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虫的正确应对方法:“宜防不宜治”,一旦发生,其实已经晚了

巢虫的正确应对方法:“宜防不宜治”,一旦发生,其实已经晚了

中蜂巢虫如何治疗?有经验的养蜂人都不治疗巢虫,预防更重要

导读:养过中蜂的朋友都知道,巢虫是中锋的一大虫害,对于中蜂养殖来说,可以说能够让中蜂不长巢虫,已经是中蜂养殖成功的一半。很多朋友总是在问中蜂巢虫怎么治疗,但是实际上,中蜂巢虫是完全可以不用治疗的,只要做好预防即可,可以这么说,中蜂巢虫是“宜防不宜治”的,一旦巢虫已经发生,实际上已经晚了。

巢虫发生的特点

在中蜂养殖中,巢虫的发生一般新组建的蜂群是不会有巢虫的,往往需要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当然,我们采用现成的蜂脾构建的蜂群除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巢虫会在养蜂一年左右后产生呢?为什么巢虫有专门发生在中小弱群呢?

第一:旧脾过多

中蜂巢虫的发生,除了与中蜂的清巢能力有关之外,还与中蜂的习惯有关,因为中蜂具有咬脾习性,往往会将蜂群中老旧子脾咬掉另造新脾,这个过程中会在蜂箱底部形成大量的巢脾蜡屑,而巢虫就喜欢这种碎脾,于是在蜂箱底部繁殖,形成成虫以后上脾危害蜂群。所以说如果我们放入蜂群中的巢脾都是新脾,最后蜂群中产生了巢虫,那么巢虫产生的根源就来自于蜂箱底部的残余蜡屑。

第二:蜜蜂护脾程度

我们在养蜂过程中都知道,一般强群不易发生巢虫,而一般强群蜜蜂都是紧凑的,一眼看去我们很难看到巢脾,巢脾都是被蜜蜂包裹着的。弱群不一样,弱群往往有大量的蜂脾暴露在外面,这两种结果导致了巢虫上脾的难易程度不同。对于巢脾被蜜蜂包裹的蜂脾而言,巢虫上脾危害首先接触到的不是蜂脾,而是蜜蜂,如果巢虫首先接触到蜜蜂,蜜蜂自然会奋起反抗,导致巢虫上脾危害失败,最后重新掉落在蜂箱底部;如果巢脾暴露在外面,没有蜜蜂包裹,这种情况下巢虫自然能够轻易上脾,最后危害蜂群。

巢虫的特点

巢虫喜欢老旧蜂脾,尤其是老到发黑的蜂脾,巢虫最喜欢,而新鲜的纯蜂脾,巢虫是无法在里面生存的。

为什么说巢虫“宜防不宜治”?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巢虫的发生需要我们养蜂人给巢虫“提供”条件,如果条件不足,就算想要巢虫滋生也困难,从这点来说,其实巢虫我们是完全可以通过预防来进行解决的。

我们都知道,中蜂蜜价格昂贵,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中蜂蜜的贵应该说不光是中蜂蜜特有的杂花蜜形态,更是因为中蜂的抗逆性强,不易生病,几乎只要不出现巢虫就不会生病,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中蜂蜜是相当的绿色的,可以说完全可以不含药物成分,而意蜂的蜂螨,必须采用药物才能解决,从这点来说,也不再中蜂蜜的价格高昂。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让中蜂蜜不遭受任何污染,那么就应该避免巢虫的发生,不用药物治疗巢虫,采用技术解决巢虫,这样我们的中蜂蜜自然是纯天然的。所以说想要解决中蜂蜜绝对无污染,最好的方式就是巢虫也不用药。

为什么说巢虫发生了都晚了?

对于巢虫的发生而言,如果用药,其实目前药物对巢虫的杀灭是有一定的时间要求的,很多朋友都发现了,常用的巢虫清木片实际上对巢虫的杀灭时间也在一周左右开始,这个过程中巢虫对蜜蜂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采用物理性杀灭,一般就是轻微的单张蜂脾寻找巢虫,这种方式以破坏巢脾为代价、中蜂的更换单张蜂脾、这种方式以损失单张巢脾为代价、严重的换箱换脾,这种方式以损失一整箱的巢脾为代价,虽然说巢框巢础可以进行消毒二次使用,但是损失了大量幼虫脾与蜜粉脾,对于整个蜂群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巢虫不治如何防?

其实想要预防巢虫非常简单,我们只要抓住两个重点,从蜜蜂的特点和巢虫的特点出发,在蜂群中营造巢虫无法滋生的环境,自然能够达到预防巢虫的目的。

第一:养殖强群

对于一个强群来说,蜜蜂自身防御能力增强,大大提升了蜜蜂自我预防巢虫的能力,巢虫无法上脾危害,自然达到了预防巢虫的目的。

第二:保持略蜂多于脾

上面已经说到了,巢虫往往从暴露的蜂脾上上脾危害,我们让蜜蜂数量掠夺,不让巢脾暴露在外面,这样巢虫上脾首先就接触到蜜蜂,蜜蜂自然是不会让巢虫上脾危害的,达到了预防巢虫的目的。

第三:定期打扫蜂箱底部巢脾蜡屑

蜂箱底部的巢脾蜡屑是巢虫滋生的根源,所以我们只要定期将蜂箱底部的巢脾蜡屑打扫干净,这样蜂箱内就没有巢虫滋生的环境,从而达到预防巢虫的目的。

第四:定期换脾

这里的定期换脾很多朋友做到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往往更换的不是新的蜂脾,而是更换了部分旧脾进入,这样的方式仍然让蜂群中有巢虫可以滋生的环境,所以我们在更换蜂脾的时候,不是更换掉旧脾又加入旧脾,这种情况容易将本来就带有巢虫的巢脾再次放入没有巢虫的蜂群中,巢虫直接从蜂群中开始滋生,所以我们更换的蜂脾应该是新的蜂脾。

第五:培育抗性强的蜂王

除了做好上面四点,我们在养蜂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选育优质蜂王,从整个蜂场中选择对巢虫抗性能力强的蜂群配与蜂王,达到蜜蜂自身对巢虫有一定抗性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