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历史 坡刘村建村不晚于中唐时期

坡刘村建村不晚于中唐时期

坡刘村村名正式出现于地方志的是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农历辛未年)所修《咸阳县志》。县志记载,咸阳县东北乡东贺里下辖的村有:“杨阁村、坡吕村、年村”等22村。其中“坡吕村”即坡刘村。吕、刘音近,怀疑是编修县志时的口误所致。又因为该《咸阳县志》其它篇目中有“坡劉村”的字样。据此推论,坡刘村早在乾隆年之前就已正式得名。

那么,坡刘村始建于何时呢?

坡刘村始建于何时,我们所能查阅的正史资料看不到踪迹,但我们根据近年来发现的碑文等实物,参照正史考证,结论是坡刘村建村应在唐代武周年间,不会晚于中唐时期。

实物证据一:新修高山太白庙记

村民刘希望保存有《新修高山太白庙记》碑石,因历史原因已经断成数块,字迹磨损不全,但还可以看到一些字样。从残存字样中大致可以看出修庙是为了祈雨,庙址在村正北之最高点上(“庙址正其北之XX”),注明“廟科地叁畆陸分劉成舍” ,碑文的撰写者为“县儒学教谕魏x撰” ,立碑时间为 “嘉靖x年”。(注:引号内文字均为碑文原文。X为看不清楚的文字。以下同)

碑的背面刻有大量捐资人姓名,其中以刘姓居大多数,也有其他姓氏,如章、张、黄、方、郭、印、元、李、杜、石等。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521——1567年。“嘉靖x年”之x字样模糊,但似为“元”字。碑文的撰写者“县儒学教谕魏x”,在明万历时修订的《咸阳县新志》中记有其人,姓魏名玺,嘉靖元年时任咸阳县儒学教谕。魏玺作为县儒学教谕撰写碑文,据此推断,此碑应在嘉靖元年所立。(注:教谕为学官名。宋代开始设置。元 、明 、清三朝,县学亦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训导数人。儒学教谕相当于今天的县教育局长,或县学校长。)

《新修高山太白庙记》碑石立于嘉靖元年,也即高山太白庙修建于嘉靖元年,即公元1521年,捐资人来自那些村庄虽无法考证,但多数姓刘,表明坡刘村在明嘉靖之前已经存在,并且是以刘姓为主的村庄。

由此碑可知,坡刘村建村无论如何都在1521年之前。

实物证据二:西南城古皂角树。

另一确凿证据为村西南城(原坡刘二队)村委会对面之老皂角树。树身已经枯朽,仅余约三分之二树皮支撑茂密树冠。树下之西北侧为当年西南城村民饮用水的水井(1977年后弃用)。依照常理,应该是先有井后有树,也就是说水井至少与树同龄。根据咸阳林政方面考证后挂牌,该树已有500多年树龄(实际可能更长)。据此可知水井凿成至少也有500多年了。于挂牌时的2000年上推500多年,大约为1500年左右,这个时间为明弘治(朱祐樘年号,1488年——1505年)年间了,这就是说,坡刘村南城出现至少在1500年之前,与上面修建太白庙时间基本一致。

实物证据三:南北二城间古老的城墙与城壕。

根据老辈人口口相传,坡刘村是先有北城后有南城。对坡刘村的城墙考证说明这一传说是正确的。上世纪50年代,南北二城之间有残存城墙与城壕隔开,城墙高差约在7——10米,城壕尚有2——3米深,宽约十余米。南北二城间仅有一巷道相通,巷道中还有城楼城门存在。比较而言,早先(民国时期及其以前)北城有东西两个城门城楼而无北门,南城有东门、南门城门门楼而无西门(民国时在城墙上开个洞子方便人畜通行)。这些遗存也证明,坡刘村绝对是先建筑的北城,巷道间的城门城楼就是早期还没有南城的时的坡刘村南城门。如果同时修建,根本没有必要在南北二城间构筑高大的城墙与相当深度宽度的城壕。西南城凿井约在1500年,那么南城有居民多到必须凿井的程度必在1500年之前。据此推测,北城的存在当更早。

那么,北城应该早到什么时候存在?

