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作家】唐焱/父亲和他的李太白

父亲和他的李太白

作者:唐焱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却有一个与身份不那么“和谐”的喜好:读书。
父亲那个年代,人们热衷诵读的是毛泽东诗词,父亲当然也能背诵。诸如《沁园春 长沙》《水调歌头 游泳》《红军不怕远征难》等诗篇,至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之类的典句,更可谓信口即出。
但这些并非父亲的钟爱,他一生所读,最喜欢的是陶渊明和李太白。陶渊明诗文,父亲读的篇什并不算多,散文爱的是《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诗呢,主要是《归园田居》和《饮酒》一类;此外,我记得,《归去来兮辞》父亲也曾涉猎。
对李太白就不同,也许是唐诗在民间的流传之广远胜于晋文,也许是因好饮而爱屋及乌,父亲喜欢李白诗,差不多有点偶像崇拜的味道:随便哪里看到或听到一首诗,只要是李白的,父亲必得当场熟读成诵而后罢——年轻时候的父亲母亲,记忆力都特别好,一首绝句,父亲说,“拢共有几个字”,差不多可以立读立背;随便哪一首李白诗,只要是他能背诵的,就必在各个场合应景“贩卖”,必带着我们姐弟几个读背,甚至,要用毛笔或柴火木炭以小楷书写在家中的各色器物上——厨房猪栏的墙壁、衣柜碗柜的柜门、大门房门的门板、灶台的烟囱底座、冬天的木箱式火炉、夏天的蒲扇、母亲从别处讨来剪制鞋样的硬纸板,无一不是他题写太白诗的好去处。
太白诗里最多的是酒和月,父亲恰好又好饮,所以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李白斗酒诗百篇。农事不忙的冬季或不能出工的阴雨天,东邻西舍,凡喜欢喝点酒的农人,大多乐意到我家来围坐闲谈,顺便共饮一两杯谷酒,讲些掌故佚事,父亲每回少不了的,就是讲他的李太白,背他的李白诗。只有完小毕业的父亲,竟可以从李白“十五好剑术”讲到“天子呼来不上船”,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讲到国舅爷捧靴、高力士磨墨……兴之所至,就会大背太白诗,什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什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什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什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父亲的脑海好像是天然的李白诗海,只要他一张口,那些诗句就像海潮般一浪高过一浪地涌出来,流淌到在座的每一个人的耳中、心里。旁边听着的人,不管懂不懂这些诗句,都会为父亲的好记性折服,每每父亲背完一首,他们就恭敬地呈上酒杯,说:“快喝酒,快喝酒。”农人秉性不善美言,只把他们的佩服之心,融在这捧送的酒里。父亲呢,似乎也不曾有过诗人李白那种”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的孤独感慨;相反,他很享受这种众人折服的感觉,甚至有点小嘚瑟;这时候,若酒喝到了微醉,年近四十的父亲还免不了生出点“少年心事当拿云”、“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壮气,让你完全想象不到,这是一个家有老小人丁八口、一辈子靠卖气力营生的农民。
只有母亲半嗔半笑地说:“背这么多李白的诗,我也没看见他给你送过一滴酒来。”
父亲一点也不丧气,他说:“哎呀!你呢,自己不喝酒不读书,就不晓得诗酒的快乐,正所谓'诗酒趁年华','烟出文章酒出诗'呢!……”
母亲说:“你反正心宽,捡三百两银子不喜,落三百两银子不愁。”
父亲便说:“本来嘛!喜也一世,愁也一世。李太白说得多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毫无疑问,父亲与母亲的“论战”,最后总以父亲的“诗教”和母亲的默认其理而告终。
不过,父亲最享受最嘚瑟的,还是教我们姐弟几个背唐诗和“勒令”我们在众人面前展示他教会我们背诵的诗句,那真是父亲的高光时刻,用母亲的话说,父亲是“尾巴都翘到了天上”。
暑假是父亲教我们背诗的主要时日,新年正月则是他展示“诗教成果”的焦点时间。暑假农事“双抢”,父亲母亲时常忙到“两头黑”,我们也要跟着做不少农事或家务。这样的时光,至今说来似乎仍有不少“痛苦”记忆,但同时也有一样抹不去的快乐,那就是父亲在午休或夜晚乘凉时教我们背唐诗。
午休时,我们小孩子是不肯歇息的,父亲和母亲则铺了竹簟子在堂屋的通风处躺着小憩。为防止我们到屋外乱跑而被烈日暴晒,父亲就将唐诗用小楷毛笔抄在蒲扇上,带着我们比赛背诗。有时是姐弟几个轮流背一整首,看谁背得又快又好;有时是“飞花令”式的句子接龙;有时是我们小孩合起来跟父亲“打擂台”,为了打败父亲,母亲这时也自告奋勇加入我们的队伍……奖惩的法则是输了的人给赢了的人扇风十下至五十下不等。结果呢,自然是父亲取胜的时候多,我们也心服口服,轮流为父亲可劲地扇风,嘴里还一边大声念着李白的诗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父亲则微闭着眼,笑着说:“哎呀!爸爸真咯是不羡长安天子船 ,不慕太白长安眠啊!……”
