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与WEY,单挑吧! | 解势 · 自主4+1
领克与WEY的豪赌,也可能寄托了自主品牌向上最后的希望。
2013年的上海车展上,在日内瓦获奖的观致引来无数叫好之声,4年过去了,迟迟没有摆脱亏损的它让未来变得遥遥无期,自主品牌的高端梦也再度搁浅;2017年的上海车展上,WEY以“豪华”之名,领克以“时尚”之名,以豪赌之势再次向自主高端化发起冲击。
领克与WEY,未来,是演绎与观致相同的故事,或湮没于历史长河?还是伴随着自主品牌高涨的态势,树起自主品牌里程碑?伴随着争议与担心,领克与WEY都已发出了颠覆中国汽车市场的呼啸声。
领克与WEY的必然
很长时间内,冲入高端是所有自主品牌的梦,却一直不可企及。顶着“共和国长子”光环的红旗品牌至今还在泥淖里无法自拔;曾经的奇瑞瑞麒品牌已经消失很久;眼前的观致品牌几乎可以被判断为自主冲高的又一个失败案例。
残酷的现实是,倘若自主品牌想要在未来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真正实现中国汽车的强国梦,高端之路又不可避免。更严峻的是,逐渐恶化的形势也在逼迫自主品牌向上。
经历了2016年高速增长后,市场在2017年开始回落,一季度甚至遭遇了销量下滑,“马太效应”的呈现更预示着可犯错的空间越来越小。“最后的窗口期已经到来。”这是东风雷诺、东风启辰等众多车企高管达成的共识。
目前有利的形势是,自主品牌正处于良性增长中,尤其是第一阵营的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以及长安汽车,这让此轮自主品牌的冲高颇被看好;同时,一直与自主品牌“肉搏”的对手——韩系车日渐式徽,这给自主品牌向上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2017年的上海车展上,长城汽车带来了WEY品牌,首款车型VV7正式上市;吉利汽车则携领克品牌出席,发布了领克01的量产车。对于冲高,这两家目前势头最好的民营企业已经迫不及待了,当然这脱离不了客观需求。
从2013年开始,借助于SUV市场的爆发,长城汽车收获了巨大红利,王牌车型哈弗H6的销量甚至能秒杀掉众多一个品牌的销量,只是长城汽车的天花板似乎越来越近了。
过去的两年内,长城汽车虽保持高增长,可增幅较最高峰时期已经出现回落。今年一季度,哈弗H6的月销量已经停留在4万辆左右,不复去年之勇;同时哈弗H8的失败也一直让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耿耿于怀:“H8两次推迟上市对于长城的影响很大,其实问题真的不大,就是觉得特别窝囊。”
所以,无论是创造新的增长点,还是完成魏建军的高端化夙愿,长城汽车都需要高端品牌来打破目前的困局。为此,魏建军主动走向台前说:“我要成立一个新的豪华SUV品牌,这个品牌以我个人的姓氏命名,他的名字叫做:WEY。”魏建军的举动既暗含着长城汽车的决心,又在豪赌着长城汽车的未来。
较之于长城汽车的决绝,吉利汽车的状况无疑好了很多。如今,吉利汽车正处在最幸福的时刻,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近28万辆,位居自主品牌第二,轿车与SUV的均衡发展又让这家民企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中。
可是这并不意味吉利汽车已经高枕无忧。有着“最美中高级轿车”美誉的博瑞经历了两年历练后,目前发展势头向下,单月销量已经回落到4,000多辆,吉利汽车阶段性的冲高正遭遇瓶颈;同时“失去沃尔沃”的传言也始终困挠着吉利汽车的品牌向上。
所以,吉利汽车想要在未来继续成为自主品牌的领先者,能与合资品牌贴身肉搏,实现品牌向上、打造高端品牌就是吉利汽车强大的必经之路。在这一点上,吉利汽车与长城汽车一样,都在豪赌未来。
只是在这场豪赌背后,谁又会笑到最后呢?
谁能走出来?
“哪个品牌印象最深?”围绕着上海车展喧嚣的话题,《喷喷三人行》节目的三位业内人士汪云青、卫金桥以及徐峰均把票投给了领克品牌。
“虽然不一定成功,但领克成功的机会很大。”对于领克品牌与WEY的突围,汪云青显然更看好前者;业内人士孙勇也觉得领克品牌成功的可能性要比WEY多一成。
当然,这种最直观的判断首先来自于产品传递出的信息。在车展现场,虽然WEYVV7吸引了众人围观,但始终没有引起观众的惊叹。“整个设计语言缺乏思想,没有太多的创新。”徐峰更是直言,在内饰设计上,WEY VV7与哈弗H7具有较强的借鉴性。
相比于WEY展台的热闹,领克展台需要排队参观就证明了它的更火爆。领克01更是得到了业内认可,汪云青就表示,领克品牌已经找到了设计的方向,整个设计能够符合自主高端品牌的要求。
除了产品之外,让市场更看好领克品牌的还有现状的比较。
对于吉利汽车而言,坚持正向研发、轿车和SUV两条腿走路多年后,吉利汽车在整个体系建设上都处于最好的状态,同时沃尔沃的背书又让领克品牌在技术力量上具备优势。实际上,领克01不仅基于和沃尔沃40系列同平台的CMA产品架构,这款车也是由吉利欧洲研发中心所设计研发,其中多数研发人员也来自沃尔沃。
长城汽车在面临天花板的情况下,回旋的余地明显要落后于吉利汽车。同时,产品结构的不完善、技术研发缺乏支持也让市场对WEY充满着质疑。据长城汽车内部人士透露,在最核心的发动机总成上面,WEY VV7与哈弗H7也基本一致。
新品牌的运作模式上,这两家也大相径庭。领克品牌更具创新意识,领克品牌高级副总裁魏思澜曾表示,领克品牌将采用“无忧体验”的创新商业模式,包括为消费者提供终身免费质保、更具透明的价格体系与订单系统。
WEY则更加传统,在模式上没有脱离哈弗的老路。从目前的信息显示,无论是渠道建设还是销售模式,WEY与哈弗品牌并无二致。
但即使比较了这么多不同,也并不意味着领克品牌就能比WEY先获得成功,更不会意味着这两个品牌就都能获得成功。
“这是什么车,谁造的?”、“如果领克卖17、18万元,那我不如买合资品牌了。”围绕在WEY以及领克展台,熙熙攘攘的消费者不断重复这两个问题。确实,作为市场中新的品牌,WEY与领克都要重新受到市场“我是谁”的检阅。可惜的是,自主高端品牌想要得到认可却不是容易的事,像雷克萨斯打开美国市场一样,需要非常充分的市场前期分析和巧妙的销售策略,当然还要祈祷一下好运气。
另外,合资品牌的强敌环饲,也会给这两个品牌的成长设置重重障碍。尤其是在15~20万元区间,这两个自主品牌将直接合资品牌短兵相接。面对市场底蕴更深、阵线更完整的合资品牌,领克品牌与WEY能够抵御多强的冲击?
“如果我是长城汽车与吉利汽车的高管,我会对推出这两个品牌投反对票。”对于打造这两个高端品牌,孙勇至今都保持质疑。
可预见的是,WEY与领克的热度不会随着车展就结束,而是随着时间推移被市场不断检测,舆论的旋涡也会伴随着这两个品牌的成长或者幻灭。对于充满未知的前方,这两个品牌还有很多路要走。【END】
本文节选自《汽车公社》杂志5月刊封面故事
速度 深度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