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相思词,全词无一思字,却句句饱含相思之情
古人写诗词,一般来说都讲究一个意境雅韵,而对于那些相思之苦无人诉说的文人,他们就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寄托在诗词之中。他们诗词中抒发的情感在悲凉的意境之中尽显哀婉凄凉,就比如我们熟悉的一首纳兰词《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一句将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栩栩如生。
而提起纳兰性德, 他的另一首相思词《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就更是令人心醉,“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等相思之苦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表达,虽异地相隔,却难以阻隔思念的传递,纳兰用他那深厚的文学底蕴为我们写出了不一样的相思之情。
时间倒回到五代时期,李煜作为南唐后主,他同样是个多情之人,但又是一个不幸的人,他本想做个自在君王,奈何山河破碎,境况不允。他虽然没有匡国济世的能力,但他的文采却令人敬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脍炙人口,红到今天依然觉得朗朗上口。今天要分享的是李煜的另一首有关相思的词,全词句句不提相思,却句句道尽相思。
《长相思·一重山》五代: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是李煜的前期之作,他在前期的诗词没有后期的感情深厚,韵味良久。前期的词多是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比较窄,但是不得不说李煜的词语言明快、用情真挚,对后世词坛的贡献很大。
这首词的上片是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时所望之景,“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三句描绘出一副群山秋景图,由近及远,极目远眺,望见的只有那数不尽的高山,阻隔了自己寻找亲人的目光,心中不免会产生寒意,所以说此处的“寒”并非是“烟水”寒,而是因为自己的心感到寒冷以至于所望之景皆是寒冷的了。
上片最后一句“相思枫叶丹”起结束作用,同时也有顺承下文的作用,她此时思绪万千,本随着离人远去,却无奈望断天涯路, 不得相思何解?收回目光,却不经意看见周遭的环境,看到那枫叶如火,满山遍野。她才忽然想到此时已是枫叶满山纷飞的秋季了,而自己长年积累的思念却又要何处排解呢?顿时一股相思而不得的悲情不禁就流露了出来。
到了下片,作者顺着“相思”二字着重刻画思妇的心理活动,“菊花开,菊花残”两句暗示着时光一年一年流逝,而自己的青春也随着岁月不断流失。紧接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更是直接抒情,那塞外的大雁尚知道回归,为何漂泊在外的游子却迟迟不归家呢?而“一帘风月闲。”却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着一曲同工之妙。
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他在当时的文坛久负盛名,而他对后世词坛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你们喜欢李煜的这首词吗?欢迎讨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