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开画廊推广当代水墨,她认为职业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看起来成功的职场路径是一模一样的。在我们的新专栏“职场故事”中,我们与艺术行业中的一些代表对话,听听他们的故事,也让他们为更年轻的人们给出建议。
圣诞节前,纽约刚下了第一场大雪。踩着路边的积雪,我们在上东区的Fu Qiumeng Fine Art见到了画廊主理人付秋萌,当时正进行着她闭关之后的展览,关于鉴定家王方宇对八大山人的研究手稿档案的整理工作。

诚然,画廊空间不比博物馆,但整个展陈十足完整且有趣。画廊运营并非易事,何况是在艺术市场之中心的纽约创业——这里机会多,但挑战也大。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付秋萌对于艺术的启蒙从中国传统书画开始,但她的职场却并非起始于此。在创业几年后,付秋萌如此感叹,艺术世界的许多职场都需要自己创造机会。也许这个特殊的行业中,人人都是创业者。

artnet新闻
×
Fu Qiumeng Fine Art创始人
付秋萌
Q:2020年对于在纽约的画廊从业人士而言一定是艰难而又难忘的。你今年是怎么度过的?疫情期间有无什么困难和惊喜?能否聊聊最新的项目?
A:今年一月份做了观念书法艺术家冯明秋的《空集》个展,三月《一个人的房间》群展开幕当天,纽约宣布全线隔离,我们便关闭了。然后画廊真正变成了我一个人的房间,我就闭关开始做鉴定家王方宇对八大山人的研究的手稿档案的整理工作,书写关于这个课题的论文,以及构思这个文献展的策划。

2020年9月,纽约佳士得亚洲当代邀请秋萌策划《白底》项目

2020年9月,佳士得纽约亚洲当代《白底》展览现场

9月的时候,有幸受佳士得纽约亚洲当代的邀请,得以呈现了《白底》展览项目的合作,向亚洲当代的观众介绍了我们的艺术家和策展线路,以此来破除“传统”与“当代”这两个通常被人们当作相悖概念的刻板印象。与此同时,我参与制作了《苏州网师园和大都会明轩四十周年纪录片》,对大都会亚洲部门主任何慕文和学者、大都会前策展人姜斐德进行了深入采访,两位都是亚洲艺术史学里我非常尊敬的学者,对亚洲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推动者,我很开心能够和他们做一次有关园林艺术的交流。

《苏州网师园和大都会明轩四十周年纪录片》拍摄中,姜斐德(Alfreda Murck)讲解大都会明轩的建造历史

12月1日,依据我的论文主线,开幕了文献展《一位中国鉴定学家的工作方法:王方宇之八大山人研究》。文献展里展出王方宇学者的手稿、照片和写作,以此完整地呈现一位中国古代书画权威鉴定家的鉴定方法和思考路径。为了进一步解析王方宇的鉴定方法,我们将在一月最后一周展出王方宇收藏的八大存世杰作,以及张大千作伪的八大赝品,为大家提供一次理解权威鉴定家辨伪逻辑的经验,感兴趣的朋友欢迎预约看展。

王方宇书法作品 © THE FQM

《一位中国鉴定学家的工作方法:王方宇之八大山人研究》© THE FQM

疫情期间对于我这种非常习惯自己独处的人来说,工作效率反而变得很高。可能也因为太闲,确实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可以干,反而做了很多事。所以事物的好坏总是在转换中,很难下定义。

疫情期间,秋萌对王方宇档案进行整理研究

Q:你为何要进入艺术行业?在进入艺术界之前,你是否有尝试过一些与艺术不太有关的工作?
A:幼年时期因为父母工作繁忙,独自在家的时间基本上是在画笔上打发掉的,从白天一直画到晚上,时间便很自然地消失掉了。由于我外公和父亲在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领域有一些涉入,所以我对中国水墨艺术在比较早的时候有机会建立一些基础的认识。
我本科在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专业是传播学,辅修过一些艺术史的课程。在校的课余时间,因为兴趣经常阅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宗教和哲学史论。毕业后回到北京,我的专业是传播学,顺理成章申请了在广告行业的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法国Publicis Groupe旗下的ZenithOptimedia做Lexus 汽车大中华区广告投放策略团队的初级分析师。大概四个月之后,我便辞掉了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路径选择提出了问题——专业和业余爱好,应该如何选择?
Q:你在艺术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A:辞去和大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后,2012年中,因为对中国文化史的兴趣,在叔父辈的推荐下,申请了北京一家拍卖行的初级专家职位,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杨武(他师从鉴定家杨仁恺)和书法家、鉴定家、收藏家曾一琰(他师从书法家马公愚),杨先生和曾先生都是90年代中国拍卖行业建立初期古代书画业务的元老人物,宝瑞盈是他们的一个创业项目。

