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读《道德经》| 拾陆
晚上好欢迎和鲲一起读《道德经》
开设本系列,是想聚集一批同好,一起来学习中国经典,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静下心提升自己,从中受益,鲲就充当一个领读者的角色(预计花6-7个月的时间更新完)。《道德经》在中国哲学界地位无需置疑,修心首选,必是它了。
大家要知晓的是:本系列《道德经》原文内容会和通行本有所差别,参考了通行本、帛书本、郭店楚简本。
今天是第十六章的内容。
第十六章·笔记
本章讲生命的本位和节律,提出了归根复命的概念。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把清虚作为身心的基本态,宁静地守住本分。万物生长,我们可以从中观察生命的循环往复。
“清虚”是天之德,天得一以清,“宁静”是地之德,地得一以宁。天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把资源转换给地,地因为宁静,也能守住、运化这些资源。所以“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老子在教我们模拟天地的德性,把“清虚”当成生命的主干,静静地守护着,内心空明,生机自显,这叫“入静”(和印度的禅定是两码事)。
有了这种状态后,从浑然一体的角度去体察万物,看着他们生机勃勃地演化,又不断在落叶归根,整个生态都能从心里显现出来。
但这“观”的是灭绝吗?不是的,是生机。
————————————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万物生长演化很热闹吧,但最终还是会归还于根本。换句话说,不能归根的,都是夭折的。
「归根曰静,是为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归还于根本就叫做“静”,能够归根守静,生命力就能重生,这是生命法则,理解了这个法则,才能叫做明白人,不能理解这个法则,就是“假人”,不顾一切去追去一些虚妄的目标,结果就是“凶!”
佛教认为生命是灵魂投胎而来,道家则认为是“三家会面”的结果。一是父精母血(受精卵,相当于电脑硬件),二是过去的灵魂(相当于操作系统),三是“得气”,这个气从玄牝中来(相当于通电)。所以从三家会面的角度来讲,人的身心要是出问题,除了硬件故障(遗传基因)、软件错误(灵魂的业障)之外,还得检查供电的问题,所以古时的修道者都要“练气”。
而“练气”就是找到那个“玄牝”所在,天地扎根于大道,万物与人扎根于天地,天地和人其实是同根同源,所以人的生长方式,一定得维护好自己的根系。但很大很大一部分人的思维都是单向度的,总想着霸占资源、征服自然,这就是在砍伐自己的根。
他们漠视生命法则,每天都幻想着追求最大化,然后兴高采烈地拔掉了自己的电源🔌……所以就是“妄作,凶!”
————————————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理解了归根复命的法则,内心就会宽容(一个元气饱满的人,内心是虚静的,动辄生气的人,经络大多不通),有了真正的宽容,反而能做到公平(因为宽容就能做到整合对接各方资源,从而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公平就能带来综合的治理(做到公平的人才能做上位者),能顺应天地的德性,也就是“合道”,合道则能永续发展,终身不会陷于崩溃。
没身不殆:终身不会遇到过不去的坎。“殆”有点类似于《寻梦环游记》里说的,人死之后,再被忘却,才是真正的死去。殆是指彻底的失败和崩溃,而合道的人,是不会遇到这种境地的。
oki,本章的内容就到这里啦。
参考资料可选以下几个:
① 古代: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
② 现代:《傅佩荣讲道德经》、《黄明哲正解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