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庸君嘉靖起狂澜:爆发

引爆矛盾的嘉靖

继续批判之旅,开始说明朝皇帝们的坏话了。

前文说到了恶果与怪胎,这两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

从哪说起走呢,按时间顺序吧。

怪胎孕育于朱元璋的时期,朱元璋因为倭患(那会应该是真的倭患)简单粗暴地实行了海禁,将自唐朝以来快速发展的海上贸易给强行截断了。

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沿海已经诞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海外贸易的家族。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家族自然对朱元璋恨之入骨,但是他们与朱元璋比那就是人与细菌的对比实在是实力悬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你大明皇帝不准我明干,那我就黑着干——走私呗。

渔民

而另一方面大明朝的禁海令过于霸道严重威胁了沿海普通人民的生计,许多渔民不得不铤而走险继续私下捕鱼,明朝的官兵捕快自然不会放过这种领赏钱的机会。

被逼于无奈的渔民们索性就把家搬到了船上,但是人终究得上陆啊。

这些渔民们很快找到了办法,他们在明朝管辖薄弱的岛上聚集起来繁衍生息。可是渔获那是靠天吃饭,当有的时候吃不上饭了,这些渔民便聚集起来上岸做无本的买卖。这一来二去的渐渐地抢劫从副业变成了主业,于是明朝的沿海地区一个个海盗集团便应运而生了。

那些做海上走私生意的家族自然会经过海盗们的地盘,海盗们需要陆上的物资生活,走私犯们需要武力保护自己的走私品不被朝廷给缉没,于是被明朝逼到海上当黑户的这两拨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盗们也纷纷入伙在走私生意中参了一份股。所以到了明朝中期,这些海盗再也不仅仅只是海盗,他们同时是渔民更是走私商。

当时的中国民间海外商贸正是靠着亦商亦盗的这批人,在与明朝水师的捉迷藏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汪直

朱元璋的海禁最终造就了这么一个怪胎,而这里面的佼佼者正是汪直(明朝这个名字出现两次,一个西厂厂公,一个大海贼,都不是啥好鸟)。

恶果怎么说呢?码字的前面文章提到了它是一种变相的收缩行为,怎么给大家解释清楚呢?

对了就从胡宗宪这说吧。

胡宗宪这个玩意十足的斯文败类,不知为何现在在网上被吹成了民族英雄般的存在。(对码字的评语不服气就去看看《明史·胡宗宪传》里都记录了些什么,真是佩服那些给胡宗宪写词条的脸皮啊,看来他们应该姓胡才能这么厚着脸皮把胡宗宪传就写了不到一半出来。)

这玩意阴险狡诈、陷害忠良、贪赃枉法、为祸地方、自私自利,哪有半点网上宣扬的为国分忧的心思。

史籍里最能表现胡宗宪自私自利小人嘴脸的事例就是逼死徐海和汪直被杀了。

胡宗宪这种小人竟然成了抗倭英雄了

徐海真心想要归顺却被胡宗宪贪功逼杀,当然词条又在为他们的大明民族英雄辩解啥不得已了。

那我们来看看汪直吧。

胡宗宪在汪直这件事上两头耍宝满嘴跑火车,对朝廷声称一定会剿灭汪直,对汪直声称你的要求没问题。

汪直想回乡,胡宗宪立马帮忙让他回去,弄得汪直以为胡宗宪已经打通关节自己马上就能洗白了,结果声势太大把他自己给弄到杭州牢里去了。

对此的码字的要问胡宗宪一个问题了,既然你同意汪直归降为何朝廷不知呢?

还有有些人给胡宗宪乱加一个什么请求解除海禁的功绩,这个记录仅见于清初所成的《国榷》中,官方史料并不认可。

以码字的对胡宗宪的观感也不认可这个说法,胡宗宪这个小人没那个狗胆提这个。

汪直死就死在这个上面,汪直毕竟是一介草民他不懂不怪他,胡宗宪那么奸猾的官场老手他自然懂得其中的门道。

在这之前码字的想讨论一个问题,汪直死得冤不冤呢?