曾一琰先生校正书法作品的底卡(书法、章印识别)录入信息

左起为张洪(Arnold Chang)、杨武、秋萌
我入职的时候公司刚刚成立,所以当时的工作内容不仅是在专业范畴,从古代书画到近现代书画都需要跟进学习,同时也要协助处理拍卖行运营的每个环节,征集作品、质地评估、鉴定、文献考据、文章撰写、图录制作、展览策划、客户联络、媒体洽接、运输保险等售后业务,事无巨细。公司两位前辈对我给予了很深的信任和责任,也因此,我对中国拍卖行/二级市场的运营模式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实战经验。

宝瑞盈工作期间,左起分别为陆润祥、蔡元培、张大千题写的对联

在我看来,创业特别像远征军。首先你是背井离乡,周遭是混乱的异域,团队是游离的,没有舒适区,但如何在万千变化中去统筹和协调出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还要推动它在变化中继续前进,我想这是任何一个创业人都需要克服和面对的问题。参与过一个专业拍卖行/二级市场商业机构创始过程的工作经历对我日后在纽约创立画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水墨艺术是一门基于笔、墨、水技法表现的审美体系,所以从入职开始,身为书法家的曾先生就一直鼓励和指导我临摹水墨画,也会时常推荐我书法历史的书籍,希望后辈能精进对书画艺术的视角表达和其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
2014年我离职回到美国,在西北大学攻读Leadership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后我就搬来了纽约。先后在切尔西的Tyler Rollins Fine Art (一家专注在一级市场的东南亚艺术当代画廊)和中国古董家具专家Lark Mason Associates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一级当代亚洲艺术市场和二级古代市场在纽约的艺术生态的位置有了具体的概念。

2017年3月,65 E 80 st新空间开幕,左起为Lark Mason二世、秋萌及中国古董家具专家Lark Mason

在纽约工作的同时,我有幸跟随水墨艺术家、拍卖专家、学者张洪(Arnold Chang)学习绘画(他师从王季迁),是80年代苏富比中国书画部门创始人。张洪老师时常会拿出自己收藏的古代绘画教授我临摹古代绘画,耐心讲解笔墨的技法和历代画家的风格。

张洪(Arnold Chang)教授水墨绘画

在张洪(Arnold Chang)工作室临摹明四僧渐江作品

这种眼睛看作品,动手临摹作品,再把这些经验应用在书画研究中的工作方式,让我理解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这则儒家哲学思想在中国艺术史中发展中的位置和中国文人艺术的内涵。在和张洪老师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艺术史的学者和古代书画领域工作的专家,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看到了古代文人理想中的治学、创作和生活方式在当代得到延伸。
Q:为何关注中国当代水墨?这个领域的市场现状如何?
A: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在欧洲和美国各地出差,也因此和很多古董顶级专家、书画收藏世家和从事水墨研究的艺术家建立了密切的来往。大学毕业后,我接触的第一位水墨艺术家是泰祥洲先生,我记得第一次在纽约见到他的作品是在一位古代艺术收藏家的家中,这位收藏家祖辈曾是民国大家族流散到西方的后代,她的收藏涉及瓷器、青铜器、明朝家具、古籍善本、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以及延续水墨精神的当代作品。

秋萌在泰祥洲作品前

我在这样的收藏体系里,看到了收藏家个人对中国人文历史脉络的叙事角度,同时她告诉我,这也是她在异国寻踪身份认同的意识。这对我的触动很深,作为留学生,我们大部分的教育经历在西方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残缺。在这样一个受全球化影响的文化熔炉的大环境中,如何理解文化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我想也是我们这代年轻人需要建立的面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和而不同的立场。
类似这样从传统古代书画延伸到当代作品的收藏脉络,由于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教育意义,也呈现在美国众多的博物馆和学术教育系统中。将过去、现代、当代并列,在艺术的镜头中,历史的时间性并非是一条线性的概念,在并置中各时代的人文结晶是得以空间化、可视化的呈现。
当时大部分西方古董商和拍卖会偶尔展出一些具有传统审美的当代作品,但并没有专业的当代一级画廊在系统性梳理和推广这个群体。我希望给同辈人打开一个进入中国经典视角艺术史的窗口,所以于2016年在纽约创立了Fu Qiumeng Fine Art。

2019年,张洪和秋麦(Michael Cherney)的《黄山册页》参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览《溪山无尽——中国山水画传统》

短期内对价格行情的把握是二级市场专家的职责,做一级画廊需要一点耐心和长期计划。有别于古代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交易和捐赠制度、博物馆、商业机构、藏家体系都还在逐渐建立和完善中,这部分根植于传统的当代作品和中国市场是需要一同成长的。19世纪欧洲的巴黎是全球艺术中心,20世纪中期,美国崛起,艺术中心随即转移到纽约,抽象表现主义这个最能体现美国所推崇的自由、个人主义、创新、打破传统束缚等特点的艺术潮流/文化标签,在后来便成为了全球艺术市场的中坚力量,这是历史的选择。
Q:为何决定在纽约上东区开设画廊?关于选址和最初的客户,是否有故事?这几年来,有无让你印象深刻的客户或者展览?
A:在65 E 80街之前,我都是在亚洲节做临时展览,后来客户相对稳定后,我就决定在上东画廊区落地一个空间。这个区域有很多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也藏着很多私密的顶级古董商和经典画廊。有别于纽约繁华慌乱的一面,这个安静老旧的街区,更有历史气息。