夜晚月朗星稀,山风送来丝丝清凉。晚饭过后,母亲带着我和大妹妹在月光下搓洗一家人的衣物;父亲和小弟小妹就在旁边的竹床上躺着,他的诗教又要开始了。月光皎洁,庭院明亮如昼,蒲扇上的诗句看得清清楚楚。父亲选出那些我们背得不够熟的,一次次“点拨”“抽背”;又将诗句句意慢慢解释,告诉我们一些诗中的情与理。在这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诗文背诵中,我们一个个渐渐长大,上了初中,高中,大学,直至有了自己的人生;我们或多或少地继承了父亲的某些品格与文化基因,知道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明白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而便懂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们心里,也慢慢有了一点太白的身影。故此,逢年过节父亲要我们在亲友面前背诗时,我们都没有怯过场,更没有砸过父亲的招牌,这让我们得以成为父母的骄傲,也是他们辛苦劳碌一生从生活里获得的最甜的犒劳。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早年一直都没能拥有一本他心心念念的《唐诗三百首》,更别说《太白诗全集》。父亲将诗句抄写在各色器物上,除了方便随见随读,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为省点买纸的钱。
一开始,我们姐弟都不知道父亲是从哪里学来这么多诗文的,以为他天生这么厉害。直到有一年正月,我跟他到邻村高坪坪上的彭家大屋(也就是现在的坪上书院的前身)去拜年,才恍然大悟:父亲的诗文都是跟着他的至交彭忠纯伯伯在彭家私塾先生彭熊冰爷爷处“野学”(平江方言,指不交学费的“蹭课”学习)的!彭老先生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老书先生”,家有手抄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幼学琼林》《民间应酬》等书,还有祖传的印刷本《论语》和《古文观止》。怪不得父亲只要在家(为赚点活钱,父亲先后几次到外省外县的大山里做过伐木工人),一到冬天农闲就喜欢往坪上大屋跑,怪不得他除了擅长背唐诗外,还可以背“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记得那时父亲不止一次对母亲说过彭老先生的《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不止一次说,等哪天有了余钱,就去买。
而这个“哪天”,似乎等了很久。这期间,家中经济略有宽裕,父亲便买了不少“配诗画”(主角依然是太白诗)张贴在墙上,又买了一垛白纸,裁剪好,让母亲用针线缝制,做成线装的簿册。之后,父亲便开始抄录一些诗文,有唐诗宋词,还有《古文观止》中的《曹刿论战》、《归去来兮辞》等。
再后来,父亲开了酒坊酿酒,家里终于有了一点真正意义上的余钱。果然,那年暑假,父亲利用去岳麓山的机会,从长沙买回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一套上、下两册的《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是红色封面,上面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头像,薄薄的一本;《古文观止》是酱色封面,上面印有战国马车的图案。这样的书,在当时的农村,别说是“扛锄头把的”(平江方言,指地道的种田人),就是做小学老师的伯父,也没有呢!
这一天简直成了我们家的节日。母亲还特意加了一样我们爱吃的辣椒炒肠皮,父亲喝了比往日更多的酒。饭后,父亲捧着三本书翻来翻去,一会儿要我背《东鲁门泛舟》,一会儿要妹妹背《望庐山瀑布》,一会儿自己又背起了最爱的《桃花源记》和《将进酒》……父亲说,“长沙的书店只怕有你们的教室那么大叻,以后爸爸还去买更多的书来,你们谁喜欢读,爸爸到时候就带谁去长沙,买专门的《李太白诗集》!”
母亲笑父亲:“三句不离李太白,哪天不作田了,只怕真的会成诗人。”
父亲反正不生气:“那是,’世上除了李太白,哪个不是偷书贼’,要是生在唐朝,我说不定还真是个诗人。”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高一暑假,我因不适应学校寄宿生活,物理又学得一塌糊涂,便有了辍学的念头。伯父说:“女生外向(平江方言,意思是女儿长大了要外嫁)”,不读了就不读了吧!”父亲和母亲听了很不高兴,等伯父走后,父亲说:“伢崽呀!过去爸爸和你娘都是想读书没条件读啊!现在我们就只能卖力气!你多读点书,往后享福的是你自己呀!爸爸也不指望你们当官发财,就盼着你们多读点书,将来能考大学跳出农门最好,不能的话,多读几年书总有好处的呀!你别看爸爸一天到晚就背李白的诗,世上的好诗好文还有好多哦!但爸爸只一个小学毕业,文墨太浅,好多书读不懂,没办法,只能背点唐诗呀!……”
我这才算懂了父亲独爱太白背后的酸与苦,重返了校园。
后来我考了大学,选了中文专业,父亲特别自豪,认为这跟他过去的诗教关系莫大,他有点得意地跟母亲说:“你看咯,以后孩子们肯定給我买酒的买酒,买书的买书……”
入大学时,父亲将我送进校园。学校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一应俱全,父亲特别高兴。临回家了,他陪我慢慢走着,说:大学也要努力哦!读书是一辈子开眼养心的事呢!爱读书的人,就眼界宽些、眼光高些,心也亮堂些,明理些。……你以后是要当老师的人,尤其要多读书背书,将来学生才会信服你哪!”
我默默地听着,默默地记着,至今都不敢,也不忍忘却。
……
前几年,岳阳着力打造宜居文化城市,岳阳楼公园外围和南湖长堤都建了古诗碑廊,李白的诗篇多有镌刻。一次父亲来了,我陪他到南湖长堤诗廊边散步,特意找李白的诗指给他看。父女两个说起几十年前他教我们背诗的往事,七十多岁的父亲念着“且就洞庭賒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诗句,沉醉在岁月的芬芳里。夜色迷蒙,恍惚之间,我似乎看到一叶扁舟载着酒、载着月漂荡在湖面上,看见船头有一个身影,我不知道那是父亲,还是父亲的李太白,我只听到他对我说——
纵使家贫无藏书,不可心贫无诗情。