我们假定这口水井与南城同时出现,根据《明史》、《明实录》两部典籍,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全国人口为59873305人,明成化15年(公元1479年)人口达到明朝峰值,为71850132人。98年间人口增加20%稍多。以此速度计算,原来的一个村子发展到需要重新修建另一个同样规模的南城,约需要500年时间。我们以此计算,坡刘村北城约在公元1000年之前就已存在。1000年即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998~1003年),再以一个300年计算坡刘村出现居民到需要也有能力建那么大的北城,坡刘村至少于公元700年就已存在。公元700年是个什么年代,是武周圣历三年。考虑到安史之乱、五代战乱、宋辽战争,辽金战争等战乱年间人口不增反减的情况,坡刘村建村也许更早。

据此,我们绝对可以引出结论,坡刘村至少在唐代就已存在,且不会晚于中唐。

实物证据四:刘元勋父母合葬墓墓志铭考。

刘元勋父母合葬墓志铭中有关于刘元勋家族谱系的说明:“据状,赠公讳君弼,字辅宇,祖籍毕郢原之南杜村。其先世曰海者,偶过鲜原,见古树下有蛇兔盘卧之异,遂移居之。数传生耽,耽三子,季曰世林,无子;子伯兄子孟冬曰渭北翁者,是为公王父。配杜氏,生二子,曰龙冈翁希臻、槐庄翁希儒。继配陈氏,生一子,曰歧冈翁希明。歧冈翁,公考也。”(见于《渭城区志》)

古人的墓志铭一般都是请有文采的名人撰写,碑文撰写者一般是根据主人家提供的资料撰写铭文,于是就在铭文前加以“据状”二字,以表示铭文中所述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换个说法,就是说墓志铭里所说的内容都是听主人所说,至于是错是对、是真是假他概不负责。据此,我们可知,该墓志铭内容应是刘元勋或其家人提供。这样,我们来看墓志铭中“数传生耽”,这个“数传”只是个概数,而不是具体的几传,表明刘元勋自己也不知道其祖上刘耽究竟是刘海的第几代传人。“蛇兔盘卧之异”也只是刘元勋家族人的传说而非实据。因为根据动物习性蛇兔不可能同卧,蛇缠兔就是要吃了兔。但迷信的生肖婚配中另有一种说法:“生肖蛇+生肖兔=中吉”,意为属蛇男和属兔女的组合属于一般吉利,这是缘于男的厉害女的柔弱,感情虽不会太浓烈,也不会有太多波折和冲突,是比较平稳的一对。所谓“蛇缠兔,必定富”也是缘于蛇烈兔柔之想象,均非实指,不足为凭。估计刘元勋上辈族人大约受此迷信影响才有见“蛇兔盘卧之异”的说法。我们姑且不管此说法是否属实,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是刘海为坡刘村开村第一人(或开村人之一),也是坡刘村刘姓肇兴始祖(或始祖之一),第二是由刘元勋的曾祖父刘耽开始世系清楚:刘耽——三子(按伯仲叔季排序,应为第四子,但碑文如此)刘世林(其余二子无名)——刘孟冬(老大的儿子过继)——刘希明(与长房刘希臻、刘希儒共兄弟三人)——刘君弼(辅宇)——刘元勋,计六传。

根据墓志铭,刘元勋父亲刘君弼“生于明万历四十年二月辛巳,卒于崇祯十五年二月乙卯,年三十有一”。母亲“卒于大清康熙二十三年八月乙巳,距生万历四十三年八月乙亥,寿七十。”由刘元勋父亲出生的明万历四十年即1613年上推五代,,一代按25年计算,五传125年。这样上朔125年,刘耽应生活在1488年前。1488年为明孝宗朱祐樘的弘治元年,比西南城的挖井时间仅早约12年。由此可以证明,刘元勋六世祖在世时坡刘村北城已经存在,刘元勋修建坡刘村城墙一说不可靠。估计也就是对原有城墙毁坏的部分进行修整而已。

刘元勋父母合葬墓志铭中,谓其先祖刘海最早来到“鲜原”,“ 数传生耽”,这虽然是“据状”,做不得准,但大体这些问题还是清楚的。第一,坡刘村刘氏先祖刘海由南杜村迁来。至于刘海是单独迁来,还是与兄弟一同迁来(村民传说是兄弟二人从南杜村迁来),迁居到此地时,这里是否已有居民存在,无法判定,甚至是否有刘姓居民存在,也无法判定。第二,“据状”的“数传”是个估摸数字,究竟是几传?不得而知。第三,墓志铭中“其先世曰海者”并不能说明刘海仅仅是刘元勋家族先祖,因为花落生籽,子孙繁衍,刘海“数传”之后不可能只有刘元勋一脉。刘海也可能为坡刘村刘氏的共同先祖。

结论:根据前面的史实分析推理,刘海来坡刘定居的时间应在中唐之前。

(0)

相关推荐

  • 魏晋简史:晋灭谯蜀之战,统一南方

    魏晋简史:晋灭谯蜀之战,统一南方 关键词:刘裕杀刘毅.刘裕灭后秦 前因 刘裕杀刘毅:412年,东晋太尉刘裕察觉到荆州刺史刘毅有异心,便率军从建康(今南京)出发,前去讨伐:刘毅未能及时集合军队,仓促应战 ...