汪直其实一开始是明朝的‘自己人’,他与明朝相互帮助,明朝默许汪直半公开的走私,而汪直则帮助明朝剿灭海盗。

但是随着沿海的海盗们在汪直和明朝的合作下不断被做掉,汪直的势力越来越膨胀,投到他帐下的海盗越来越多。

这其中就有徐海等人,这些人到了汪直的手下后依旧四处劫掠明朝沿岸各地。词条说汪直对此不知道码字的只能呵呵一笑,对徐海这种大势力一点不掌握他汪直还能成为东海的总瓢把子,早被人丢海里喂鱼去了。

到了除了他汪直没有更大的海贼时,明朝动他那就是必然的了。

汪直出卖同伴换来的也是明朝的出卖

于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俞大猷率明军偷袭汪直老巢沥港,但是汪直很奸猾直接逃之夭夭了。

打蛇不死,还是明朝养肥的东海上最大的那条蛇,这下麻烦了。

同月,海贼汪直纠倭寇扰濒海诸郡,至六月始去。

明朝史料很明白,真正的‘倭患’正是由此开始的。

汪直幻想着用这种方法迫使明朝能答应他的通商要求,沿海无数平民百姓因此惨遭荼毒。

所以汪直被斩杀一点不冤。

汪直其实提出让民间资本参与外贸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不被明朝的权贵阶层所容了,他已经触到了以嘉靖为代表的利益阶层的逆鳞了。

胡宗宪多奸猾啊,怎么可能去触嘉靖的逆鳞,他会要求解除海禁那太阳一定从西边出来了。

这个逆鳞就是码字的在《明亡帝责——仁宣盛世下的危机二:收缩》中提到的恶果。

汪直之死乃至明朝‘倭乱’这些纷纷扰扰的背后其实都是那恶果与汪直为代表的怪胎矛盾彻底爆发的结果。

但是呢,对这个恶果码字的举不出来太具体的证据,因为明朝几乎没有关于这个恶果的直接证据流传下来,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去寻求真相。

而这个恶果是由明朝两个奇葩政策共同造就出来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个恶果的始作俑者是朱元璋,他的海禁以及郭桓案为这恶果准备好了土壤;而朱棣奇葩的封贡制度为这恶果备足了养分,其后在明朝皇帝们的精心培育下这个恶果茁壮成长。

如码字前文所讲郭桓案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明朝的民间资本被彻底摧毁了,而朱棣实行封贡需要大量的手工业品,这使得民间的手工业在朱棣时期得以恢复。

到了宣宗朝直接开征各种榷税和栈税,明朝的工商业开始得到发展,但是这个发展是畸形的。

工商业是需要大量资本的,可是郭桓案已经把天下富户一扫而光,那么朱棣到明宣宗时又是什么人将资本投入工商业的呢?

官僚的亲属们,至于为啥偏偏是大明朝的官僚们的亲属有资本投入工商业中,这个问题您直接问他们好了。

所以从郭桓案后,明朝的工商业一直都是‘官营’的,不是明朝政府直接管理就是官员亲属们在管理。朱元璋在当年掀起郭桓大案为父母亲报仇雪恨时肯定没有想到,他最恨的商人们会因为他的政策在他的儿子时期就重获新生,而且还是官商一体的。

然后就是朱棣那神奇的封贡制度,使得外贸被变成了某种外交仪式,当外贸变成了外交这就决定了能参与到封贡中的商家必须得有相当的背景才行。

这必然造成了一个恶果——垄断。

封贡被少数商家所垄断,也就是外贸被少数人给垄断了。

明朝的工商业只为满足这些垄断集团的需求,无可避免地被限制了发展,毕竟数量决定价格。

这种垄断自然会造成一种收缩,那就是财富被集中到少数人手上囤积而不是在全天下流动,这对明朝工商业的打击可想而知。

明朝的海禁生命力那么强真是因为明朝皇帝一个个是遵守祖制的模范吗?

垄断集团自然要维护垄断集团的利益,而这个垄断集团的头头或者最大的股东就是明朝皇帝。

明朝中叶在张居正等改革前,明朝京官贪污码字的觉得情有可原。

为啥?还不是这个垄断集团的头头明朝皇帝太混蛋!

他给京官发薪水你知道都发啥吗?

封贡物品啥多发啥,啥过期了就发啥,什么市价高就发啥。

尤其是市价高的这个太黑了,比如胡椒收购价格才100钱一斤,他给你按市价10000钱一斤算工资。但是这市价不知道是哪年的了,实际市价可能还不到1000钱一斤,可是工资就得按这个价给你算没得商量。

不贪污,你就等着一家老小当饿死鬼吧。

封贡与民生无关

明朝那个荒诞的封贡,进口的物品基本上都是高端奢侈品,除了极少数权贵大明朝没其他人用得起。

明朝历史上有很多开矿的记录,随之而来的就是矿工起义不断,明朝开那么多矿为啥呢?