作者简介

唐焱,岳阳市一中教师。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0)

相关推荐

  •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百一十七首《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古风泊客一席谈]   金陵酒肆留别      [盛唐·李白·七言古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

  • 这一生,明月清风,甚好

    明月来相照 唐代,虽然离现在已有千年,然而一直都有着来自它的传说. 提起唐朝,人们知道最多的是唐诗,当然唐人街也是经常有人提起的. 唐诗代表了唐朝文化的最高峰,几十个字,便是一段人生,一段游记.汉字的 ...

  • 人与人的差距有多大?李白喝的酒比杜甫的贵33倍!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酒中官员" 寒冷的冬夜,漆黑的夜晚,温一壶新酒,悠然地啜饮,写一首小诗,反复地琢磨. 白居易最懂养生,遇到美酒之时,所有的 ...

  • 闲话诗仙李白

    开元.天宝年间,是唐代诗歌发展的极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两颗光芒万丈的诗坛巨星,他们就是这回要谈论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的 ...

  • 聞锺記郵 | 诗酒英豪

    聞锺記郵(2323)诗酒英豪        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的"诗酒趁年华",直接把诗与酒写在了一起,正应对了无酒无诗意,因酒起诗意,举杯邀故人, ...

  • 一生送别为梦想,半世流离见真章!十首李白送别诗,帮你扶稳友谊的小船!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不死鸟酃鎏碶槸镠 一.李花怒放一树白  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无语凝噎,执手相看泪眼. 这样的场景,古往今来 ...

  • 【洞庭作家】唐焱/父亲的酒杯

    父亲的酒杯 作者:唐焱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才想到要送父亲一套像样的酒杯 . --题记 父亲一生有两个爱好:读书和喝酒. 关于父亲的记忆,我最深的儿时印象之一就是他和亲友或乡邻共饮的场景:众人围坐,父亲 ...

  • 【洞庭作家】张维忠/父亲的渔网

    父亲的渔网 怀念我的父亲 作者:张维忠 老家的偏屋墙上挂着父亲在世时用过的几种渔网,静静的,布满了灰尘. 老家在洞庭湖平原,水系较多,各种小河.塘坝里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年少时常常跟随父亲去网鱼. ...

  • 【洞庭作家】唐焱/美妞,生日快乐

    美妞,生日快乐 作者:唐焱 首先要感谢你这个漂亮的小天使十八年前降临人间时没有看中那些好看多金有才华的阿姨,而是选择了平凡的我来做你的妈妈.感谢你十八年的成长带给妈妈的快乐和成长--是你让我拥有了&q ...

  • 【洞庭作家】柳阿芳/给父亲的一封信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给父亲的一封信 作者:柳阿芳 亲爱的父亲: 您好!这是女儿出生三十多年来第一次给您写信.您是我最熟悉.最亲.最爱的人,有很多话不好意思当面向您表达,今借 ...

  • 【洞庭作家】何贵/父亲的“座驾”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父亲的"座驾" 作者:何贵 说到座驾,古人一般说坐骑.古人所说的坐骑,除了作为代步的工具外,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父亲的座驾,主 ...

  • 【洞庭作家】唐丽华/春行洞庭

    春行洞庭 作者:唐丽华 巴陵春早,随处走走便知道. 大年初二,春光明媚,正好户外走走,便陪九旬老妈妈到洞庭湖边汴河街游春了. 暖风熏得游人醉,最先让人感知春天的是这吹面不寒杨柳风了!立春虽不过几天,但 ...

  • 【洞庭作家】张逸云/父亲的河流

    父亲的河流 作者:张逸云 父亲回老家清水河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上个月初,一场大病,把这位93岁高龄抗战老兵的生命,推到了死亡边缘.夜半时分,他奇迹般挺过来了,声音微弱说:"老四,送我 ...

  • 【洞庭作家】方良/定制敲门砖《漂在南国十八年》之三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定制敲门砖<漂在南国十八年>之三 作者:方良 乡谚云,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在华生居住一年零三个月了.我没有工作 ...

  • 【洞庭作家】谭湘岳/永远的张谷英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书 评 永远的张谷英 <大屋之魂>读书随笔 作者:谭湘岳 以人名著称的特大型民居古村落张谷英大屋,坐落于岳阳东乡的渭洞山区,距今有600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