,均与豫州新蔡有关,在黄梅境内所设均为侨县。此三侨县县治是分治,还是合治于苞信县,亦或者是慎县、宋县帖治于南新蔡郡,尚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阳唐左县,设置是为了管理境内蛮民。左县,可能类似于今天的民族自治州、县。阳唐左县会不会是塘阳县的前身?这也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研究的问题。若阳唐左县与唐武德四年所析之塘阳县有承续关系,那么阳唐左县县治,极可能与塘阳县县治同处。

新蔡县城(556年-598年)南朝梁绍泰二年(556),苞信县改为新蔡县。至于为何要改名新蔡县,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蔡县县治城池与苞信县县治城池是同一处。极可能在如今的蔡山镇聂福俊村。唐武德四年析黄梅县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义丰县治在今大河镇义丰村,长吉县治在濯港镇郭林咀,塘阳县治疑在黄梅镇,那么,新蔡县县治,不可能在江北故道以北与其他三个县治扎堆。故而蔡山镇聂福俊村,是苞信县及新蔡县县治无疑。永兴县城(486年-581年)可能因为南渡汉人日益增多,南齐永明四年(486年)析蕲阳县之东境立永兴县。该永兴县的版图,大约为江北故道以北的黄梅县全境及今武穴市北部部分地区。永兴县在公元486年至556年,与苞信县同时存在,说明两县治城池存在一定距离。苞信县为侨立县,为安置移民、灾民之需,永兴县的设置,则应为管理土著原居民之需。土著原居民占了先机,良田熟地自然是绝大多数为其所有。移民、灾民则更多的是在湖滩、荒洲开垦。因此,苞信县及延续的新蔡县县治城池,在蔡山镇聂福俊村,更符合情理。据有关文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的黄梅境内土著与南迁的汉人,就多次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永兴县存在的时间只有95年,其城池在何处,尚不得而知。大河镇陈志谷与桂堰河湾处,或许是永兴县城所在。隋开皇元年(581年),永兴县改名新蔡县,永兴县城可能因此弃用,版图整体并入556年由苞信县改名的新蔡县。

黄梅县城(598年-621年)隋开皇十八年,新蔡县更名为黄梅县。黄梅县志及其他历史文献均记载,黄梅县得名于黄梅水,那么黄梅县城必须在黄梅水附近。黄梅水发源于黄梅山,今天的考田河即古时的黄梅水。黄梅县志记载旧县城在百花畈(亦称白鹤畈),有考证认为故黄梅县城在今大河镇王河村王家墩。有一支张氏宗谱记载:元初,其先人新六公,自江西饶州乐平来黄梅县,任教谕,定居于西厢九渠畈(今王河村西边张家畈)。依次判断,王家墩为故黄梅县城无疑。南晋州城(621年-625年)黄梅县建立仅23年后,唐武德四年(621年)就析黄梅县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立南晋州属之。按理南晋州城应在故黄梅县城,义丰、长吉、塘阳三县城池可能为新建,新蔡县则因其旧城。黄梅县城高塔寺塔,俗称古塔、乱石塔。该塔为唐守中兄弟于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建于高塔寺内,故名高塔寺塔。义丰县城(621年-625年)唐武德四年析黄梅县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立南晋州属之。义丰县故城在今大河镇义丰村,这是无任何疑问的。长吉县城(621年-625年)唐武德四年析黄梅县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立南晋州属之。长吉县故城在今濯港镇郭林咀,这也是没有争议的。塘阳县城(621年-625年)唐武德四年析黄梅县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立南晋州属之。塘阳县故城,今在何方?若无文物佐证,恐怕不会有人能确证,塘阳县故城之所在。今天,我们只能通过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其可能性。当年黄梅县一分为四,四县所辖版图面积应该较为均衡。义丰县在大河,其所辖区域当为大河镇、苦竹乡一带。长吉县在濯港,其所辖区域当为濯港镇、孔垄镇(部分)一带。新蔡县在蔡山,其所辖区域当为蔡山镇、新开镇、刘佐乡一带。塘阳县在黄梅镇,其所辖区域当为五祖镇、黄梅镇、独山镇、下新镇、停前镇、杉木乡、柳林乡一带。元皇庆元年(1312年),迁县治于今黄梅镇,或为故塘阳县城所在。县治旁有大塘一口,先前应是与西池塘相连,县治在大塘之北,或因之曰“塘阳”。再者,今之黄梅县城,在初唐时居民甚众,且有市坊。也或者是故塘阳县之遗留。新蔡县城(621年-625年)延续故苞信、新蔡二县县治及城池,不复述。黄梅县城(625年-至今)唐武德八年,省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废南晋州,复置黄梅县。此时黄梅县县治及城池,应是延续隋开皇十八年设立的黄梅县治及城池。元皇庆(1312年),由百花畈(亦称白鹤畈,即今大河镇王河村王家墩)迁县治于今黄梅镇,此后县城再无变迁。最后,将黄梅境内的州郡县治城池情况,列表汇总,以供参考。希望爱好黄梅历史文化的朋友们,一起深究。序号州郡县名立废时间治所所在地存在年数1寻阳县前164-304濯港镇张下屋南化城山(意生寺)468年2南新蔡郡378-589濯港镇张下屋南化城山(意生寺)211年3苞信县464-556蔡山镇聂福俊村梅城上92年4慎县464-556蔡山镇聂福俊村梅城上92年5宋县464-556蔡山镇聂福俊村梅城上92年6阳唐县464-556黄梅镇县政府所在地92年7新蔡县556-589蔡山镇聂福俊村梅城上33年8永兴县486-581大河镇太山村桂堰95年9黄梅县598-621大河镇王河村王家墩23年10南晋州621-625大河镇王河村王家墩4年11义丰县621-625大河镇义丰村4年12长吉县621-625濯港镇郭林咀4年13塘阳县621-625黄梅镇县政府所在地4年14新蔡县621-625蔡山镇聂福俊村梅城上4年15黄梅县625-1312大河镇王河村王家墩687年16黄梅县1312-至今黄梅县县政府所在地--作者:浣斋主人,原名张虎,黄梅濯港人,定居武汉。从事规划设计工作,高级工程师。喜好历史文化、民俗方言研究及诗词、文学创作。

编委会曹锦军总编魏鲜红主编唐亚红执行主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