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灼痛医案
患者,男,35岁。医院检查结果是消化性溃疡,在医院治疗几个月无效。
症状:胃烷灼痛,呕恶,嘈杂、嗳气泛酸,舌质紫暗,舌苔黄腻,脉弦数。
辩证: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祛湿,理气止痛化瘀。
方药:加味清中汤:
汤药
1、黄连6g、山栀10g、陈皮6g、清半夏6g、茯苓6g、甘草3g、草豆蔻6g、(后下)木香6g、(后下)甘松6g、乌贼骨l0g。水煎服,每日l剂。
2、白及15g、田三七2(开水泡,频服)。
服药半个月,胃烷灼痛,呕恶,嘈杂、嗳气泛酸等症状大有好转,舌苔较薄,没有那么黄了。原方加丹参、茯苓各20克。服药半年根治。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订的标准,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及脾虚气滞6个证型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只要对证下药,就会效如桴鼓,标本兼治。
中医属于胃痞、胃脘痛、反酸、嘈杂的范畴。
中医病机:慢性胃炎的病因较复杂,其病位皆在于胃脘以下,始则与脾胃有关,继而损及肝、肾。其病机多由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使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所致。各种致病因素往往互相关系,病机有虚实之分,始之初起以实邪为主,外感六淫,情志郁结,或因食、气、痰、湿、热所致;久病则以虚为主,或虚实相兼,寒热错杂。
西医则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从急性胃炎演变而来。
2、鼻、口、咽喉部局部病灶的细菌及其毒素吞入胃内,长期对胃的刺激。
3、经常习惯地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烈酒,浓茶,咖啡,过烫(冷)等饮食。
4、过度吸烟。
5、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6、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
7、胃酸缺乏,使细菌易于在胃内繁殖。
8、营养不良,如长期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B族。
9、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使胃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状态;
10、免疫因素,在某些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血清中,可测得壁细胞抗体(PCA)和(或)内因子抗体(IFA)。
11、幽门螺旋菌(compylobacterpylori)作为慢性胃炎的病因受到关注,且认为其与萎缩性胃炎的发作和发展可能有关。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如果不了解敌情,就如盲从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像西医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是是否像“盲从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在危险了。
西医治疗:一般消化不良症状,可采用抗酸剂,解痉剂,粘膜保护剂等。
1、抗酸剂只用于胃酸分泌增高或正常分泌的患者,能减轻吐酸、烧心等症状。若胃酸偏低或无酸者则不宜运用。抗酸剂有胃舒平、乐得胃,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150mg、2次/日),酸泵抑制剂如奥米拉唑。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如丙谷胺,每日400mg、分3次服用。
2、解痉剂缓解胃肠痉挛,减轻痉挛性疼痛:如普鲁本辛、胃疡平、安胃灵、吗丁琳、西沙必利等,对反流性胃炎,可使用胃复安和胆酪胺,胃复安有抑制胃和十二指肠逆蠕动、加速胃的排空、减少胆汁反流的作用。剂量每日为10~20mg/3次。胆酪胺可与胃内胆盐结合,加速胆盐的排除,剂量每日为3~4g/4次,但不宜长期服用。
3、胃粘膜保护剂可用胶体铋剂、麦滋林、生胃酮(每日100mg、3次),硫糖铝每日1g/3~4次。PgE(前列腺素E)15ug、每6小时一次以及胃泌素等。
4、抗幽门螺旋菌治疗:可采用三钾二枸椽酸铋每日120mg/4次,痢特灵每日100mg、3次,甲硝唑每日0.25g/3~4次,以及羟氨苄青霉素、羟氨苄头孢菌素。腹部透热疗法:以超短波或红外线在上腹部理疗,或腹部热敷“理疗热”等,可改善胃粘膜血流量,有利于缓解症状和胃粘膜之修复;但理疗必须无溃疡病存在;热敷必须无急性炎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