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饥饿感?

有一次,我妈喊我侄子吃饭,侄子不肯吃,说是不饿。我妈恨恨地说,你一天到晚都说不饿!侄子说,是啊!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饿。

一个没有饥饿感的孩子,对食物是缺乏兴趣的。对美味是缺乏敏感的。

不过,不会饥饿?简单,饿两餐,饥饿感就饿出来了。

比没有身体饥饿感更可怕的是没有精神饥饿感,这不是饿两天能饿出来的。

我们的孩子有精神饥饿感吗?

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读了好看的书,就会不断地去找好书读。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成就感和不满足感,这些最后都会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有了这种饥饿感作为动力,孩子才会自觉地孜孜不倦地阅读与思考。

而一个没有精神饥饿感的孩子,你要让他主动读书是非常难的。

形成一个人“精神饥饿感”的最佳时机是中小学阶段。科学上一般认为阅读的关键期在14岁之前。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

一个只在教科书中停留的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限的。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教育专家朱永新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

第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

“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朱永新说,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两套大纲绝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

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

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多大作用,更无法培养孩子的精神饥饿感。

阅读会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它给孩子的成长打下精神底色。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孩子学会自主飞翔。

吃饱了,会有一段时间不饿。阅读不是这样,是越读越饿。培养孩子的精神饥饿感,是孩子成长中的关键一步。一个饥饿的孩子是会自己找吃的,一个精神饥饿的孩子,无需你的督促,也会走得更高更远的。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饥饿感?

1、老师尽量不要给孩子布置太多单调重复的低层次作业。布置作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好老师都会在如何给不同的孩子布置恰当的作业上深入研究。过多的低层次作业并不能提升孩子的成绩,却有可能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挤占掉孩子开展自主学习的时间。

2、寻找孩子感兴趣的书,并不断开拓孩子的兴趣领域。这是老师和家长应该长期坚持的一件事。

3、引导孩子深耕其中的一两个领域。这得找高手引领。

4、阅读是有门径和方法的,有效指导必不可少。不要推荐孩子看那些打击阅读兴趣,降低阅读品味的所谓经典。不是所有经典都适合孩子阅读,不是某某部推荐的书,都是适合孩子阅读的好书。区分和识别永远是阅读中的重要能力。

考试要考怎么办?我只能说,所有以考试为最高目标的学习,要么在考试中败下阵来,要么在生活中败下阵来。

有些书的妙处不是孩子随意阅读可以领略的,一定要听听、看看行家的分析和讲解。入其门方能知其妙,知其妙方能激其趣,激其趣方能行之久远。

世间最美好的时光,不是吃饱了不知道饿的时光;而是饥饿并能找到食物的时光。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武阳东路308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