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深入与身入

王超 文/图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

要深入,不要满足于“身入”

在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但是,怎样执行群众路线,是甘当小学生切实深入群众呢,还是满足于走马观花下车伊始就瞎指挥、身入而心不入呢?这对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就担当县委书记。由于我每年有较多的时间在基层跑,便以为是深入群众了。认真检查那时的工作,其实并不深入,只不过是身入而已。我以第一书记抓全面、任务重为理由,到了一个地方既不好好蹲下来,又不认真钻进去,只是这里检查检查、那里督促督促,处处以领导高明自居。其结果是经常身入群众,却并不了解群众,许多生动活泼的情况不知道,本质的东西发现不了,带倾向性的问题也抓不住。
庙宇公社抱丰大队是那时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这个大队自1966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激发了群众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改田改土,粮食产量大幅上升。身入这个大队问了一下他们改田改土的成绩,非常满意,但对于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却没有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对抱丰大队学大寨的经验也没有全面总结,我就片面宣传改田改土能把粮食搞上去,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结果影响了不少社队,给革命和生产带来损失。
是“深入”还是“身入”,一字之差,关系极大。身入只能发现假象,深入才能究其本质。从现象(有些是假象)得来的结论,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所作的决定就不会正确;从事物本质出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我从实践中体会,“身入而心不入”的根子是世界观问题,具体说就是所谓“领导高明论”。官架子放不下来,作风不踏实,不寻根问底,满足于一知半解的跑跑看看,当然就不可能很好的从群众中吸取政治营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因此,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树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县里工作时,专门去档案馆找到了这篇文章。每看一遍,就像照了一次镜子。今天读来,仍然感到脸上有些发烫。
往 期 内 容
老乡 面子
酒友  眼泪 北京吉普
石头  照片

蔓菁萝  


主编/ 刘庆芳

微信号/ 461269457
投稿邮箱/ cqwslqf@126.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