2017年,65 E 80st新空间《澄怀味象》群展开幕现场,左起为王少方、秋萌、王满晟、张洪、Kelly Wang、秋麦、邱荣丰

Q:哪场展览/事件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或者说留下了深刻印象?
A:2018年我和我的同学郭欣然一起启动了QM Project,她当时刚刚从西北大学艺术史系博士毕业,我们试图从写作的层面沟通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和全球现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我们一起工作的这个研究项目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也是看到了艺术圈上层建筑的现实问题——基于中国传统经典美学的艺术作品,因其与既有的西方现当代艺术话语系统由来不同,相关的学术论述相对残缺。我们一起发起了多个写作项目,如QM Vignette、Bulletin、Art News in Chinese,为画廊订阅者提供理解东西方艺术之间关系的窗口。

(左起)冯明秋、郭欣然、秋萌、梁铨

之后相继策划了唐可个展《果实》、邱荣丰个展《All’s well, ends well.》,再到冯明秋的个展《空集》,其中展出的作品《光线字》还有幸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成为其永久馆藏的一部分。

2019年5月,唐可纽约个展《果实》

2019年9月,邱荣丰纽约个展《All’s well, ends well.》

冯明秋纽约个展《空集》开幕现场,冯明秋(左)、秋萌(右)

Q:你收藏艺术品吗?你认为谁的艺术品对当今的时代精神来说尤其重要?
A:收藏这个词的定义,中西方差别很大,在中国艺术史中收藏是文人治学和艺术创作的必要环节。所以上面提到的专家和学者也都同时是收藏家,他们的生活方式对我影响很深,我代理的艺术家我都会收藏,也有收藏一些近现代和古代的小品。

秋萌家,张洪(Arnold Chang)作品(左)、沈忱作品(右)

我们处于全球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变动和冲突剧烈的时代,大部分上个世纪的价值体系又在重塑,我想,重要的作品应该是能够见证历史的这种动态的走向。
Q:你有可称为导师的人吗?他们对你的职业生涯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从业路上都有很多良师益友,他们每个人对我都有不同面向的影响。这里我要提到的mentor是王方宇家族基金的负责人王少方先生。他是一名金融界从业者,业余爱好是做中国金银器艺术的研究和书写,他的父亲王方宇与母亲沈慧建立了全球最为庞大的八大山人作品私人收藏体系,后赠予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持续推动了“八大山人学科”在全球范围的兴起。
芝加哥博物馆亚洲馆办公室,左起为秋萌、芝加哥博物馆中国艺术策展人Colin Mackenzie、王少方先生

在弗利尔博物馆仓库参观八大山人作品以及古代书画珍藏

因为少方先生,我对美国博物馆和院校体系对于亚洲艺术的研究方向和历史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他帮助我扩展了在艺术界从业的视野,让我能够从人文学研究层面去思考西方艺术生态建立的根基和体系,对其领域发展出宏观的正确理解和判断,这对一名在西方推广亚洲艺术的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由于他的信任,在2019年初,他交与我王方宇的毕生手稿和研究材料,希望我能协助进行整理。我提出作研究论文和筹办展览,但这个题目的重量时常让我感到信心不足。我告诉他:“我不是艺术史专科出身,中国艺术是我的爱好。我非常想要梳理王老师的工作方法和思考路径,但我现在并不敢保证我需要工作的时间长度和最终的研究结果。”他诙谐地说:“我的父亲也是因为爱好而开始从事八大山人的研究工作,他的专业是教授中文。中国古代文人也并非职业艺术家,他们什么事都做,一会儿画画,一会写诗,一会辞职隐居呢。做的事也只是爱好,只要愿意认真踏实地做,总能做出些东西。”

普林斯顿博物馆,王少方夫人(左二)、王少方(左三)、秋萌(右一)

他的这番话,我想最终回答了我职业生涯对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专业和业余爱好,应该如何选择:职业也许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它取决于我们最终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来实现。
历时两年,我们最终提前呈现了文献展《一位中国鉴定学家的工作方法:王方宇之八大山人研究》。

王方宇会收藏一些伪作和真作进行比较研究,左图为张大千作伪的《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立轴,墨笔,纸本;右图为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立轴,墨笔,纸本,1698

Q:你认为外界对于艺术圈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A:我不认为外界对艺术圈有什么误解,任何一件事,在外面看的时候都会是一个很虚浮的谜团。但只要实事求是,秉着对真相追求的坚持,就可以拨开迷雾,找到一些相对稳定的、有重量的、核心的东西——我认为在中国艺术圈(这里不狭隘定义于现代社会发展起来的艺术市场)在历史范畴的价值观是做学问。
Q:你会给在职业生涯的初期的自己什么建议?
A:艺术从业者也应该和艺术家一样,拥有非凡的创造力。
(0)

相关推荐