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合资为做强中国汽车探明新方向
此次吉利与沃尔沃的合资以及领克合资公司的成立,不仅对吉利的发展意义重大,更为如何做强中国汽车工业,探明了新的方向。
中国汽车工业就像一个巨婴,大而不强,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积累不够,无法与世界一流的汽车公司相抗衡。但如今,如何从技术入手,做强中国汽车工业,似乎也慢慢有了答案。
8月4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控股集团和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正式签约,分别成立了技术公司吉利—沃尔沃合资公司(暂定名为:宁波时空方程技术有限公司),以及领克汽车合资公司(暂定名为:领克投资公司)。
自己跟自己合资,就像自己跟自己结婚一样,都是李书福的,为何还要这样瞎折腾?这似乎是外界对此次合资最大的质疑。“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的前提,今后也不会改变,我们要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就需要成立这样的合资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表示。
实际上,这两个合资公司的成立,对四方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在“合规”的框架内,吉利将借助沃尔沃的技术,实现中国品牌在技术方面的飞跃,为20200战略的实现打下基础;沃尔沃也将共享技术,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流动,为沃尔沃的持续转型和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对领克这一新品牌来讲,直接赋予了其合资品牌的身份,为下一步的品牌提升,以及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条件。
更重要的是,吉利沃尔沃的合资以及领克的合资,通过创新发展的方式,解决了多年来中国汽车“以市场换技术”难以成功的难题,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也为做强中国汽车工业探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协同,多赢局面
吉利—沃尔沃合资公司的主体为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其按照50:50的股比,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如共享沃尔沃SPA平台和四缸发动机,以及吉利CMA基础模块架构和7DCT变速器等最新技术,实现零部件联合采购,同时双方还将共同开发下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技术。
实际上,就算吉利已经把沃尔沃收购了七年之久,但对于核心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也需要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这里的合规是指符合规则、规律、法律法规。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吉利汽车并不能直接使用沃尔沃的技术,虽然吉利控股拥有沃尔沃,但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在技术方面也需要以合作和授权的方式进行。
其实在2012年3月份,吉利汽车就与沃尔沃汽车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吉利汽车将全面使用沃尔沃授权的先进技术,打造旗下高端品牌,以丰富产品线及进一步提升吉利汽车品质和竞争力。此次虽然是局部利用沃尔沃现有的技术进行合作,但也被看做是吉利与沃尔沃合作迈出的关键一步。
如今,吉利汽车再与沃尔沃汽车携手,以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打破了之前付费使用技术的限制,实现了从技术转让到交叉授权的转变,同时双方的合作将不限于某一领域某一平台和阶段,而是在所有领域全方位的合作,能最大限度实现合作共赢。
对于这个合资公司,正如李书福说的那样,是内部的协同合作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的标志,合资公司通过深化技术合作,充分共享资源,为两个公司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世界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划时代的变革,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规模效应是最为理想的商业模式,也是在市场需求快速升级中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术协作,能够在研发、采购、制造方面得到成本的较大优化,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这应该是李书福最想看到的局面,也是吉利实现全球化、规模化,成为全球受人尊敬的汽车集团的重要体现。
正如“大众教父”皮耶希玩转12个品牌,以及戈恩玩转雷诺-日产联盟一样,这背后都通过协同效应,实现了降本减耗。数据显示,雷诺-日产联盟2016年协同降本从2015年的43亿美元增长到了50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协同效应将达到55亿美元,如此一来,企业才有更大的盈利能力,和持久生存下去的动力。
领克汽车合资公司的主体为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HK 0175)三方,新公司成立后,吉利汽车将拥有领克汽车50%的股份,沃尔沃汽车拥有30%的股份,吉利控股集团拥有20%的股份,这将有助于吉利和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技术协同和规模效应。
对全新的品牌领克而言,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模式,让领克名副其实成为一个属于中国的全球化合资品牌,毕竟领克作为欧洲设计、欧洲研发的汽车品牌,要在中国落地,需要符合合资的规定。同时,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沃尔沃不仅还将继续为领克品牌背书,在运营推广等方面,沃尔沃或将为领克提供更大的支持,助力领克成功进入欧美等国际市场。
沃尔沃是领克品牌的主要技术提供者,入股领克也是沃尔沃应该得的技术回报。沃尔沃入股领克后,财务报表上将直接多利润来源,将为沃尔沃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撑。同时,明年,沃尔沃基于CMA同平台的兄弟车型XC40将推向市场,有了领克01打头阵,也将为XC40的销售探明方向。
中国品牌新探索
今年上半年,根据狭义乘用车批售量,吉利已经拿到了中国品牌的冠军地位,吉利为何能够从浙江一隅的民营企业,取得今天这般这就,同时还收购了澳大利亚DSI、瑞典知名豪华品牌沃尔沃、英国伦敦出租车、宝腾和莲花汽车的部分股权,一跃成为国际化的大汽车集团。
实际上,在2009年4月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就专门召开研讨会,总结吉利汽车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旨在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发展道路。那么八年后的今天,吉利汽车的发展今非昔比,从一种成功到另外一种成就,这其中的经验和意义值得探究。
此次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以及领克合资公司,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与国际领先豪华汽车品牌建立全面技术授权、协同采购的战略合作关系,是中国汽车产业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引领创新模式、掌握前沿技术、形成原创能力的生动案例,它解决了中国汽车工业60余年来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比如在“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上,中国品牌就遭遇了沉重的一击。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大批外资汽车公司涌入国内。中国汽车工业因历史原因,走上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
然而直到今天,这种合资的模式虽然让中国汽车产销量两旺,但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早就是成为不争的事实,也就意味着“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并不能算作是成功,更是催生了一批在合资企业丰厚利润的“糖衣炮弹”下,难以作为的中国品牌。
在之前帝豪GL的上市发布会上,李书福感慨,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还属于幼稚产业,很难长成高大上的英俊青年。中国汽车产品及品牌形象屡遭病垢,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在反复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可能。
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受人尊敬的根本。汽车技术需要积累,但受中国汽车工业短暂的历史长河的限制,必须要寻找一条创新的捷径,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与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开展竞争。
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李书福艰难地拿下了沃尔沃的全部知识产权,这是一份价值16亿美元,涵盖发动机,整车平台、模具安全技术、电动技术等10,963辆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在“合规”和尊重沃尔沃的前提下,吉利在以把沃尔沃当老师的道路上,建立了健全的研发体系,确定了企业管理、研发流程和标准,以及获得了沃尔沃几十年来积累的试验数据库经验,这直接为吉利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持久的动力。
其实,吉利与沃尔沃合资,以及领克品牌的成立,在创新的模式下,实现了产品创造的可控性、产品技术的双向性、产品开发的自主性、品牌的共享性、国内外市场的开放性,以及定位的互利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依靠外资品牌的现状,完全走上了一条自主发展、自强技术的道路,在中国汽车工业“大”的基础上,更为中国汽车工业如何走强,探明了新的方向。【END】
速度 深度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