  • 北京话不是普通话,北京北城话跟北京南城话,说话的韵味也不一样

    北京话不是普通话,北京北城话跟北京南城话,说话的韵味也不一样

  • 我滞在南城到北城的中途

    我滞在南城到北城的中途 文/贤达 这里是高速公路 人们想着天堑变通途 炊烟起了   夕阳也落了 众生没有于约定的佳期从路口冲出 就这样滞在南城到北城的中途 车灯不可熄灭 守着寸土   好像守着末路 又 ...

  • 踏青赏花攻略发布!八达岭清明假日提前开园

    人间四月芳菲尽,长城杏花始盛开.清明节假期,到八达岭登城踏青赏花,想必是广大游客出游的重要选择.记者从八达岭景区了解到,在清明节三天小长假期间,八达岭长城景区(包含水关长城.古长城)开放时间调整为6: ...

  • 每天一县: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

    太史慈子义 海安市(320685),取临海平安之意.南朝陈时设立海安县,2018年设立县级海安市. 辖4个街道.9个镇:海安街道(原中城街道).孙庄街道(原南城街道).胡集街道(原西城街道).隆政街道 ...

  • 这个春天,我和桃花打过照面

    这个春天,我和桃花打过照面 史彦林 这个春天,我和桃花打过照面 我还活着,脚步就不曾停着 季节总能让我碰到一些意外 正如这个春天,我和桃花打过照面 北城与南城 一只烟卷被掐灭的时候 苍鹰掠过北城的天际 ...

  • 坡刘村史 历史 坡刘村解放前大事记

    坡刘村解放前大事记 一.唐代建村到满清灭亡 1.根据坡刘村现存历史文物以及人口增长规律考证,坡刘村建村应在中唐之前. 2.根据东户后人刘元勋父母合葬墓之墓志铭以及老辈人传说,毕郢原上南杜村人刘海偶过鲜 ...

  • 坡刘村史 历史 坡刘村刘姓祖源分析

    坡刘村刘姓祖源分析    文  刘彦强 按照前面的实证分析,坡刘村刘姓祖先刘海公至少应该在公元700年即武则天圣历年间已经从南杜村迁徙到坡刘村.那么,刘海的祖先也即坡刘村刘姓祖源又是谁呢? 一.刘姓祖 ...

  • 坡刘村史 历史 戚姬墓、庙建地分析

    戚姬墓.庙建地分析 一.六处戚姬墓.庙何处为真? 戚姬死后葬于何处,史书并未有明确记载.现存的戚姬墓.庙遗址很多,主要的罗列于后: 1.山东定陶戚姬墓与戚姬寺.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城东北十二华里, ...

  • 坡刘村史 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坡刘村建制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的坡刘村建制沿革 1949年5月18日咸阳解放,建立了县级人民政权.6月1日开始区乡建设,共设立十一个区公所和一个区级市政府.到7月1日各区共建成四十八个乡政府,划全县476个自然村为14 ...

  • 坡刘村史 历史 先秦与两汉时期坡刘村所在地毕郢原归属变迁

    先秦与两汉时期坡刘村所在地毕郢原归属变迁 一.毕郢原之来历 坡刘村是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城街道办下辖的行政村,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之腹地,渭水之北,泾水之南的咸阳原上. 咸阳原是今人所称之地名,但古 ...

  • 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曾经的农耕

    坡刘村曾经的农耕 一.播种前的整地 犁是古老且历史悠久的耕地农具,早在西汉时代我国先民就发明了犁这种耕地用具,并且使用牛来拉犁耕种.直到上世纪的70年代,尽管已经有了拖拉机这种机械,但牛拉犁依然是最主 ...

  • 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的农耕概况

    坡刘村的农耕概况 一.耕作制度 1.一年一熟 ⑴.春播秋收:第一年谷雨前种棉花,农谚:"春木骨朵散,种棉蛋",又说"枣芽发,种棉花".到立冬前把棉花收获完毕,棉 ...

  • 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的公社公共食堂

    坡刘村的公社公共食堂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的产物.在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的宗旨得 ...

  • 坡刘村史 经济 坡刘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坡刘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地历来都是私有制.各朝累代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中有一部分是自耕农,他们手里只有少量土地,而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地主和上层社会手中.其他大部分农民是佃农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