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真的是整体行业性低估吗?
我经常问自己,行业性低估一般是怎样产生的?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1.整个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整个行业的利润都是受很大环境的影响,2.大众对整个行业的严重误解。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才能称的上是行业性的低估。
那中国的银行业是周期性行业吗?其实严格来说所有行业都带周期性,只是强周期还是弱周期。中国的整体环境和对银行业的定位让中国的银行业实际上变成了弱周期行业。经济不好的时候,坏账多的时候就减少拨备和计提,而当经济好的时候就多计拨备和计提存好以后的粮食,通过财务上的处理平缓经济的波动,用时间换空间。这就是当前的中国银行业的特点。
那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是不是当银行业整体低估的时候,我们就抄底最低估的?或者说是买多支?或者买上行业etf?
银行股的长期持有者也叫银粉,其实在银粉里也分为“投资”“投机”有些人把银行股的“投机“叫”夹头“,包括银行界的大V”二马“对银行股的态度也是短多长空。这难道不是投机思想,如果长期都不看好,为什么短期要持有?而这几年的残酷事实也证明了买银行股的“银粉”们大部分实则是在买“周期股”因为周期股的特点就是大家都不知道业绩的爆发点什么时候来。需要多长时间,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年了。银行股一直都处在净资产的推动下缓慢增长。甚至长期不长。而有竞争优势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优质银行股却走出了长牛的走势。其实这几年的市场走势和银行股的业绩分化,真的不是完全不合理,可能现在很多银粉不愿承认市场的合理性。有些人不认为“招商银行”等优质银行能享受那么相对“高”的估值,而其它银行股不应该估值那么低。
通过我几年对市场和银粉对银行股的观察来看,所有人基本只关注过去,所有人基本只关心静态估值,很少有人去关心未来的银行业是个什么发展方向,也很少人去关心未来的银行到底是什么样的。而这个跟银行股最关键的估值因素被所有人忽视了。大家好像都认为看看pe pb。看看一些财务指标就能给每家银行估值了。
可以说,如果大部分银粉还停留在这种思维方式上,很可能一年后,二年后,大家还在报怨市场的无效与自己持有的银行为什么还是继续低估。
说到这,可能有人就不服气了,说银行股同质化啊,无差别啊。为什么有些银行股就能高估值,而有些银行股就这么便宜啊。
其实买便宜股票并没有错,但是关键你得知道它为什么这么便宜。它未来十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到今天是多少。对于银行股来说,要加上一条,它未来破产的概率是多少?因为对于20倍高杠杆的银行股来说,破产是很有可能的事,即使某些银行股通过做账把实际破产变为不良和报表走坏,但这家银行已经变为毫无投资价值。这有点像20年前的四大行那样,破产不会,但不良资产达到20%。我相信以后中国的上市银行也一样,由于大到不能倒,但是报表会一直恶化,经营实际上是一种勉强支撑状态。最后会由国家和其它大行合并重组等手段来挽救。但老股东的权益会被消耗完。这也是我对未来的银行业的一种猜想,如果最后的事实真像这样,你还死死抱着今天看上去以为便宜的银行股一直不放,那后果,,,,,,,,,,.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猜想,不一定对,所以对于我来说,拥有优质的银行股比那些现在看上去便宜的银行股要安心的多。因为我真的看不清楚,“中信”“交通”等银行里的贷款风险敞口有多大。当然他们在中国是不可能破产,但它们的报表可能是每年持续坏账增加,计提增加,每年的利润都被消耗完。
对于银粉来说,我们要真正关心,我们对于银行股整体行业低估这个判断的正确性有多大。其次估值修复的时间如何,你所认为的“低估”的银行是否是真的低估?其实我个人这几年投资银行股的经历来说,大家很难单从报表里看出那些所谓“便宜”的银行股的真实经营质量。借新还旧,腐败,管理等很多问题会让某些现在看上去“便宜”的银行股过几年看还真的感叹不便宜。
对于现在某些“便宜”的银行股来说,要面对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外部是同质化的竞争。内部是“管理战略执行”。这些银行能否走的出来?可以说,哪些股价便宜的银行能走出来,估值就一定能修复,但如果还是老样子,想靠宏观大环境去解决利润和管理问题,都在等大锅饭。那估值可能也就继续便宜。
其实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我们不能把精力放在是不是行业性低估这个基本很难验证对错的问题上,因为中国的银行业太特殊了。太复杂了。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未来到底哪些银行股会最优秀,会最有核心竞争力。会赚更多的钱,会生存更多年。即使你很有能力判断出了现在就是行业性整体低估,那也不能随便去买入只要pe bp便宜的银行股,因为就像上文说的,很可能未来一年二年,你以为便宜的银行股继续便宜。
我们把时间倒放回到去年,前年,大前年。我们这些老银粉当时的想法不也像今天一样吗?银行股真便宜啊,然后几年过去了,哦,还是这么便宜???????????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