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圆满完成工作,还得不到重视,三位古人告诉你办事的“真经”

在现代职场中,努力的员工并不少,能够按时完成老板交代任务的也同样有许多。然而,这些人往往不会受到老板的青睐与重视,以至于不少人都因此抱怨。老板为何不喜欢这些听话的员工呢?古人的三个回答可能很靠谱。究竟是哪些回答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按时、定量、保质地完成工作,是每一位在职员工应尽的义务,也是赚取工资最基本的条件。当然,职场中干活拖沓之人也有不少,他们都是老板呵斥的首要对象。与之相比,听话的员工似乎更能受到老板的欢迎,毕竟他们能够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为公司盈利作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不少人也都发现,即使自己在公司非常努力,总是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却仍不能受到老板的足够重视。不但升职加薪没有自己的一份,就连最基本的夸奖也十分吝惜,令人感到有些心凉。其实谈到此处,我们也不必自怨自艾,因为在事情的背后,存在着你并不知道的隐情。至于其中的隐情究竟是什么?我们且看以下三位古人的回答:

一、和珅的回答

和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大贪官,也是乾隆皇帝最宠幸的官员之一。和珅之所以能够被乾隆皇帝宠信其实是有原因的,其中的最主要的,还是他懂乾隆皇帝的心思。有道是“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和珅办事不仅会干,而且还会巧干,急皇帝之所急,忧皇帝之所忧。

和珅受乾隆皇帝差遣,前往云南彻查李侍尧贪腐案,并将李侍尧家产抄没。李侍尧虽然有贪赃枉法之心,但是与和珅比起来却仍然是“小巫见大巫”,乾隆皇帝自己也心知肚明。乾隆此次派遣和珅的真实目的,其实只是为了查访云南省情,以巩固中央集权。和珅当然知道乾隆的想法,于是在查办李侍尧时,顺便派人整理出省情秘奏三则,并奉上了自己的应对之策。如此一来,乾隆皇帝龙心大悦,从此对和珅更信赖有加,视其为左膀右臂。

二、萧何的回答

萧何是汉初名臣,也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兄弟”,一直以来,萧何都是刘邦的“后勤部部长”,专门管理粮草与户口安置等问题。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由此可以看到作为领导的刘邦对萧何的能力是十分肯定的。

萧何在起事之前,曾经依仗自己的官员身份多次袒护刘邦,令其数次在危机时,转危为安。在起义之后,随着起义军节节胜利,萧何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命令攻入咸阳的起义军不得烧杀抢掠,而是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图书,并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和当时的社会情况,以此巩固起义军的实力。与此同时,在楚汉相争时,他还亲自推荐韩信成为大将军,并着力解决粮草的运输问题,可谓是“操碎了心”。正是因为萧何本人的“操心”,刘邦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在前方征战,最后获得成功。萧何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凡事都能帮老板想在前面,想不受到赏识都很难。

三、张居正的回答

张居正是明嘉靖时期的权臣,也是当时朝廷内颇具眼光的重臣之一。嘉靖26年时,张居正考取进士,并于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掌握朝廷之内的一切军政大事。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十年,极力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力争让明朝出现中兴的局面。在财政上,他主持推行“一条鞭法”;在军事上,他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以凌云翼、殷正茂为将平定西南叛乱;在吏治上,他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犹如一股清流般,让大明帝国重新受到洗礼,政治一度十分清明,嘉靖皇帝也视张居正为心腹大臣,对其颇为仰仗信赖。张居正的回答阐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公司规模变得更大,老板才会从中得到利益,老板这才能对自己刮目相看。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