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孙子兵法》: 上善者谋道, 下善者求术
点击加载图片
上善者谋道,下善者求术。
善于谋事者不会在事情的表面上卖弄智巧,而是在事物发生之前,从条件着手达到目的,当事物形成时,一切就像顺其自然一样。
在《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有一些弯曲,最大的智巧好像有一些笨拙,卓越的辩才好像是有一些口讷。
这是大智若愚的道理,所谓“卓越的辩才好像是有一些口讷”并不是形容一个人真的呆板口吃,而是他不需要依靠表面卖弄技巧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故意彰显什么智巧。
在《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阳子居去见老聃,问到:“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办事迅速敏捷,强干果断,对于事情洞察准确,了解透彻,学道也专心勤奋,从不厌怠,这样的人可以跟圣明之王相提并论吗?”
而老聃回答说:“这样的人在圣人看来就像是一个有才智的小吏一样,被自己的技巧所困,终身劳其形体,担惊受怕罢了,况且像虎豹由于有花纹而招来猎杀,猕猴由于灵便猎狗由于会捉狐狸而被人抓住,像这样的情况能和圣明之王相比吗?”
阳子居听了之后非常惭愧,便又请教道:“明王是怎么治理天下的?”
老聃回答说:“明王治理天下,功盖天下而不归功于自己,教化施及万物让人们并不觉得有所依赖,他虽有功德却不能用名称说出来,他使万物各得其所,而自己能立于高深莫测之位,游于虚无缥缈之间。”
点击加载图片
世人所说的智者,在老聃看来无非就是卖弄权术的三教九流之辈,他的才华就像虎豹的花纹一样,并没有太多实用的地方,反而会引起别人的狩猎,他的技能就像敏捷的猕猴和猎狗一样,虽然能够达到一些目的,但终究会因为本身的技巧而受到约束。
比如猕猴因为灵敏而被人抓住戏耍,猎狗因为善于捕捉狐狸而被人奴役以便于狩猎,所以只顾“谋术者”,在表面卖弄的时候只会因为自己的卖弄而坠入自以为是的陷阱之中。
而真正的智慧则是大智若愚,大智若愚的状态并不仅仅是需要收敛自己的锋芒来保全自己,更是因为真正的智慧不需要浮于表面的技巧来遮掩。
而一个真正善于谋事之人,谋划的是表象背后的条件,正是因为没有浮于表面的卖弄,所以也没有刻意彰显出功劳。
点击加载图片
二、
在《孙子兵法》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时候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说这些所谓善于打仗的人所取得胜利,既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他们取得胜利是不会有差错的。
真正的智慧就好像没有智慧一样,他在谋事的时候也没有人能看出来他所做的动作,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表面刻意卖弄,而是在事情延伸于表面之前,就已经在条件上面做足了功夫。
从事物的根源出发,从条件处着手,因为条件才能决定结果,即便显现不出功劳,但是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能更加轻松的达到目的,甚至每一件事情都好像顺其自然一样,这就是“上善者谋道”的道理,这也是道家无为的智慧和内涵。
就好像古代君王治理天下一样,一个善于治理天下的君王,要做的事情一定是从事物的根源出发,采取“减轻赋税,肃清官纪,杜绝奢靡,采纳忠言”等一系列政策,才能得到一个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大好江山。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完全背离了君王应该秉持的道义,当这个国家因为自身腐败而导致祸国殃民的灾难出现时,不管采取什么策略,不仅劳累还没有效果。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采用道家无为的思想去治理天下,才塑造了良好的盛世局面。
比如魏征在写给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意思就是说:文臣武将一起努力,君王就可以拱手而治。何必一定要君王劳身费心代替百官的职责,而劳苦自己呢?
正是因为魏征在唐太宗面前一再强调无为而治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唐太宗知道治根方可治世的道理,所以才有了贞观盛世。
任何事情在根源处解决,都胜过在表面上努力,当你解决了根源的时候,结果自然而然就能形成,而这前后的因果,就好像自然发生一样,甚至会顺利到事情形成时也不见自身有什么功劳,这就是无为的高明之处。
作者|国学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