因为封贡让明朝每年真金白银大量外流呗,封贡时期的明朝是严重的出超失血。

所以现在那些张口闭口就说封贡多牛多牛的,拜托你去看看土木堡之变、俺答京郊游、努尔哈赤之叛都跟你家大明的什么政策密切相关。

虽然民间资本偷偷摸摸地在底下搞走私,但是百余年来日积月累到了嘉靖时期也是非常可观了。

可走私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拥有巨大资本的民间力量渴望正常地参与到外贸之中去,希望结束这种偷偷摸摸的日子。

因此海商们选择和明朝朝廷合作对自己的百年同伴海盗们下手,希望以此换取自由通商,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可是海商们要实现的愿望会动皇帝老儿的蛋糕,嘉靖对海商集团食言也就是必然的了。

面对嘉靖维护自身集团垄断利益的举动,已经拥有了相当实力又眼见明朝衰败的海商集团这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们贸然选择了以武力逼迫嘉靖屈服的不归路,最终双方的矛盾彻底地以‘倭乱’这种形式爆发了出来。

随着汪直被杀局势变得不可收拾,对此码字的不得不对胡宗宪胡大人的忽悠和闯祸的能力表示佩服,倭乱玩那么大就是这老小子一手促成的,还好有俞大猷、戚继光给他擦屁股。

海商们为一己之利,劫掠地方企图以武力逼迫嘉靖就范,给沿海无辜民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这真应了马克思那句话: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为汪直等人翻案之风可休矣。

不过嘉靖的胜利,或者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胜利也就到嘉靖为止了,时代的进步终究是挡不住的。

本篇因为对前面多篇总结所以字数较多请见谅。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庸君嘉靖起狂澜:危机四伏》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给个赞给个关注鼓励下码字的吧。

(0)

相关推荐

  • 明代倭寇之患,为什么会困扰其四十多年的时间?

    倭寇本是指海盗,但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倭寇一词再次兴起,也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代名词,至于说明朝被倭寇困扰四十余年,这完全是不正确的,这四十余年仅仅是后期倭寇在嘉靖年间爆发的倭寇之乱,至于为什么能产生 ...

  • 明亡帝责——庸君嘉靖起狂澜:赶虎入笼

    码字的继续给明朝最聪明的皇帝--嘉靖歌功颂德. 说到嘉靖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有两个人非常受欢迎,一个是明朝执政时间最久的奸相,一个是明朝的第一清官. 在民间传说中清官刚正不阿与奸相斗智斗勇最终扳倒了奸相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下)

    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罪名对不对呢? 上接前文. 袁崇焕的罪名: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前文已经说明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在说'纵敌长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上)

    甩锅开始 上接前文.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这是崇祯诛杀袁崇焕罗列的最主要的几条理由,可是这些理由能站住脚吗? 以谋款则斩帅. 前文说过了袁崇焕谈和都是跟朝廷报备的,崇祯明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毛文龙之死

    上接前文. 袁崇焕在粮饷上并没掐过毛文龙的脖子该啥时发就啥时发,但是他在觉华岛设立的饷司对船只的检查却比登莱时更加严格,于是毛大帅的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从饷司设立后袁毛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前面提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自寻死路

    崇祯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 前文码字的说到了大量的战船出现在了登莱附近的海面上,登莱兵备道王廷试和登莱总兵杨国栋赶紧调兵遣将准备迎击. 毛 文 龙 再 拜 上 书 於 满 洲 国 皇 帝 陛 下.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崇祯元年七月

    崇祯帝其实也该算是年青有为者 上接前文. 袁崇焕紧赶慢赶地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赶到了北京,然后他就不着急了. 一个月的时间他在北京一直待着没有要挪窝的意思,对此性急的崇祯多次在平台召见了他,主要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一错再错

    没有留下画像的崇祯帝 上接前文. 明朝正儿八经的明朝皇帝基本上都留下了肖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说是基本上是因为有三人因为不可抗力没有留下肖像,他们是建文帝朱允文.明代宗朱祁钰.明思宗朱由检. 原因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改朝换代

    木匠皇帝要走了 上接前文. 本来该说毛文龙的,但是码字的发现得先介绍下背景才行,可能毛大帅得往后挪挪了. 话说皇太极宁锦惹了一身骚回到沈阳,这时他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察哈尔部的鄂托克奈曼.敖汉向自己 ...

  • 明亡帝责——熹宗乱局:袁崇焕与皇太极初识宁锦

    他又来露个脸了. 上接前文. 为什么孙承宗和袁崇焕一定要把防线向北推呢? 袁崇焕在一篇给天启的奏疏例说得很清楚: 关外四城虽延袤二百里,北负山,南阻海,广四十里尔.今屯兵六万,商民数十万,地隘人稠,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